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距离他离开我们的那天,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终于有机会平静下来写点关于他的东西。突来的缘分第一次听说他,是从办公室老阿姨的口中,她告诉我,和我同一办公室的一个男同事的父亲写了很多书,好像挺有名的。那时我纯粹出于对同事私人情况的猎奇心理,记下了他的名字,回家上网搜索了下,发现是个研究军事哲学的博士生导师。打开了几篇他写的文章,其中有很多同马列主义相关的内容。这个年纪的我,对这类词汇不甚敏感,所以匆匆看了两眼就关闭了窗口。当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想到在一年多后,缘分来得如此的突然和妙不可言,我竟然以他未来儿媳妇的身份,到政治学院拜访了他。第一次见到他,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通过新闻媒了解,还是亲自考察,吴民礼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一身军装,拎着一个打了补丁的黑皮包,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然而,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的却是一墙的奖状,一柜子的战士来信,一桌子《战友知音》小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波 《国防科技》2006,(4):92-96
当他的装甲部队旋风般地闪击至瑞士边境,兴奋地向希特勒发出电报时,希特勒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遂立即回电问:“你的通讯地址一定有错误……”,他自豪地回答:“一点都没有错误,我本人现在就在瑞士边境上的潘塔里城里面。”他,就是著名的德国上将古德里安,德国闪击战创造者之一,位居德军三大名将之列。其影响力正如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的评论:“古德里安在我们这个时代中是一个具有极重大影响的人物。没有他,也许希特勒在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就可能早已失败了。”创建德国装甲部队,创立装甲集群战术1888年6月17日,古德里安生于…  相似文献   

4.
地方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武部从事民兵工作,许多方针政策、基本知识不清楚。心急火燎的我走进崔政委办公室向他求教。“这些问题,你找统帅部……”政委的话让我糊涂了。政委见状笑了:“让你看看《中国民兵》的《统帅部信息》专栏嘛!”“明明搪塞我嘛!”我很不满,转身回到办公室,赌气似地翻开一本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映人眼帘的一串标题顿时吸  相似文献   

5.
军中无小事,事事连国防。 采访范新早,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笔者走进他的办公室。秘书告诉我们范新早一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临时要插进其他工作很不容易。但军分区找他就例外了,他说再有电话就说他正在研究武装工作,其它事缓办。由此,笔者品出了武装工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林国利 《环球军事》2009,(21):22-23
他曾是一个有着25年表演生涯的职业演员;由于他的相貌与蒙哥马利元帅特别相似,情报部门选择他作为蒙哥马利的替身;经过专门训练,他很快熟悉了蒙哥马利的生活习惯、言谈举止,甚至连蒙哥马利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常年同蒙哥马利元帅打交道的官员们都无法辨别其真假;在执行任务中,他—言一行,镇静沉着,欺骗了希特勒最有才能的两名间谍,使希特勒坚信蒙哥马利不在前线,造成纳粹德国高层放松警惕,对盟军达成战役突然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文彬  李波 《华北民兵》2011,(11):43-43
前不久,内蒙古青山脚下某比武场上,一位肩扛少校的预任军官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理论答题,笔尖行如流水;手枪射击,弹道聚焦靶心;3公里越野,始终一路领跑,最终以绝对优势夺取比武综合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就是内蒙古某预备役师机要科预任助理工程师尹静波。仲秋时节,笔者慕名走进他的办公室,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细细体味他独钟的国防情结,娓娓聆听他带给我们的一串串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8.
希特勒对于希特勒,笔者想专门对此人说上两句.希特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受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鼓动者、发起者,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缔造者、领导者,是纳粹德军的指挥者,是战犯,是元凶,是恶魔.不管20世纪军事史、战争史如何书写,都无法回避希特勒,无法忘却他的存在和他所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9.
纪实纪事     
去年11月25日上午9时,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捧着一面"亲人子弟兵,高原救百姓"的锦旗走进了甘孜军分区毕志彪司令员的办公室,并拉着毕司令员的手激动地说:"感谢领导救了我兄弟的性命,你是我们兄弟的大恩人,是我们梅家的大恩人。" 这位男子叫梅发春,他是带着一家人的心愿,特地从100多公里远的家乡四川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0日,英国政府公布了41年前审讯希特勒副手汉斯的部分秘密文件,证明汉斯当年并非受希特勒之命,而是自行决定到英国,想与英国达成一项和平交易,借以提高他在希特勒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清晨,我走进办公室,股清香拽着我随香而去.出差一周,真是刮目相石.好大一巾红艳艳的君子兰花儿,正笑开那齐刷刷的十二朵黄牙齿的小喇叭,朝着我喷香输蜜,顿时就沁入肺腑,甘甜到了我的心头.哦,好一棵晚开的君子兰,浸注着我的情和爱的君子兰终于使我追溯到它的昨天.那是8年前的一个初春,我的好友B君的父亲,突然从东北某地搞回一批君子兰花苗来,要在我们这个小小的“三线”厂里出售.于是很快就在我们这个小小的“三线”厂里掀起了一个君子兰热.后来,B君的父亲把人们挑挑拣拣剩下的一棵骨瘦如柴的君子兰花苗儿送给我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不管20世纪军事史、战争史如何书写,都无法回避希特勒、无法忘记他的存在和他所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希特勒的种种反人类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  相似文献   

13.
1939年2月,威廉·西伯德(William Sebold)走进了德国汉堡海关检查站。17年前,西伯德从德国移民去美国谋生,现在他计划以美国公民的身份回家看望仍然健在的母亲。20世纪30年代末的德国,纳粹狂人希特勒的权势如日中天,回到祖国的西伯德心头萦绕着的却是一种不祥的预感。  相似文献   

14.
回味面包屑     
去年,我到奎屯所属一个团队蹲点,该团的张政委早些年在南疆的一个汽车部队呆过几年,我也在南疆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当过几年秘书,闲暇时与张政委聊起在南疆工作的一些往事,说起南疆的话题也有很多,好像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单位。一年过去了,很多交流的内容都已慢慢逝去,但唯独他的一次历险使我忘不了,他绘声绘色描述3个人同吃一小把面包屑的表情我忘不了……  相似文献   

15.
初为军嫂     
小 时候 ,看见本村里婶子同军人叔叔的合影 ,就感受到一种英俊与娴淑最佳结合的和谐美感。那时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就开始羞涩地编织一个玫瑰梦 :嫁给军人。世纪之末 ,“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我终于被航空兵部队一位飞行员“俘虏”了 ,走进婚姻的殿堂 ,把心放飞在他的心间和那高翔的蓝天。初为军嫂 ,不知有那么多辛酸苦辣。做军嫂酸。以前觉得找一位军人丈夫 ,就会如小鸟依人偎在他的肩头 ,有一种安全感。然而 ,婚后的感觉并不是这样。我是四川人 ,工作在四川 ,而他驻地在广西。于是 ,两地分居、对月相思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我是一个浪漫的…  相似文献   

16.
他是历史上收入最高的间谍,他也是历史上最不值钱的间谍。 1943年,在莫斯科、德黑兰和开罗举行的一系列秘密会议其实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保密。由于有安卡拉(土耳其首都)英国大使馆纳粹间谍的帮助,希特勒在这些会议举行后不几天内就了解到这些重要会议的大量情况。 神秘的“西塞罗行动”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场合知道“西塞罗行动”这个安卡拉间谍活动的代号的。当时作为纽伦堡审讯纳粹外交官的主要检察官,在接触到的大量文件中,我审阅了德国外交部同安卡拉德国大使馆之间的秘密通讯。这些资料中经常提到的“西塞罗行动”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转民》2013,(11):40-43
清晨7时30分,离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0四研究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开始有早到的员工陆续走向工作岗位。一位中年人步履匆匆,准时走进依然寂静的实验大楼,来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紧张工作,这是他二十多年的工作习惯。办公室是合成实验室旁边的一间小房间,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办公室里,他提出了我国催化技术领域多项具有国际前赡件的新恩路、  相似文献   

18.
特别任务1964年11月的一天,处长找我说:部长让你去一下,有事向你交待。走进部长办公室,部长要我在他对面坐下后就说:组织上决定派你去执行一项任务——参加我国第一次原子弹效应试验。要在陆地上试验海上的效应,任务非常重要,但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你的任务是负责制订试  相似文献   

19.
去年盛夏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邵龙同志。由于共同的文学爱好,我们从战友成为诗友。我在基层单位任政委,他是省军区机关的少校参谋。不久我们并肩走进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我看中他的才华,同时也欣赏他的年华。他自信而又坦诚的军人气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见过一面之后,  相似文献   

20.
去年夏天,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梁晓江教授带着他的学生从济南直接找到军博,在军博门口电话联系了文物部门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跟我说:“有一个人说他父亲是‘无名式步枪’的参与者,正在门口等着呢!”我说:“我正想找他,快请他进来”。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上午。粱教授的父亲梁松方已是百岁高龄了,是我军兵工业界的老前辈,近来老人家不小心骨折住在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