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吴裕强 《国防》2001,(6):51-51
新形势下,立足“市场”环境,面向“战场”需要,抓好人武工作的落实,提高人武工作的质量,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务之急是提高人武干部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人武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民兵预备役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跨世纪发展,要加强人武部的全面建设,就必须下大力增强人武干部的能力素质。 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感到,近年来,通过各级党委、机关狠抓人武干部的任用培养和教育管理,通过干部自我修养和实践锻炼,大多数人武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江主席对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的要求相比,与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相比,与“打得赢”、“不变质”的要求相比,部分人武干部的素质也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其一,思想政治素质不能适应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需要。其二,人武专业素质不能适应民兵预备役建设的需要。其三,科学文化素质不能适应科技兴训的需要。能力素质上存在的这些“短板”,直接影响到人武干部  相似文献   

3.
经验摘编     
《国防》1996,(8)
为适应新形势,该区对人武干部的思想整顿提出明确的目标:强化“一个意识”,树立“一个观念”,增强“三个能力”。首先必须强化政治“首位意识”,要求人武干部把讲政治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其次必须树立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观念,要求人武干部正确认识人武部的地位作用,克服临时思想和无所作为的观念,安心人武战线,立足本职作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喜欢干什么,干事有什么特点,久而久 之,人们会因此给他一个“雅号”。人武系统有闻名 全国的“扶贫司令”彭楚政,还有很多有这种或那 种“雅号”的人武干部。这里撷取一组来自人武系 统的人物报道。请看我们——  相似文献   

5.
从野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的干部中学作战指挥的多,而“科班”(人武专业)出身的少;在基层任职的多,而机关工作的少;搞训练带兵的多,做文字工作的少。新任人武干部如何尽快提高综合素质,适应“两场”需要,践行“打赢”目标,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县、市人武部移交地方后,如何继续提高人武干部的军事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人武战线所关注的问题。人武干部的素质与未来战争及四化建设的需要,客观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差距。人武部移交前,绝大部分干部未进过院校,缺  相似文献   

7.
提高人武干部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如学习培训、交流锻炼等。笔者认为,轮岗也是提高人武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 轮岗有利于提高人武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人武部自1996年归建以来,部分人武干部长期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从事单一性工作,造成思想僵化和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自己不能高标准严要求,出现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以及不按《条令》、《条例》办事等问题。实行干部轮岗工作制度化,能够有力地促进人武干部不断学习掌握新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以自觉适应新的工作的需要。通  相似文献   

8.
丁立法 《中国民兵》2013,(11):25-25
现役干部由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系统后,其工作对象和环境发生_r根本性变化,有的进入情况慢。因此,人武系统新交流进来的现役干部应尽早实现“两个转变”,以适应人武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了解,笔者切身体会到,人武系统新调入的干部存在“目标不明干劲足,吃苦受累成效小”的现象。人武系统在工作面广、人员少的情况下,没有很好地处理工作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认为交流调整干部大都年富力强,有作战部队过硬的作风和好的传统,工作中十分放手使用。因此,出现了赶“鸭子”上架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作战部队向人武系统交流的干部数量逐渐增多。如何加强对新调入干部的管理,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做好新调入干部的工作:一要加强教育、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常备军和后备军的关系。从常备军到后备军,部分人员存在“船到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部队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标准严,这对处于工作第一线的人武干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课题。笔者认为,当前人武干部应具备“首战用我”观、服务超前观、无私奉献观、窗口形象观,姑且归纳为人武干部的“WTO”观。  相似文献   

11.
吴裕强 《国防》2001,(6):51
新形势下,立足“市场”环境,面向“战场”需要,抓好人武工作的落实,提高人武工作的质量,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务之急是提高人武干部的综合素质。 第一,要提高政治素质。重点是坚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关于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武装人武干部的头脑,使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严格按照“不变质”的柝准要求自己,在政治  相似文献   

12.
咸阳市秦都区马泉乡人武部副部长边长利虽然是一个合同制干部,但他没有因为是“合同干部”而丝毫减弱对人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1984年被区人武部聘为合同制干部以来,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先进人武干部。1988年、1989年被省、市树为基层人武干部典型。今年4月,又受到上级人武部门的  相似文献   

13.
谁说调到人武部只是为了“安个家”和“落个户”?来自吉林省军区的几名人武干部靠自身的实践再一次显示和证明:“干人武工作难度大,责任重,标准高。”探索他们在人武战线成长的足迹,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启迪,它昭示我们,从野战部队调入人武战线的干部,只要摒弃旧观念,与时俱进,用新思维、新方法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在人武天地创出一番新佳绩。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济大潮奔涌而来。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市场经济,有的人武干部、专武干部也跟着“下海”。笔者认为,“下海”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及人武干部、专武干部,要想当一个经济大潮中的优秀“弄潮儿”,切莫忘记多读《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5.
人武部移交地方以来,我们在现行体制下设法疏通人武干部进出渠道,5年中,共调整7名县人武部领导干部,提拔235名人武、专武干部担任了乡局领导,有效地调动了人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人武部移交初,我们就依据新情况,提出并实行了“六个同步”。即:地、县组织部门考核干部,同时考核人武干部;调整配备干部,同时考虑人武  相似文献   

16.
“‘青年民兵之家’成‘摆设’是制约新时期民兵政治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是记者近来在人武系统采访时,常听人武干部、专武干部谈论的一个话题。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军分区,近年着力解决“青年民兵之家”成“摆设”的问题,使困扰民兵政治工作的难点之一迎刃而解。 令人堪忧的“摆设” 德宏军分区有创办“青年民兵之家”的光荣传统。10年前,他们在全州兴办了250余个“青年民兵之家”,使新时期民兵政治工作有了一个好载体。总部和成都军区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成都军区还召开观摩会推  相似文献   

17.
县(市、区)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后,处于军队与地方的“接合部”,军队的干部进不去,地方的干部干不了,使人武干部队伍进出两难,因此,搞好人武干部队伍的调整交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桂峰  赵福臣 《国防》2001,(4):59-60
提高人武干部的素质,对于加强人武部建设,做好人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提高人武干部素质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转变用人观念,建立一种贤者进庸者出的人武干部管理机制 县(市、区)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人武干部队伍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部队精简整编,大批作战部队和上级机关干部交流到人武部,导致“老武装”少了,人员结  相似文献   

19.
邓华 《国防》2006,(7):66-66
人武部既是军队编制序列的一级军事指挥机关,又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解放军的“窗口”和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桥梁”。人武部的职能、地位、作用和面临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武干部必须强化“六个意识”。(一)强化军人意识。人武部虽然接受双重领导,担负双重工作任务,但它毕竟是军队编制内的一个团级军事机关,干部都是现役军人,特别是在没有其他驻军的地区,人武部的形象就是群众心目中的军队形象,人武干部的形象就是群众心目中的军人形象。因此,每一名人武干部都要有很强的军人意识,牢记我军的性质、宗…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加强县(市、区)人武部建设的指示,随后有一大批在野战部队工作的优秀干部被调整补充到县级人武部,而且今后野战部队的干部仍将成为县级人武干部的主要来源。这是人武干部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必将对新时期人武部建设产生重大影响。野战部队干部调整补充到人武部,疏通了人武干部进出交流渠道,增强了人武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怛是,野战部队和人武部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人武部是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征兵和从事民兵工作、开展国防教育、组织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这就要求人武干部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既要通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