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T/R单元数量庞大,故障时有发生,且失效数量和位置有随机性等特点,首先对平面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然后,对不同失效T/R单元位置和数量下的天线性能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失效数量和位置对天线性能参数影响效果不同;最后,为了更加直观演示T/R单元失效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利用MatlabGUI界面设计了平面相控阵天线阵面T/R单元失效演示模型,为T/R单元的维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相控阵雷达组件单元失效会引起副瓣电平和天线增益的恶化,失效单元超过一定数量会严重影响到雷达的性能.详细讨论了单元失效对雷达天线副瓣、增益以及目标信号相参积累的影响.同时,结合某相控阵雷达天线模型,对外界存在有源干扰时的雷达暴露区进行了仿真分析.可以看出,单元失效使雷达副瓣电平抬高,进而导致雷达暴露区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描述维修活动对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系统的影响,构建了以可靠度为基础的“修旧不如新”定期维修优化模型。对相控阵雷达T/R单元失效下的天线性能参数进行分析,根据指标确定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失效T/R单元阈值; 针对大部分维修活动都难以使T/R单元修复如新的事实,引入失效率递增因子,在系统一定的可靠度水平上,以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使用可用度和维修费用率为优化决策参数,建立了系统的维修优化模型,并运用边际效能算法对系统的最佳预防换件维修周期和换件维修组数量进行求解。实例运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突破了已有模型“修旧如新”的限制条件,更符合实际,能为维修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相控阵雷达抗干扰仿真精度低、可视性差、不能体现信号处理过程中相位变化的不足,本文设计实现了基于MATLAB GUI的典型相控阵雷达抗干扰仿真平台。建立了体现典型相控阵雷达抗干扰系统特点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低复杂度的信号级仿真平台,以典型雷达参数为基础进行了实用性验证。该仿真平台贴近实装,可视性强,可为相控阵雷达干扰、抗干扰等技术的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相控阵雷达系统安全性因素多、评价困难的特点,分析并建立了大型相控阵雷达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拉格朗日算法确定综合权重的方法,并建立了雷达系统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某型大型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安全性评价为例,运用所提方法确定该雷达系统的安全性指标综合权重,并进行安全性综合评价。将该方法与传统AHP评价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扫描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相控阵雷达波束的扫描特点,根据该特点提出了信号聚集度的概念,并以此为信号特征对相控阵雷达体制进行识别。仿真实验以机械扫描雷达、一维相控阵雷达及二维相控阵雷达信号序列为识别对象,并考虑ESM截获信号序列的不完整性,对具有不同丢失率的雷达信号序列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在信号序列丢失率达30%时,该方法仍能有效地对相控阵雷达体制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7.
改进型功能级相控阵雷达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导弹防御系统中地基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仿真应用,通过对相控阵雷达系统功能级仿真及相干视频信号级仿真方法的分析,给出了改进型功能级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的框架结构、新增模型和仿真流程,并实现了实际的仿真软件系统,为导弹防御系统中典型地基相控阵雷达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平台支持.仿真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和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密集目标环境下相控阵雷达任务调度问题,分析了相控阵雷达工作任务特点、调度流程以及资源约束,建立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相控阵雷达调度模型。研究了传统遗传算法在相控阵雷达任务调度中收敛速度慢和早熟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机制的自适应小生境技术的改进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相控阵雷达任务调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任务调度成功率,降低截止期错失率。  相似文献   

9.
现有雷达识别技术对相控阵雷达的波束捷变、信号形式复杂等特点并不适应,造成识别率低、漏识别严重等问题。为此,讨论了脉内调制类型和点扫描特性参与分类识别的策略;设计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相控阵雷达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径向基函数案例索引方式的RBF-CBR识别模型。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推理识别能力和较高的处理问题效率,为相控阵雷达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泛存在的非线性退化设备,现有方法尚未考虑随机失效阈值对剩余寿命预测结果的影响。因此,通过对设备性能退化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非线性退化与随机失效阈值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基于Wiener过程构建了考虑个体差异与测量误差的非线性退化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以实现对退化状态的在线更新;基于极大似然法估计失效阈值分布系数估计方法,得到随机失效阈值的概率分布;基于随机失效阈值推导出剩余寿命的概率分布,实现对剩余寿命的在线预测。算例研究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剩余寿命预测的准确性,具备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大型相控阵雷达的停机维修次数,提高天线阵面T/R单元的保障能力,对累计故障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其故障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多情况下的两级视情维修策略。建立了以天线阵面使用可用度为约束条件,单位时间维修费用为优化目标的视情维修模型,最后利用边际效能算法对参数进行求解。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可以优化换件维修时机,换件维修人数等对天线阵面分系统保障效能的影响,为T/R单元维修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宽频带导弹多慕地引头系统包含2-35GHz频带宽度的宽频带相控阵发射/接收装置的晶片级相控阵。多模中频单元有选择性地产生雷达和干扰波形,并测量反射的雷达参数和外部辐射的RF能量的参数,制导处理器用于管理前端资源以选择有源或半有源雷达搜索和跟踪,或同时搜索,跟踪,寻的和对复杂的防御雷达实施一种电子干扰。通过将接收的信号与数据库内预存的防御系统的参数、高清晰度目标外形以及预载的目标地理坐标相比较确认一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控阵雷达自适应多波束,研究了相控阵雷达抗干扰的新方法,该方法把自适应波束调零控制技术、副瓣对消技术和极化选择抗干扰技术综合应用于相控阵接收多波束形成中,使相控阵雷达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相控阵雷达资源调度问题,针对相控阵雷达不同工作模式的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相控阵雷达对不同工作模式资源调度的差异。分析了对不同模式资源分配的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对相控阵雷达工作模式的识别提供了支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舰载相控阵雷达对空搜索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了影响仰角上资源分配的因素,根据不同空域,不同目标的威胁度划分了搜索屏,并确定其优先级别。详细研究了舰载相控阵雷达对空搜索性能的优化模型,给出了相控阵雷达搜索帧周期和驻波时间的优化选取的最佳准则和方法。利用模型进行了相关的仿真计算,得到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在反导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术弹道导弹的防御是当今军事斗争中一个重要问题,而防御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预警问题,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因为其突出的性能,在反导预警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首先对战术弹道导弹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性能特点,接着讨论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反导模式的工作原理和探测能力,并给出了仿真分析,然后指出了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的关键技术,最后就开展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技术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识别相控阵雷达,提出了一种基于截获脉冲幅度特性分析的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相控阵雷达与常规机械扫描雷达的扫描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的特点,建立侦察设备截获脉冲的幅度模型,并通过仿真得到不同体制雷达被截获的脉冲幅度特性。然后求得不同体制雷达被截获的脉冲序列幅度特性与正弦序列幅度特性的相似系数,以此为依据来识别相控阵雷达。最后,通过比较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空中目标的属性识别是一个复杂问题,在火力单元级进行目标识别只能根据上级指挥所或和目标指示雷达传来的目标信息和从相控阵雷达中给出的目标特征信息中提取关于空中目标的信息,对目标进行识别,并能对自动识别目标进行监视。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目标属性是当前防空指挥自动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给出了影响目标属性识别的主要因素和各因素判断目标属性的模型,给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综合识别目标属性模型,定量地给出了综合识别空袭目标属性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属性识别的主观性。最后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大型相控阵雷达作为新型雷达装备,其安全性质量是装备"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型相控阵雷达安全性设计的重难点问题,利用FMEA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找出常见危险;从电气安全、结构安全、人机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安全性设计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相关安全性验证,论述了安全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为部队和厂家进行安全性设计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雷达回波模拟技术模拟目标态势单一、建设成本高、灵活性差等缺陷,结合相控阵雷达快速波束定向的扫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存储转发技术和移动阵列平台的相控阵雷达外场试验目标模拟方法。该方法采用射频空间辐射注入的方式为雷达提供较为逼真的三维空间模拟目标回波信号和构建较为复杂的模拟目标场景态势,能够支持包括雷达天线在内的整个雷达系统进行模拟试验或训练。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