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943年,同盟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大举反攻,日军处于战略防御的被动地位。年底,盟军对缅甸实施空前规模的战略轰炸,并从中国云南、印度利多及缅甸的西、南方向加紧了围攻侵缅日军的准备工作。日军为了摆脱在缅中平原被优势盟军四面合围的困境,乘盟军反攻准备尚未完成之际,抢先于1944年3月8日,以4个师团近十万人的兵力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1942年,蒋介石曾三次赴缅,与盟军协商作战事宜.  相似文献   

3.
王宏德 《环球军事》2005,(14):60-61
日本陆军第33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仙台编成,属警备专用3单位制师团。3月15日,该部在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率领下,奉命侵入中国,编入在我国华东作战的第11军战斗序列。9月4日,中国派遣军成立后。该部担负江西安义、武宁地区的警备。在中日赣湘会战等战役战斗中,该部对江西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为支援日军中条山会战,该部除留下第33步兵团荒木支队在安义地区外,其余部队由继任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带领,于1941年4月上旬到达华北,配属华北方面军第1军作战。中条山会战后,该部又参加了华北方面军1941年治安“肃正”作战。1941年11月6日,该部奉命调往缅甸第15军战斗序列,是最先攻入缅甸首都仰光的日军部队。在仁安羌会战,该部遭中国远征  相似文献   

4.
中英在缅甸作战中的合作与矛盾彭玉龙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派遣“中国远征军”(反攻阶段分为“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美盟军共同作战,为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中英两国是缅...  相似文献   

5.
为配合盟军在缅北的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5月发动滇西反攻,强渡怒江后陆续攻占腾冲、松山、龙陵等地,与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在战役准备阶段,远征军通过与盟军的军事合作,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美制火炮装备,在整训中提高了技战术水平;在作战过程中,远征军能够根据战役战斗目标,合理运用火炮战术,为滇西战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火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开赴缅甸与英国驻缅甸军队一道抗击日军进犯。鉴于战局日益恶化,1942年4月25日夜至26日凌晨,盟军首脑在缅甸皎克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中英军队撤出缅甸的错误决定,导致中国远征军在撤退途中遭受重大损失。作者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警卫队长兼联络参谋,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回忆撰成此文,披露了这次会议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7.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领千余官兵,在缅甸西部伊洛瓦底江畔仁安羌油田,一举打破日军第33师团的重重围困,救出濒于绝境的英缅第1师师长斯考特少将以下官兵7000多人,同时解救出此前被日军俘虏去的英美军人、教士、记者572人,打死日军高延隆雄中佐以下官兵  相似文献   

8.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黄汉光1942年至1945年,中国先后投入近40万军队,作为中美英盟军的主力,开辟缅甸、滇西战场,以伤亡近1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6万人,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和与海外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解救了英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  相似文献   

9.
二战初,为了切断中国抗日战争的运输通道,封锁滇缅国际公路,英国政府与日军媾和。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又使英国政府同中国结成同盟。日军精锐部队——第55师团挺进南亚,打得驻缅英军望风而逃。中国远征军杀出国门,遏制了日军疯狂的扩张。尤其是仁安羌一役,解救出被围困的7000名英军。但由于英军的不配合,中国远征军10万精兵从此归国无门,驻缅英军也因此败走印度。  相似文献   

10.
地雷作为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杀伤。特别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遍地开花的“土地雷”,使日军闻风丧胆,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正面战场上,两名日本将军踩响地雷、被炸毙命的史实,却是鲜为人知的。这两名日本将军,一名是侵华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另一名是第69师团第59旅团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前者是在浙赣会战,后者是在灵宝作战中,分别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死的。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对日军偷袭珍珠港进行报复,派遣16架B—25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后,其中5架没有返回航空母舰,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州等机场。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调遣侵华日军第13、第11军8个师团,约14万人,于同年5~8月,发动以摧毁供美军使用的机场和打通浙赣线为目标的浙赣会战。酒井直次的第15师团隶属第13军,也参加了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11.
一 日本侵略军为封锁我西南国际通道,于1942年3月9日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3月12日,中方应英国同盟军统帅卫菲尔的请求,经与美国协商,派出第5、6、66军组成的第一支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远征军进人缅甸之后,虽多次重创日军,但因缅北地理条件恶劣,军队在雨季中穿行原始森林,热湿虫咬,传染病流行。首先英缅军失利,继之,10万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抗日名将戴安澜师长也英勇阵亡。剩下的人员,有两个师向北退入印度国境,其余人员分中、东两路返回云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2.
抗战期间中美的战略合作与驼峰空运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在二战期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在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中缅国际通道后,中美两国共同开辟了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的驼峰航线,空运援华物资到中国。驼峰空运在中美两国的战略合作与矛盾中得到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五、缅甸联合作战的考虑与准备劳克林·柯里致罗斯福1941年12月17日华盛顿事由:关于缅甸的共同防卫为了回答我对缅甸共同防卫计划的咨询,马格鲁德将军12月14日回复说,联合计划正在准备中,一个中国团队正在步行途中。他说由于地形困难及日军正进行其它作战,此间并不认为将会对缅甸有任何地面行动和攻击。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制空权问题是缅甸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盟军北非战场获得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远征军以其悲壮的失败换回英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从整个欧亚战局密切之关系而论,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军事贡献正是从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日本陆军第14师团是日军常备师团之一,原驻日本字都官。关东军成立后,该师团于1909年第一次踏入中国,并于年底因换防回国。1932年4月30日它再次编入关东军,师团长为松木直亮(后为畑俊六),专事"围剿"马占山军和义勇军,1934年奉调回国。1937年8月下旬它又奉调再次入侵中国,9月上旬在塘沽登陆,并被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师团长土肥原贤二(1938年6月由井关隆昌接任),参加徐州会战后,于1938年6月17日返回新乡附近,担负新乡、怀庆地区的守备和该地段黄河沿线的警戒。12月29日,该师团编人驻蒙军。1939年9月19日,该师  相似文献   

16.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片国土沦陷,中共中央作出“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及东南亚战场先后转入战略反攻, 日军已陷入战略上的全面被动。到1944年初,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其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也受到中美空军的严重威胁。日军为扭转被动局面,在中国发动了旨在打  相似文献   

17.
1943年1月,盟国领导人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一致决定向轴心国最薄弱的软腹部——南欧率先发动反攻。盟军将领认为,对欧洲大陆的首次反攻应该选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为此盟军制定了“爱斯基摩人”行动计划。该行动的目标是夺占西西里,确保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的畅通,吸引苏德战场德军西调,并为最终进攻意大利本土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日本奇袭珍珠港一年后,一支美国特遣队深入到日军占领下的缅甸腹地,进行情报搜集和破坏行动,这就是战略情报局的第101特遣队。特遣队员们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书写了世界秘密战争史上的辉煌一页……  相似文献   

19.
1940年初,日军向缅甸发起大规模进攻,英国驻缅兵力单薄,只有正规军两个旅,根本无法应对日军的攻势,于是,英国军事当局采取应急措施,决定将数千名英国侨商临时编练成军,弥补正规军力量的不足。然而,这支临时编成的部队,战斗力很弱,作战中节节败退,并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在危急时刻,英国政府向蒋介石提出急切要求,派兵增援缅甸战场。蒋介石难以拒绝,便调拨了一个军的兵力人缅支援。  相似文献   

20.
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中最先承认新中国的一个国家。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了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1960年1月,缅甸总理吴奈温访华,当月28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为了中缅边境勘界树桩工作顺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缅甸国防军双方的将领遵照各自政府的指示,制定了一项旨在围剿盘踞于中缅边境热带山岳丛林地区的国民党匪军的军事计划。作战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缅方请求下,深入缅境100余公里,捣毁了金三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