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日本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对华侵略战争长达半个世纪。8年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50年反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也是鸦片战争后百余年抗击外国侵略的胜利。在纪念这一历史性胜利的时候,我们中国人除了不忘国耻和敦促日本人反省外,更重要的是要反省我们自己,从过去不清醒的认识中清醒过来,永远不忘历史教训。不要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中国长期以老大自居。日本人的侵略才使国人认识到,腐朽、落后的大国会受到先进、强盛的小国欺负。甲午战争的时候,大清帝国的版图约115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珍藏着多件抗战期间被改造日军战俘和投诚日军官兵控诉侵华日军暴行的档案,从暴行直接参与者、见证人的视角,反思、忏悔和揭露侵华日军对中国军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是研究侵华日军暴行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70多年后的今天,公布和研究这些档案史料,对于世人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血腥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刻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行径的恶毒言论,警示爱好和平的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积极介入对日战后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相关情况其主办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及《人民日报》均有广泛报道。中共各解放区都进行了抗战损失与日军暴行的调查,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汇总了结果并争取日本的赔偿;成立了中国解放区战犯调查委员会对日本战犯进行调查,特别关注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并要求国民政府严惩冈村宁次;呼吁严惩汉奸,在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惩奸运动;与国民政府配合,遣返了20多万在东北的日俘日侨。中共虽然不能掌握对日遗留问题处理的话语权,但仍最大程度地处置了日本战犯与汉奸,维护了自身利益,后由于国共内战的爆发,导致很多遗留问题未能妥善解决,部分问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处理。  相似文献   

4.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6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中尤以地震灾害为最多。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历史上日本发生过多起大地震,上世纪初的关东大地震和上世纪末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日本也由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十分注重防震,并在防震救灾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舆论普遍认为,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6.
在2014年的新年致辞中,安倍叫嚣“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之前安倍于2013年2月访问美国时,就曾向世界狂言:日本永远不做“二流国家”,“一个强大的日本回来了”。而以“梦”作为年度文字的安倍,一年来也的确为他心目中的“大日本之梦”战斗着,搞了许多散发着浓烈军国主义刺鼻气味的“大动作”,甚至不惜背负诸多骂名。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1896年接受马汉的海权理论以后,海洋国家的定位越来越清晰,走向海洋的意志也越来越坚定。但是,早在马汉海权理论传播之前,日本在海洋思想和行动上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向外扩张的历史惯性是日本走向海洋的原初动力,本土"海防论"思想为海权道路做了较为深厚的精神和人才储备,1853年"黑船事件"坚定了日本开国向海的国家方向。可以说,日本自身的民族性格、思想准备和外在刺激相结合,催生了其近代海洋国家道路。  相似文献   

8.
“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祭祀之地却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的地方,而且因为战后日本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给本来就阴魂不散并且兴风作浪的日本右翼势力作伥,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无数人的强烈愤慨。那么,靖国神社缘何从一个日本普通宗教设施一跃成为国家宗教象征,成为日本和周边亚洲国家政治的焦点呢?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世界各国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以警醒人们牢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珍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作为曾经发动侵略战争,实施法西斯统治而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一些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历史发展到今天,日本仍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沉迷住“皇国论”的梦魇中。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安保指针、发表上张“先发制人”的防卫白皮书、通过国旗国歌法案、觊觎我钓鱼岛,这一系列动作所透露出的危险信息,不能不引起亚太  相似文献   

11.
自9月11日日本野田内阁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两国关系趋于高度紧张。日本政府罔顾历史与法理,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把矛盾一步步引向失控的局面。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  相似文献   

12.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和美化军国主义的言行日趋猖獗,其主要历史原因为:一、保留天皇制——日本有条件投降,成为战后日本重建右倾保守政治体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并包庇大批战犯,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复活埋下了祸根。三、战后日本受美国"冷战"政策的卵翼和呵护,60多年来一直没有反省和清理对外侵略的历史。日本政治右倾化日趋严重,军国主义思潮日趋猖獗,正在走从改史翻案到修宪扩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不甘居于经济大国地位,急欲成为政治大国,进而走向军事大国。侦察卫星集当代高科技于一体,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继美、俄、以、法之后,日本在2003年一跃成为第5个拥有侦察卫星的国家,无疑奠定了其作为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政府官员2006年1月6日宣布,将在截至2007年3月31日的2006年财年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以加强对朝鲜的动向尤其是对其导弹和核开发设施的监视。这2颗卫星原计划在2005年财年发射,后因在卫星制造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才被推迟升空。日本照相侦察卫星都是成对发射的,每对包括1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和1颗雷达成像…  相似文献   

14.
杨承军 《环球军事》2014,(21):52-52
APEC峰会召开在即,日本当局虽然多次表示要和中国、韩国等修复外交关系,但毫不收敛的扩张外交政策表明其并无诚意。安倍重新上台执政以来,按照一年多前提出的“地球仪”外交政策,马不停蹄地出访了50多个国家,开创了历届首相出访之最。这些出访以金钱和物资援助为手段,以联合结盟为形式,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否定二战侵略历史,竭力拉拢被访国家加入反华包围困,充分暴露了日本当局篡改历史、仇华反华、加速推进军国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为实现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其加强军备的种种动向为未来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投下阴影,正越来越引起亚洲各国的广泛关注与忧虑。背景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加速推进其争当世界政治大国的国家战略。军事实力被认为是实现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明确提出,为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对亚洲投射力量强化的同时.出现一个日益军事化的日本,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历史、日本教育系统对日本帝国战争罪行的否认,以及其他政治竞争,导致日本与美国和其他东亚盟国之间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摩擦。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靳涛 《当代海军》2000,(9):18-20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群岛国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无论是资源输入还是商品输出,都十分依赖海上交通。而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保卫海上交通线为核心目标的海洋安全,则日益成为日本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各国海洋权益斗争的日趋激烈,发生海上局部战争和冲突的潜在危险增强,日本已把发展海军置于军事力量建设的优先地位,力求尽快把海军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冶、经济、军事格局处在变化重组之中。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为日本实现其既定的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过渡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自90年代以来,日本便加快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步伐,根据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重新调整了军事战略,开始由“冷战式军事战略”向“多边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在坚持日美  相似文献   

20.
论世界各国政府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是一个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世界各国间的相互联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50年前取得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抗日战争在其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联系中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以自己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有力的支援了各国的反侵略战争。同样,中国的抗战也得到了世界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积极援助。其中仅经济、军事援助贷款苏联达1.7亿美元,美国达8.7亿美元,英国达0.58亿英磅,法国达6.3亿法郎。这些援助无疑对中国抗战起到了重要帮助,并成为中国反对日本侵略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各国对于中国抗战的援助是积极的,而这一援助活动又是各具特点的,其发挥的作用又是各不相同的,而产生这些特点以及不同作用的主因又是受着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各国自身利益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等方面因素制约和规定的。今天,当世界各政府和人民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总结中国抗日战争与外援的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有益的昭示,对于推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国家这一伟大事业,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