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卞文志 《政工学刊》2013,(11):76-76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时,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李克强总理的就职表态,也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提醒和警戒。 腐败是政治的一颗毒瘤,它危害国家稳定,损害社会正义,严重威胁社会安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执政一方的为官者,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变质、不腐败,也要严防身边人治吏,令人编写了《醒贪简录》颁布天下,规定官吏贪赃银60两以上的斩首示众,  相似文献   

2.
孙承宗(1563—1638)是明末著名将领和军事家。在后金(清)夺占辽东、进图中原,与明王朝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相对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进行民族征服的战争中,他受明廷之命,两次督师蓟辽,建有重要业绩。他一生忠于大明王朝,维护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腐败,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行为。然而,现实中还有这么一种现象:有的干部不贪不占,不损公肥己,但工作上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混"日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庸官懒政行为。我们在反腐治贪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治庸治懒,针对干部不作为的现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引  相似文献   

4.
国防制度文化是大宋王朝在“内困外扰”政治环境中却能享国长久的重要因素。宋朝国防制度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所践行的“宽典待吏”“重文轻武”等军事政治理念已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其所蕴含的军权制约观、法典治军理念、文人政治观以及忠义爱国精神却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之精华所在,至今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仲淹的军事思想浅析李直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北宋王朝面临西北羌族政权西夏的严重军事威胁情况下,为维护北宋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治边安邦,抗敌保国。并在军事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6.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根据国家和边疆实际,确立了"守在四夷,持重固边"、"置司设卫,武备御边"、"怀德柔远,睦邻安边"、"茶马互市,屯田实边"的治边思想,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边防体系,从而奠定了有明一代边防的基本格局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在兵力数量、舰船规模均处劣势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大破陈友谅60万军队,为统一江南乃至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朱元璋获胜的主要原因在于:充分的战争准备、正确的作战谋划、灵活的战术战法.  相似文献   

8.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军事.究其用心,非全为摆脱龙凤政权之羁縻以谋求独立发展或利用文官任职大都督府以加强对军事大权的直接控制,而实欲扶持朱文正,为朱元璋增设一道朱姓的藩篱,以此而使行中书省与大都督府两大中央机构在名分上和实际上皆受朱氏之控制.洪武十一年诸子之藩后,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节制北部边防诸军,正体现朱元璋对武将的防范和对诸子之信用,而究其源,则在大都督府之创设中已见其萌芽.  相似文献   

9.
从于禁其人谈起黎良于禁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先时,曹操与张绣交战宛城渭水河畔时,曹被追甚危,曹的另一位大将夏侯的部下不能抗敌反而趁乱劫掠民家,为于禁剿杀。夏的部下就在曹操面前诬告于禁造反。于禁在大敌当前时置个人安危、名誉于不顾,不去争辩是非曲...  相似文献   

10.
廉政文化古已有之,文天祥一首《正气歌》曾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初就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和汲取历朝历代反腐治贪的经验教训,鲜明地提出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灵魂工程和基础工程,使廉政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铸魂固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儒贪     
看了中央电视台有关厦门远华走私案的新闻调查 ,想发明个词 :儒贪。商界、军界有儒商和儒将的说法 ,是说经商的、带兵打仗的有书卷气有儒雅风范。我们的陈毅将军就是位儒将 ,上马能打仗 ,下马能作诗。儒贪是指有书卷气有儒雅风范的贪官 ?接触贪官的材料多了 ,可以得出个“分类法” ,贪官有儒贪与狼贪之分。贪官都贪 ,但贪相不一样。厦门市原副市长蓝甫就是个狼贪。他直接向赖昌星要钱 ,一个电话就是几百万人民币 ,到香港旅游“小费”要了一万美金。而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一伙”可以获得我发明的雅号 :儒贪。说书卷气 ,说儒雅风范 ,接培…  相似文献   

12.
《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早朝时突然问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群臣一时回不过神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说功成名就的人最快活,有人说富甲天下的人最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捻须,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到:“畏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13.
左伦 《政工学刊》2001,(12):9-10
“治国之要在治吏”。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关键是“以德治官”。作为党的干部 ,尤其是领导干部 ,其思想道德即“官德”如何 ,不仅事关个人荣辱进退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 ,强调以德“治”官 ,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德乃强国之本”。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良好官德操守的模范和典型 ,塑造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 ,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但是 ,也有少数干部或领导干部对官德修养不够重…  相似文献   

14.
秦汉,起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历时44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队建设等方面都发生重要的变革,涌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军事人物,军队政治教育思想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一、秦代的军队政治教育思想秦顺应历史发展,经过长期战争,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王朝。秦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在政治上创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在经济上确立了土地个人私有制,奖励耕战;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独尊法家、焚书坑儒、禁私学、书同文、行同伦、“…  相似文献   

15.
文章罗嗦挨板子鼓劲说话、作文,最忌罗嗦和无病呻吟。鲁迅把无故拉人闲扯浪费别人的时间,说成“图财害命”;毛泽东把言之无物的长文主,比作懒婆娘的缠脚布“又臭又长”。谴责可谓严厉,挖苦入木三分。要说整治写长而空文章的作者,朱元璋的办法真是高人一筹。朱元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赢政用人方面的一些具体事例的分析,从七个方面总结和概括了赢政用人思想的特点:“不却众庶”,以法治吏;广泛搜寻,择长而用;唯才是用,不拘小节;用人不疑,重视结果;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纵观赢政一生,他的用人思想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在大部分时间里采取了比较正确的用人政策,只是在执政的最后几年里暴虐无常,迫害了大量人才。所有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过几个“盛世”时代。例如,汉时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之治”以及清康乾盛世等。除其它原因外,这几个盛世与反腐败斗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汉代对贪污受贿的惩罚有明确的规定:“官吏贪污受贿禁固终身,其子孙不得察举”。唐朝贪赃“一尺杖百、一疋加一等,十五疋绞”等等。这些都说明有些开明的帝王注意到腐败问题会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初为元末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统帅。他的军事统帅才能在他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建设中得到充分反映。一、整饬军队,严明军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定远土豪郭子兴、农民孙德崖等响应刘福通,起义于濠州,自称红军。闰三月,朱元璋参加郭子兴军。当时濠州有郭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有个县官叫宋达安,自诩“宋龙图”,为图清官之名,定下规矩,凡告官者须送匾,而且视匾额的大小、词义的好坏来定官司的输赢。当听说钦差巡查时,竟办起了匾额陈列展,其贪名之心可见一斑。贪财贪色是腐败,而贪名则是一种隐蔽性和潜在性的腐败。从表面上看,贪名不以权、钱、色为目的,往往给人一种追求人生境界、体现人生价值、推动事业发展的错觉,不易识破,或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但其危害则是深远的。贪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四、隋、唐时期的府兵制 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军事制度。西魏大统16年(公元485年),宇文泰为相时创立了这个制度。这是汉武帝之后,兵制紊乱700多年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隋唐时期所盛行的府兵制的起源。开皇10年,隋王朝下诏规定:“凡属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从此,府兵才编为民籍,改“兵民异籍”为“兵民合一”,改“兵民分治”为“兵民合治”。全国为十二卫,各卫设大将军,分别统领所属各府之兵。规定18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