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UCAV编队对地攻击是未来战争制信息权和制空权的关键所在,结合无人作战飞机(UCAV)与有人驾驶飞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UCAV编队对地攻击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对地攻击流程.根据UCAV编队对地攻击的战术决策类型和决策方式,构造了UCAV编队对地攻击智能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并且提出了决策系统应该解决的关键技术,详细分析了所建立的UCAV编队对地攻击决策系统的决策方式和决策流程,并且对该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弹药保障CGF智能决策系统是装备保障效能评估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人类决策行为的建模与仿真.在介绍智能决策含义和决策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分析了CGF智能决策行为,构建了CGF智能决策模型.针对决策过程中由于无法获得人脑思维方式而导致行为模型的表达、描述、推理等受到怀疑的问题,在弹药保障CGF智能决策模型中,将决策行为分解为任务决策、过程决策和动作决策3个步骤,接近于人类思维方式.同时,对实现弹药保障CGF智能决策具有关键作用的任务决策原则、过程决策方法和动作决策规则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实例证明,弹药保障CGF智能决策方法逻辑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便于实现.  相似文献   

3.
决策者、决策辅助人员和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是部队指挥决策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防空兵指挥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则是指挥决策信息系统的一部分,环境因素和决策信息是影响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的重要因素.从系统的观点阐述了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与内外环境因素的关系,提出在新技术条件下,系统信息是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的又一组成要素.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和分析系统环境因素对防空兵指挥决策系统影响,最终达到提高防空兵指挥决策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战役辅助决策系统功能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挥信息系统作为现代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在战役指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辅助决策系统作为指挥信息系统的核心,对其功能需求的研究非常重要.从战役学、作战指挥学和军事运筹学等基本理论着眼,对战役层次辅助决策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研究,对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优势的决策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信息优势评估的不断深入,信息优势支持下的决策优势能力,已成为C4ISR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又一重要研究内容.从决策优势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决策优势与信息优势的关系,提出了决策周期时间、决策质量和决策循环速度三个衡量决策优势的基本度量,并结合典型作战样式和信息优势的准确性、完备性指标,分析了这些度量的基本构成和量化方法.通过兰彻斯特方程,导出了一种可用于仿真评估的决策优势能力量化公式,进而指明了夺取决策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将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应用于装备调拨决策系统,实现了装备调拨决策信息的生成.同时利用遗传算法对蚁群算法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证明优化后的蚁群算法在平均路径长度、算法平均执行时间和总执行时间上较传统蚁群算法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模糊启发规则的防空作战智能指控系统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防空作战智能指控系统决策效率,在充分考虑专家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启发规则对智能指控系统决策模型中的规则和推理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防空作战打击决策输出结果的编程计算,得到打击决策输出方案与实际作战决策结果一致.该方法可使模糊规则条数减少,输入向量和模糊矩阵的维数降低,推理计算速度加快,却不影响最终决策输出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指挥决策领域普遍存在的决策方法单一、决策信息过时、决策方案难以反映作战需求的不足,结合我军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以决策信息的实时获取为源头,以实现指挥员的分布式协同决策和人机一体化共商决策为手段,综合集成各种作战信息终端和指挥系统,提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数据驱动式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方案。并在分析系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支持信息化战争中指挥决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战术级防空作战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研究了各种指挥方式下,防空体系整体效能的变化情况。运用队决策理论对战术决策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基于分布式队决策的防空作战指挥模型,对防空C4ISR系统构建以及防空作战指挥的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航母舰载机对空防御作战出航保障指挥决策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gent的航母舰载机对空防御作战出航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由数据部分和Agent组织部分组成.前者又含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相关管理系统和MIS.后者包括五大决策Agent,通过界面Agent与用户进行交互,而与数据部分的交互则由DB监理Agent统一完成.对于系统内决策Agent的设计,可首先针对五大决策Agent的模板进行设计,再对其功能层进行实例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防空C3I系统效能的定义及效能评估的一般处理过程.针对效能指标的多样性,提出了基于多属性决策(MADM)的效能评估方法,并通过一个示例给出MADM方法的处理过程,有效地解决了防空C3I系统效能评估这一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C4KISR系统决策专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将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引入到C4KISR系统,增强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对C4KISR系统决策专家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专家系统决策模型.专家系统的建立将提高C4KISR系统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面向信息对抗的C4ISR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指标的确定、量化是C4ISR系统效能评估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效能评估的正确与否.C4ISR系统的作战效能主要通过在战场上获取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来体现,针对这一特点,构建了以信息优势能力和决策优势能力为基础的C4ISR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指标框架,并提出了信息优势能力和决策优势能力的量化方法,最后合成了信息对抗下的C4ISR系统作战效能.该文对信息化战争中C4ISR系统作战效能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面向任务指控系统时延分析模型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任务指挥控制系统是为了完成一个或多个作战任务,而将现有的相关指控系统互联互通形成网络,各种作战信息可以在网络中传输和共享的动态构建的系统.现代高技术战争模式下,时间延迟是评价面向任务的指挥控制系统构成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指控节点的图模型,分析面向任务指控系统的结构及其中各种命令流、信息流的特点,采用网络信息熵来反映指控节点网络对信息的协调能力.通过研究和分析已有时延模型的缺点,并考虑实际应用的条件,对模型的惩罚函数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对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中决策组织的结构和能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各级指挥员指挥决策体系的Petri网模型。通过有色Petri网对群一级的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在不同任务环境下的不同工作方式进行了建模表示和分析,引入了决策时延这一反应指挥决策体系能力的重要性能指标,并进一步运用马尔科夫链的分析方法对建立的指挥决策体系的Petri网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量化结果,为自动化指挥系统中决策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防空C3I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认识防空C3I在现代防空作战中的作用,了解我军防空C3I的作战效能,立足我军防空C3I装备现状,根据其技术性能及作战使用方法,依托已有研究成果,采取新的研究思想,运用WSEIAC法评估了防空C3I的作战效能.这种评估思想紧贴防空作战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衡量了防空C3I在作战中的性能发挥程度,对今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防空C3I系统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把分布式防空C3I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抽象成对象,从时间、空间和功能的角度对分布式防空C3I系统进行了描述.通过确定对象类、类的属性、操作及类之间的关系而建立了分布式防空C3I系统的对象模型;通过对系统状态转换的分析,建立了分布式防空C3I系统动态模型;通过对系统功能模型的分布,利用层次数据流图建立了分布式防空C3I系统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致力于C3I系统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台湾为了实现其"台独"的目的,更是极力推进海军C3I系统建设.在当前我军迫切需要了解和分析台湾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在简要介绍了台湾的衡山防务C3I系统之后,重点讨论了台湾海军C3I系统发展及其部分系统功能特点,分析了台湾海军C3I系统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台湾海军C3I系统的分析在当前对抗斗争中和加强我军C3I系统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C3I系统仿真和作战仿真由于应用的侧重点不同,难以彼此兼顾,这种现状难以符合现代作战样式的要求.结合装甲作战仿真训练系统和C3I仿真系统的特点,探讨了装甲作战仿真系统与C3I仿真系统之间接口的建立和C3I系统的指挥控制、辅助决策及二维态势等主要功能的实现.两个系统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装甲作战仿真系统和C3I系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