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江苏省太仓市,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 600多年前,这位明朝航海家率领水军从这里走向海洋,播撒和平友谊种子,向世界展示了明朝水军的风采。 600多年后,在郑和船队启航的古渡码头,一支身穿迷彩服的矫健队伍,年年由此誓师出征,在海上练远程支前保障、遂行多样化任务,成为一支远近闻名的海上支前劲旅。这支队伍就是太仓市海上民兵应急大队。  相似文献   

2.
这里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这里是素有“天下第一码头”美誉的江苏太仓港,这里更是一片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比翼腾飞的热土。在这片土地上,如何实现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太仓市委书记、市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浦荣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在推进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3.
破烂的大门,破旧低矮的房屋横躺在大门两旁……这也许是四川省岳池县人武部3年前给你留下的印象。那么你现在步入这里,看到的办公大楼是那么整齐、漂亮,民  相似文献   

4.
素有“江苏大门”之称的太仓县浏河镇,是苏州市“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民族英雄、爱国将领戚继光,曾在浏河带兵抗击倭寇。明永乐年间,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统官兵2.7万余人,驾海船208艘,七下西洋,其中有五次在浏河启航。他们根据这些资料,编写了教材“今  相似文献   

5.
599年前,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从南京启航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的奠基人。他开明开放、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他生活了30多年的南京城生生不息。八一前夕,在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进入倒计时之际,我人民海军“郑和”舰开进内河港口,首访南京。在气势磅礴的钢甲楼船——“郑和”舰上,市民代表、专家学者、解放军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翻阅着近6个世纪前的历史华章,共同追寻着郑和的足迹,掀开了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的帷幕……  相似文献   

6.
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军事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当前学术界多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航海等方面研究其贡献,鲜少从军事角度进行阐述.本文从郑和下西洋坚持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军事原则,确立经略海洋、"以海屏陆"的军事战略,展现恩威并施、灵活多样的军事艺术等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上的贡献,揭示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史上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不仅是一位和平使者,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7.
《现代舰船》2011,(6):3
在中国伟大航海家、民族英雄郑和诞辰640周年之际,以郑和名字命名的海军"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4月12-14日,对当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省太仓市进行了参观访问,并与该市联合开展了以"弘扬郑和精神,建功万里海疆"为主题的"战舰与城市"双拥共建活动,共  相似文献   

8.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队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树立了永久的丰碑。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万古流芳。  相似文献   

9.
王强 《中国民兵》2020,(2):60-63
六百多年前,著名航海家郑和从西洋归来就曾进言:“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也正因百年间有海无防的惨痛历史,才有了现代海防的视野和广阔。在闽、粤、台三省的交界海面,南澳海岛孤悬,时移世易却波澜不惊。这里的岛民世代以海为疆、以岛为防。  相似文献   

10.
1405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27800多名将士开始了首下西洋的航程。此后28年间,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扬帆南行,多次行经东南亚、南亚等地。600多年后的今天,"郑和"舰满载着数百名未来海军指挥军官又一次沿着郑和曾经走过的航迹,再次踏上了蓝色的征程。  相似文献   

11.
海洋,烟波浩渺的水天世界,倾注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郑和率领的世界上第一支最庞大的远洋船队,奏响了人类征服大洋的凯歌。400年之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却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至今还可从殉难英雄的墓碑前,依稀听到当年大海的呻吟,大海的哭泣。历史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1949年10月,当红星照耀下的中国,用睿智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这片蔚蓝色的疆土时,亿  相似文献   

12.
明代郑和(1371~1433)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和杰出的外交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海军将领。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舟师,七下西洋,最远航程达6千海里以上,到达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舟师组织严密,战船种类齐全,武备精良,航海技术先进,在当时是举世无匹的。郑和舟师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和海军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航海史和海军史  相似文献   

13.
桂志仁 《现代舰船》2011,(10):52-53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人类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郑和的船队无论规模还是海上活动时间,在那个时代都是无与伦比的。从1405年开始,郑和奉明皇帝之命开始远航,之后28年间,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亚丁湾畔,英国学者孟席斯更是认为郑和船队曾于1421年抵达过美洲和澳大利亚。郑和的远航以外交使命为主,并无探险和开辟新航路的任务,因为当时的明帝国并无这类需求。  相似文献   

14.
重走郑和路 6月2日,武汉晚报女记者范春歌只身飞赴阿曼,开始她“重走郑和路”系列采访活动第二阶段的行程,探访600年前郑和船队在阿曼、伊朗、巴基斯坦、埃及、沙特、也门等中东六国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此次采访也是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的先导。〔石〕秘密潜航据外电报道,中国海军一艘“明”级攻击潜艇于5月从青岛出发,顺利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秘密潜航,其水下行踪始终未被美国情报机构侦察到。此举显示中国海军正在改进海底作战技能。〔石〕  相似文献   

15.
图解世界     
《当代海军》2005,(2):40-43
01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徽标确定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徽标于2004年12月8日揭晓由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交通部等16个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从123位作者的213件作品中选出,作为在2005年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开展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系列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这是山村的一家农户,紧靠着公路。一块“汽车修配厂”的醒目牌子挂在一幢新建厂房的大门前,院坝内并排停放着待修的一台台大、小型客车、货车等车辆。在这里摆弄汽车的年轻主人,就是曾被成都军区评为“成才致富先锋”的四川省渠县渠东乡中心村预备役战士、青年农民陈义明。这是山村的一家农户,紧靠着公路。一块“汽车修配厂”的醒目牌子挂在一幢新建厂房的大门前,院坝内并排停放着待修的一台台大、小型客车、货车等车辆。在这里摆弄汽车的年轻主人,就是曾被成都军区评为“成才致富先锋”的四川省渠县渠东乡中心村预备役战士、青年农民陈义明。  相似文献   

17.
2000年9月17日至29日,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在郑宝华少将率领下,对俄罗斯海参崴进行了友好访问。 “郑和”舰从青岛启航,经过波涛汹涌的对马海峡,俄罗斯遥遥在望。“郑和”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舰上装有现代化的航海、教学和武器装备系统。近年来,我海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学员海上实习同远航出访结合起来,让这些未  相似文献   

18.
非洲,是国内现存史料中记载郑和船队下西洋到达最远的地方。几年前,一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考察郑和航路到非洲采访,在肯尼亚的一个岛上发现了自称是中国人的“法茂人”。他怀疑“法茂人”是500多年前中国郑和船队赴非洲途中遇难船只上船员的后裔。但,是真是假,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19.
位于云南省最北端的水富县,素有由滇入川“云南北大门”之称,腹靠金沙江和横江交汇处,气候宜人,种植业、养殖业发达,水产资源丰富。这里农民生产积极性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愿望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20.
9月21日上午,旅顺军港彩旗票据,圆满完成"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的"郑和"舰,在热烈的军乐声中缓缓靠上码头。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出席欢迎仪式并致辞,海军政委刘晓江主持欢迎仪式,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明出席并讲话,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参加欢迎仪式。从4月16日起航以来, "郑和"舰历时159天,航经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穿越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等11个海峡、运河,成功访问和停靠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吉布提、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牙买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