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舰载预警机防空预警探测距离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舰载预警机防空预警探测距离需求确定方法。首先对舰载预警机执行防空预警作战进行了描述,为满足拦截机对敌突击飞机进行成功拦截,预警机的预警探测距必须大于一个阈值,即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其次分析了舰载预警机所需最小防空预警探测距离与敌突击飞机速度、航母防空拦截机响应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舰载预警机防空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计算模型;最后应用典型案例,计算了多种防空想定下舰载预警机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仿真分析了敌突击飞机速度和航母防空拦截机速度对舰载预警机防空所需最小预警探测距离的影响。论文的研究结果为舰载预警机装备研制和作战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舰载战斗机执行航母防空任务的作战效能,研究影响舰载战斗机防空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对舰载战斗机执行航母防空作战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首先对舰载战斗机执行航母防空作战任务问题进行了描述,推导出了舰载战斗机巡逻阵位与拦截距离的关系;其次分析了执行防空任务的舰载战斗机可能的作战状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舰载战斗机执行航母防空作战的系统动态模型,并依据舰载战斗机空中巡逻阵位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推导。最后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研究结果可为舰载战斗机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提供量化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2,(12):10-10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有智慧和能力建造和发展自己的航母。目前,歼-15舰载机还在按照计划开展相关试验和训练工作,将按计划装备部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雁生未来国产航母将采用弹射起飞技术,固定翼飞机在滑跃甲板上起降难度很大,而且在这类航母上只能使用直升机作为舰载预警机。  相似文献   

4.
航母舰载机有固定翼飞机和旋翼飞机,本文要谈的舰载机着舰是指固定翼飞机。大家知道,舰载飞机的起降主要以航空母舰为基地,那么它就需要适应航母这个海上“移动机场”。在此,拟通过对舰载飞机着舰过程与陆基飞机着陆过程的比较,描述舰载机着舰的特点,以及舰载机整个着舰过程中对肮母平台、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编读互动     
回音壁河北省保定市刘乐:什么是风切变?低空风切变对飞机飞行有什么影响?它为什么被称为飞机的隐形杀手?看似平静的天空隐藏着无数的变化,有时在一个高度上吹的是西风,在相差不远的另一高度上吹其他方向的风或者无风,风速随高度变化也变得很快。这种气流运动状况气象上就称为风切变。风随高度的这种变化如不用仪器探测或亲临其境,是不能感觉得知的,因此风切变对人肉眼来说是隐形的。如果低空存在风切变,飞机起飞后,就会由于风向或风速的突然变化,使飞机相对  相似文献   

6.
在2010年2月2日发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美国国防部承诺将继续对无人机进行投资,其中也包括海军无人机。美国海军目前正在发展的舰载无人机有两型:MQ-8B"火力侦察兵"垂直起降无人机和X-47B固定翼无人作战飞机,"火力侦察兵"计划装备驱逐舰、护卫舰、两栖攻击舰等非航母大中型水面舰,而X-47B则计划装备航母。美国海军为舰载无人机规定的主要使命是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任务,今后还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包括对敌防空压制、通信中继、电子战、舰艇保护、反水雷、反潜等领域。舰载无人机将成为海军水面舰队的"力量倍增器",代替有人驾驶飞机执行枯燥、恶劣和危险的任务(即所谓的3D任务),或与有人驾驶飞机配合,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国家,一支现代海军,只要她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航母发展的问题,就不免要面对如何建造和使用航母陆上试验系统的问题。这个系统用于试验航母上起飞着舰技术并检验相关设备,苏联还将这种试验系统与飞行员的训练结合起来,称其为陆上舰载航空试验和教学-训练综合体,缩写和简称为尼特卡。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当年负责尼特卡建造的专家巴比奇先生,就苏联航母陆上试验系统的话题进行了有趣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地效飞行器(Wing-in-GroundEffectCraft,WIG)是一种利用地面效应原理,具有超低空飞行能力的特种飞行器。当飞行器在接近地(水)面飞行以及在起飞和着陆(水)过程中,由于地(水)面与机翼下空气相互作用,在机翼下方产生气垫,环绕在机翼四周的气流发生改变,使飞行器升力增加,阻力减小,导致升阻比(升力与阻力之比)增大,这就是地面效应原理,简称“地效”。地效飞行器介于一般飞机和舰船之间,并与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飞机不同的是,地效飞行器主要在地效区飞行,而飞机在地效区以外飞行;与气垫船不同的是,气垫船靠自身动力产生气垫,而地效飞行器…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坦克、飞机等作战平台的行进速度迅速提高。但舰艇的航行速度却提高得非常缓慢,大中型舰艇的航速仍没有超过40节的。排水型舰艇航行所需要的推进功率,与航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例如,将航速从10节提高到30节时,推进功率就需要增加27倍,而目前的动力装置难以满足此要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4,(4):83-83
许多看过关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电视报道或这方面电影的人,恐怕都还记得舰载机在起飞时甲板上弥散着白色烟雾的情景。其实白色烟雾是从弹射器(舰载机的弹射装置)中喷散出来的。然而,这种情景在下一代美国航母上将不复存在了。 众所周知,航母上飞行甲板的长度与陆地机场的跑道相比相差太远,但飞机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滑行速度,机翼就难以产生足够的升力。那么在舰载机尚处于螺旋桨推进时代,为什么低速滑行的舰载机能从飞行甲板上腾空而起呢?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地效飞行器地效飞行器,也称作飞翼船、地效翼艇,它利用地(水)面效应和动力增升原理,在地效区里飞行,使升阻比增加,气动效率大大提高,是介于飞机、舰船和气垫船之间的一种新型高速飞行器。地(水)面效应简称“地效”。当飞行器在接近地(水)面飞行以及在起飞和着陆(水)过程中,由于地(水)面与机翼下方的空气相互作用,在机翼下方产生气垫,环绕在机翼四周的气流发生改变,使飞行器升力增加,阻力减小,导致升阻比(升力与阻力之比)增大。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26日傍晚,夕阳将碧波万顷的波斯湾染成一片金黄色,美国海军“林肯”号核动力航母已转舵到逆风高速行驶,在平静的海面上犁开了一条白色航道。甲板上海风阵阵,一架EA-6B“徘徊者”式舰载电子干扰机已经在1号阵位上做好了起飞准备,导流板升起后,“徘徊者”的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顿时怒吼起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覆盖了“林肯”号的飞行甲板,随着引导员一记有力的手势,“徘徊者”喷出两团橘红色的火球,机身猛地向前一蹿,便一头扎进了波斯湾的暮色之中…… “徘徊者”舰载电子战机紧贴海面向大陆疾飞,不一会儿工夫,海岸线就在机翼下一晃而过,战机已经在伊拉克上空飞行,机长安德斯上尉加强了望,座舱外是一望无际  相似文献   

13.
程晓健 《国防》2002,(5):20-20
1996年,空降兵部队要我们团派一架安—26飞机配合他们进行低空100米跳伞试验,团里考虑到试伞对飞行技术要求很高,就派我和第三批的王蕴华大姐去执行这个任务。 飞机载上试验用的假人后就起飞了,空投目标是孝感白沙空投场。飞机下降到100米左右时,受气流影响很大,颠簸得非常厉害。当时王大姐一边紧张地寻找确切的空投位置,一边叮嘱我,保持好飞机状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带有倾转机翼段的新构型倾转旋翼机复杂的倾转过渡变构型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动量叶素理论的高速段倾转走廊边界计算方法。通过低速时机翼失速限制和高速时旋翼可用功率限制建立倾转过渡走廊计算模型,对比了传统构型倾转旋翼机和倾转机翼/旋翼机的倾转过渡走廊差别。对2种构型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状态下前飞速度、机身迎角、旋翼桨距角姿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带有倾转机翼段的倾转机翼/旋翼机具有更狭窄的倾转走廊,在短舱角0°状态,倾转机翼段占1/3展长的旋翼机相较于传统构型倾转旋翼机,倾转速度边界从39~57 m/s缩减到41.7~51.2 m/s,倾转操纵难度加大;在大于45°短舱角的倾转前期,同样的前飞速度和短舱倾转角状态下,倾转机翼/旋翼机机身迎角降低约2°,旋翼桨距角增大1°~4°,随着倾转过渡的完成,2种构型倾转旋翼机姿态差异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5.
以复杂地形地区物资快速投送平台设计为背景,开展尾座式电动飞机复合材料机翼设计研究。对机翼结构载荷进行分析,对机翼结构构件布置和铺层进行设计,形成复合材料机翼结构设计方案。建立复合材料机翼结构有限元模型,开展典型工况条件下的静力分析,得到机翼结构变形、应力和Tsai-Wu失效因子分布。采用分步优化策略,以机翼结构铺层厚度和铺层角度为设计变量,开展机翼结构质量优化计算,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翼结构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下质量减轻约47.77%,可为尾座式电动飞机结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流血和流汗     
1981年5月26日深夜,佛罗里达以东海面,距岸100千米位置。"尼米兹"号正以5节速度航行,准备回收夜航的舰载机。天上有云,但不厚,夜空中有风,但不大,风速大约15节。地平线隐匿在一片混沌中无法看到,浓雾在低空聚集,一团雷雨云正逼近航母。对夜间着舰来说,这种环境是不讨人喜欢的。23时51分,一架陆战队的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沿下滑航线飞来,不断调整姿态压低高度,马上要接近航母着舰甲板末尾的圆端,但最后时刻它的姿态出了问题,100多节  相似文献   

17.
刘伟 《现代舰船》2011,(5):36-40
2011年2月4日,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X-47B航母舰载无人战斗机样机首飞成功,标志着"无人战斗机-演示"(UCAS-D)发展项目取得重大突破。X-47B的首次飞行总共持续了29分钟,最大飞行高度达到了1500米,完成了标准速度下的绕圈飞行测试。X-47B试飞的成功为"无人战斗机-演示"项目向海军舰载无人战斗机(N-UCAS)研制的过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将最终推动美国航母及舰载机联队的转型。美国海军希望,通过舰载无人战斗机超远的航程、强大的自持力和高度的隐身性,使航母及舰载机形成全球机动和远程持久的打击体系,以应对21世纪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至今,“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性能先进、能执行多种任务、灵活有效的主战机型,并经历了多场实战的检验。目前,这种战斗机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爆发的每场战争中都能见到她的踪影。研制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航空兵在防御和进攻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航空母舰和军用机场往往成为战争中的重点打击目标,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开始尝试研制垂直/短距起降(V/STOL)飞机,它不需要专用机场和航母的支持,可以大幅度提高航空兵在敌方打击下的生存能力和进攻的隐蔽性。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美国海军率先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提出在小型航母和大型非航母作战舰只上装备垂直起降(VTOL)飞机的要求,50年代初期研制了以洛克希德 XFY-1和康维尔 XFV-1为代表的垂直起降试验机,但它们需要竖立在架子上起飞和着陆,操纵很不方便,因此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雷达威力预报中舰载平台风速测量问题,首先针对超声波测风仪在舰载平台上因舰船晃动和运动造成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建模,并给出了误差修正方法;然后,对超声波测风仪在倾斜条件下测量误差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风速对波导高度、雷达探测距离以及电磁波传播衰减的影响;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预报相对误差小于20%的概率高达80%。由此表明:该方法可有效修正舰艇运动造成的风速测量误差,显著提高威力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0.
复杂电磁环境下火力的指挥控制是战役研究的核心问题,运用信息战原理,在信息与火力分析平台上,对舰载导弹防空系统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的初步试验表明:复杂电磁环境的电子攻击可以使该系统拦截入侵飞机的数量下降达606.45%,幅度与电子攻击强度和导弹击毁概率相关,当导弹击毁概率为0.9时,可以获得最优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因此,合理提高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抗电子攻击能力,优化配置导弹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舰载导弹防空系统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还可以开发出基于信息战原理的新战法,为信息与火力装备的投资制定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