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士涛 《国防》2009,(12):44-44
新时期新阶段,我军担负着“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使命。我军及其后备力量的职能任务是一致的,必须在加强应战这个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同时,充分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不断提高遂行应急任务的能力。为此,一要健全联合指挥机构。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托省、市、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军队后备力量必须紧紧嗣绕我军的职能任务,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强应战功能建设的同时,努力增强应急功能,推动应战应急功能建设一体化,提高应对战争与非战争安全威胁、维护国家综合安全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对军队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后备力量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应急"与"应战"一体,努力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桂林市认真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点验、装备配备和军事训练,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明显提高。今年以来,该市根据形势任务需要,确立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实现"两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即由应急作战准备向长期作战准备转变、由单纯参战支前保障向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明确了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军事训练是武装力量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新世纪新阶段,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的后备力量,担负着配合保障我军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的重任,必须着眼增强应急应战能力,加强和改进军事训练,努力提高军事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主席指出,军队要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作为我军后备力量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必须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从抓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开始,从整组这个源头抓起,推进整体建设向适应多样化任务要求转变.  相似文献   

7.
孙汉波 《国防》2007,(3):47-49
2004年国家在修改<宪法>部分条文时,从加强国家危机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影响国家安全的非常状态确定为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从这一规定生效的那天起,国防后备力量就正式担负起应对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双重使命,同时也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要真正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新使命任务,就要强化"应急"功能,打牢"应战"基础,实现"应急"与"应战"功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战略安全利益不断拓展,后备力量的使命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为适应市场、战场需要,迫切要求在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和军事训练等方面实现重大转变,从根本上提高后备力量"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程佐胜  徐赞军  曾宇 《国防》2012,(11):27-28
(一)要结合国情军情拓展职能任务.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预备役部队应战应急和参建参治的职能任务,还可以考虑把我军新兵基础训练的职能任务赋予预备役部队,这可以说是预备役部队现有职能任务的补充和拓展,符合国情军情.一是预备役部队承担现役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任务,形成一条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之间的"兵员流动链",既有利于密切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的关系,提高我军整体作战能力,也有利于预备役部队自身提高训练水平和战备意识.二是预备役部队承担现役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任务,将长期以来现役部队兵员"先征后训"模式变为"先训后征",有利于现役部队集中精力进一步加强战斗力建设.三是预备役部队承担现役部队新兵入伍训练任务,可以消除现役部队"老兵复退、新兵补入"的"空挡期"(通过科学安排新兵征、训、退、补时间实现),使现役部队始终齐装满员,随时可以整建制遂行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的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要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陆军为主向诸军兵种协调发展、由支援保障作战为主向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为此,省军区系统必须着眼"三个转变"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时(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一体"为牵引,坚持军民融合,突出能力建设,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党的十七大赋予我军的时代使命.民兵作为我军的后备力量和得力助手,与我军担负着相同的职能使命.  相似文献   

12.
应战应急是我军及其后备力量担负的共同任务。应战与应急行动毕竟有不同的特点规律。因此,在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必须以现行体制和现有力量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组建常态化应急队伍。要本着有利于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桂生 《国防》2008,(3):49-50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胡锦涛主席指示全军部队积极推动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军后备力量,与我军现役部队肩负着共同的军事职能任务,因而也要积极推动军事训练由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以增强与现役部队整体遂行任务的能力。具体应做到"五个突出"。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和我军职能使命任务的拓展,民兵"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与之相适应,必须着力加强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切实提高民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陈肇雄 《国防》2013,(8):12-13
《民兵工作条例》明确:"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兵工作"。"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民兵的基本职能任务。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方针,着眼有效履行"双应"职能任务,积极推动民兵建设转型发展,努力开创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石宇 《国防》2014,(12):42-42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和我军职能任务拓展,着眼实现应急应战功能有机统一,针对人员编不实、专业搞不精、能力建不强等突出问题,围绕满足打仗、维稳、救灾需要,着重抓好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调整转型。一是紧贴任务建队伍。坚持打什么样的仗,就建什么样的队伍。针对战时可能遂行动员支前、支援保障、要地防空等任务,按照"任务牵引、突出重点,军民融合、  相似文献   

17.
姬亚夫 《国防》2007,(8):42-44
民兵应急队伍担负着应急维稳、应急救援的双重任务,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我军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总部文件精神,大力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积极顺应国防和军队转型趋势,紧紧围绕提高"双应"能力,创新思路抓调整,突出重点打基础,扭住能力搞建设,以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遵化市人武部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大抓军事训练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示,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抓好民兵应急队伍建设,锻造了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双应一体化"铁拳利剑。他们构建了以人武  相似文献   

19.
江勤宏 《国防》2007,(4):31-33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整顿是巩固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国防后备力量组织整顿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任务牵引,优化布局结构,整合各类队伍,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打牢国防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应急应战任务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20.
顾宏斌 《国防》2013,(12):38-39
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和我军职能任务的转变,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的重要行动方式。然而,长期以来,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战训练较为充分,应急训练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国家安全环境任务变化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在继续加强支援保障作战训练的同时,加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力度,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