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部工作信息化是指在干部工作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成果不断渗透和物化到干部工作的选拔、培养、考核、任免、交流和淘汰等所有环节之中,促使干部工作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发生全方位深刻变革,最终使干部工作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化,应着力强化“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2.
春节前夕,新疆昌吉市人武部组织全市60余名专武干部进行野营拉练,重点演练了紧急集结、部队开进、疏散隐蔽等10多个课目,既锤炼了专武干部的顽强战斗作风,提高了各级干部的组织指  相似文献   

3.
《国防》2011,(9):88
前不久,河南省军区组织全省332名专武干部集训并进行了国防基本理论、轻武器实弹射击、队列指挥和"四会"教学等4个课目7项内容的考核比武,有效检验了专武干部的业务技能,增强了专武干部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质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4.
信息窗     
抓好专武干部岗前训练成都军分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对新任专武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前集训,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建设的理论等政治工作业务,进行队列、射击、识图用图等军事训练及学习军事教学法等。为新任职的专武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基础。(陶宏志)  相似文献   

5.
团结是“德”。评价一个干部的“德”,大体上包括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政治品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政治品质的首要问题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因此说,政治品质是干部“德”的核心,对“德”的其他两个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很显然,“德”这一整体是通过干部的职业活动反映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干部考察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干部任免、升降、奖励等的重要依据。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仅关系到对干部综合素质与工作实绩的科学评价,而且关系到我军干部队伍整体建设水平的高低与军队的长远发展。要做好干部考察工作,必须坚持“四个统一”。一、坚持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的统一,增强考察工作的准确性。对于干部的考察,既要从质的方面进行定性分析,也要从量的要求上加以把握,做到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的有机统一,增加考察的科学性,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评价干部。定性考察注重从“质”的方面了解干部…  相似文献   

7.
李好 《华北民兵》2013,(12):50-50
人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成员,由于工作任务、对象、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武干部在军事化要求和管理上尚有差距,加强人武干部的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军"字意识。要用条令条例要求,用规章制度约束,用军人形象强化,教育和引导人武干部无论工作环境、对象如何变化,都要用军人的标准衡量自己、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歪戴帽子四方步,裂个怀腆个肚,一看就是人武部"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组织力量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查阅干部档案、问卷、与领导干部座谈讨论等形式,对不同类型的10个建制师团的125名团以上干部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军事干部45名,政治干部42名,后勤技术干部38名.这次调查是按建制而不是挑选地进行的.通过调查,总的感到,情况不容乐观.团以上干部对高新科技知识知之不多,或者刚刚开始学习,相当多数的同志答不出“高新科技知识的含义、内容,以及高新技术武器”性能特点等常识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深刻领悟会议的精髓要义,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把好干部标准立起来。习主席强调,军队好干部的标准,就是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这一标准,为好干部“画了像”,也为选贤任能提供了铁尺子。把正确用人导向树起来。要大力倡导“为事业”的信念,形成“创事业”的风尚,注重把“两个坚持”“三个导向”“四个反对”等要求贯穿到干部工作之中,切实树立起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政策机制建起来。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乡镇武装干部应享受县(区)武装干部工资待遇吉林浑江市八道江区武装部伯文龙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已经明确规定:全国乡镇、厂矿企事业武装干部着县、区武装部干部制式服装,并佩带人武工作专业符号。笔者认为,乡镇、厂矿武装干部的工资也应套改并执行县、区人武干部工资标准。全国公安、工商、税务、邮电等一些部门从上到下都执行本系统相同的工资标准,有的越是基层享受的补贴越高。唯有武装系统执行两个不同标准,实在  相似文献   

11.
姜蒙 《兵团建设》2013,(20):12-13
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经济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都需要人才作保障。浙江省台州市在一师、阿拉尔市落实智力援疆项目71个,提供支持资金4489万元;辽宁省实施干部人才援助"双百"工程,为兵团培训干部人才1800余人次,组织1837名兵团各级干部赴内地培训,21名兵团各级干部到辽宁省挂职锻炼。3年来,十个对口援疆省市按照急需、紧缺的原则,与兵团各受援师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方  相似文献   

12.
陈太庆  杨帆 《政工学刊》2012,(10):62-63
军队干部工作的信息化,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成果不断渗透和物化到军队干部工作的选拔、培养、考核、任用、交流、退役等各个环节当中,使干部工作在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发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推进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提高干部工作决策能力和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提升干部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快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浓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一是各取所需。有的同志自觉不自觉地离开了识别干部的统一标准,按照自己的方式或设想去衡量干部,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标准,甚至出现“我的想法就是标准”的不正常现象,造成了识人的误差。这就需要排除感情因素,从干部的德、能、勤、绩、体等五个方面去鉴别衡量。  相似文献   

14.
杨勇 《政工学刊》2006,(11):45-45
用人必先察人,知人方能善任。坚持全面、深入地考核干部,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积极探索干部考核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党委准确识别和正确使用干部提供真实依据,需要搞好以下七个方面的结合。(一)将定期考核与随机考核结合好。定期考核是指在一定时期或阶段对所属干部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考核,通常对团级以上干部二至三年考核一次,营级以下干部每年考核一次,这是考核干部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定期考核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一次性进行的,方式也主要是个别谈话、查看纪录等,其考核的深度、广度必然受人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核、化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现代电子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装备广泛使用于战场。在现代战争中,一个合格的民兵干部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军事素质: 1、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斗作风是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战争火力集中,破坏力和杀伤力强,民兵干部必须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富有敢于牺牲精神。因此。民兵干部要对本级军事指挥职责,对所从事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基层人民武装部工作证》是证明专武干部身份的有效证件。为每位专武干部配发专用证件,是总部对广大专武干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的一种具体体现。截至目前,证件已经配发使用了5个多月,具体情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笔者先后走访了20余个基层武装部,采取问、谈、看等方式,对近40名专武干部使用证件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专武干部能够爱惜证件,按要求随身  相似文献   

17.
杨保坤  张建伟 《国防》2000,(4):33-33
自去年以来,邓州市人武部组织29个乡(镇)的73名专武干部下乡为民兵致富献计献策。为使专武干部能真正深入到民兵家中、田间地头,他们采取专武干部向民兵立致富“军令状”的形式,把专武干部的进步与民兵致富联系在一起。 “军令状”的时限为2年,其内容包括:目标任务、实施措施、奖惩办法、完成时间等。为使“军令状”能  相似文献   

18.
着眼军事变革,按“先进性”尺度切实找准干部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一)不回避干部的各种思想反映。党委结合工作组蹲点,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谈心交心等方法,对于部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重点关注什么进行了调研。专门召开了各团政委参加的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会,专题分析研究干部队伍建设形势,梳理了当前干部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实际困难及压力等三个方面共15个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拿出了对策,形成了《当前师基层干部有关情况的调查》专题报告,统一了如何解决问题的思想。(二)不回避干部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干部议论最多的是军地工作压力、利益待遇等方面的反差问题。党委分析感到,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要来自工作、生活、家庭、后路及精神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4号文件精神,贵州省兴义军分区开展了对50个乡镇专武干部的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专武干部除了继续关注津贴待遇、业务知识、个人进步等共性问题外,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他们还十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工作压力和在公务员中的地位。为此我们从几个小故事开始来探讨专武干部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0.
4月中旬,安徽省固镇县人武部组织全县12个乡(镇)武装部23名专武干部进行为期6天的军政训练,通过学习有关法规制度、业务工作流程、战备工作规定、抗洪抢险训练等内容,使专武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