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证了反导导弹对战术弹道导弹弹头进行迎头拦截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机动弹头,在反导系统能测出其机动加速度的条件下,研究了迎头拦截最优制导律的数学模型及其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外导弹防御系统研制和部署过程中所考虑的进攻方可能采取的几种典型对抗措施,研究分析了对抗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和策略。通过使用大量诱饵或假目标、减弱弹头的雷达信号特征或红外特征、隐藏弹头的真实位置,以及进行弹头机动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对抗措施,可以有效对付那些使用外大气层碰撞杀伤拦截器的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3.
弹头目标识别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将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技术和微多普勒特征分析技术引入弹道中段目标识别,可有效克服弹头隐身技术和有源干扰技术等对识别带来的困难,提高识别精度。建立了MIMO雷达中弹头目标的微动模型,给出了弹头自旋、锥旋和进动引起的微多普勒效应的参数化表达,并通过对仿真回波数据进行时频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弹头目标的准确识别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作者在1993年11月24日在莫斯科国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研讨会上所作报告的译文,原文无书面材料,是按其录音整理而成,文中阐述了反弹道式导弹弹头战斗部的设计要求,杀伤弹头的准则,反导战斗部主要参数,如破片质量,破片速度范围,拦截杀伤弹头的地面仿真等问题。文中提出的新的杀伤弹头的方式值得思考。给出的战斗部质量与制导精度的变化示意图只是根据与会代表的手作草图重绘而成。  相似文献   

5.
1984年6月10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26分,在太平洋100公里高的上空,美国用一个致命的‘伞’拦截并摧毁了一个飞来的弹道导弹弹头。 弹头是空的。‘伞’是原型的非核拦截弹。将来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要以这种拦截弹为基础。这项导致用一个弹头成功地摧毁另一个弹头的计划就是美国陆军耗资三亿美元的上层寻的实验(HOE)。 HOE的目的是验证在地球大气层外(所以称为大气层外防御)用非核手段拦截弹道导弹弹头的可行性。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为美国陆军设计和研制了这种拦截弹,它又称作寻的和摧毁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作战仿真效果的可信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元体的解决思路,并通过弹头终点弹道特性、装备几何特征、弹头与目标的关系分析,建立了陆军作战仿真的弹目交会模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仿真作战过程中的弹头命中点坐标,满足作战仿真系统的准确性、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稀薄大气中真假弹头识别的问题,通过对弹头及轻诱饵目标群在稀薄大气层中的运动特性的仿真,提取了诱饵相对弹头的运动特征,分析了稀薄大气层内弹头与诱饵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在稀薄大气层内利用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二维特征识别真假弹头的新思路。典型算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美国战区导弹防御 (TMD)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提高中程战术弹道导弹弹头突防能力的弹体处理 (弹体分解 )方案。从弹头目标群的雷达辐射、红外辐射、减速等特性对弹体分解方案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论证。最后演示了利用多目标突防挫败“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推导变质心弹头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简化和线性化,得到了变质心弹头自动驾驶仪的方程,当输入不同程序控制指令后,可以仿真出变质心弹头不同的飞行弹道以及弹头的机动范围,进而得出变质心弹头纵平面内可机动飞行的范围与所需控制指令频率及幅值大小之间的关系.对于变质心弹头纵平面内机动控制程序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弹道导弹目标的运动特性和散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了弹头的微动模型,并较为逼真地仿真了弹头的轨道运动轨迹,在此基础上引入准静态技术的思想,提出了考虑弹头脉内运动的雷达回波模拟方法。同时计算了经过平动和微动调制后的弹头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数据,而后对弹头RCS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bert-Huang Transform,HHT)时频分析算法从弹头RCS数据中成功提取出了进动周期,处理结果表明模型可行有效,为弹道导弹目标的识别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再入弹头超高速再人大气层是典型的非线性过程,并且再人过程存在扰动。针对系统的扰动,采用时变的弹道系数模型,针对弹头再入过程的非线性,建立了基于不敏卡尔曼滤波平滑法来提取弹道系数的模型,与不敏卡尔曼滤波法相比,改善了再入段目标弹道系数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12.
据"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1 998年第1期报导,俄罗斯PFP GKNIPAS公司,又叫国营飞机系统科学试验场,正在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其TEMP 20反直升机雷概念的研制与生产。1997年11月在迪拜航空展览会上展示的TMEP 20反直升机雷采用爆炸成形的穿甲(EFP)弹头,由红外传感器引爆。用3个音响传感器提供初步的目标揭示与识别,其检测距离可达1km。弹头的致命杀伤距离为200m,可捕获杀伤以100m/s的速度飞行的目标。TEMP 20的工作温度±40 C,总重12kg 高守贵译  相似文献   

13.
多目标拦截是弹道导弹防御的重大难题,也是目前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所遇到的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将多目标问题分为单弹头攻击和多弹头攻击2类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相关研究计划,分别针对核爆炸防御、助推段防御、先进的目标识别器和多拦截器防御等多目标拦截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是通过移动弹头的质心位置,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的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可实现弹头机动控制.在给出变质心弹头的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动力学方程进行简化和线性化,推导出变质心弹头关于攻角和侧滑角的传递函数,在加入舵机伺服系统后,分析变质心伺服系统的性能对弹头跟踪精度和弹道命中精度的影响,最终确定变质心执行机构的动态性能参数并为今后变质心执行机构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SBIRS-low卫星红外探测系统探测距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了SBIRS low卫星与弹头之间的空间距离及其星载红外探测器对弹头的最大理想探测距离,阐明了降低弹头表面温度以对抗(SBIRS low)卫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动能反卫星武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能武器是一种发射弹道或寻的制导的高速运动拦截弹头的、以其整体或爆炸的碎片直接碰撞毁伤目标的太空武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美国首次提出这类武器概念,用于拦截弹道导弹和攻击军用卫星,主要由拦截弹头和高速发射装置组成。拦截弹头通常是寻的制导式,由红外或雷达探测器、计算机、制导和通信系统、杀伤机构以及推进、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但也可以是弹道  相似文献   

17.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是通过移动弹头的质心位置,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的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可实现弹头机动控制.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详细推导出高超音速质量矩导弹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简化,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高超音速导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控制方式,并以此为其工程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战略武器小型化、高精度、强突防、全天候和机动飞行的发展趋势,阐述了MIRV系统工作原理、现代弹头的制导方式方法。并从弹头引爆控制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制导误差及非制导误差对导弹精度的影响。针对导弹提高命中精度的需要,围绕提高战略武器攻击能力,主要是战斗部的威力、命中精度以及作战效果,提出应当在复合制导、综合引爆技术等方面提高导弹精度。  相似文献   

19.
美 国 一、弹道式导弹的弹头 MK3 见MK300款 MK4 MK4是为三叉戟(C-5)研制的新弹头,采用当量为千吨级的 W-76核装置。到1976年3月为止。用阿特拉斯和民兵导弹作运载器共已做了六次飞行试验。据报道试验全部成功。这种弹道式弹头的抗核性能已在地下核试验中进行了考核。主要承包商是洛克希德公司(它也在搞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弹头方案MK400)。 MKS 据报道 MK5是当量为一百万吨的单弹头,用以对付单目标,装在民兵 ILGM-30A上。  相似文献   

20.
枪弹杀伤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一是弹尖活力,即弹头作用于目标时的功能。五六式7.62毫米枪弹弹头飞行到100米距离上的动能为每平方厘米1"公斤,到1000米为每平方厘米24公斤;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