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即侦悉了我志愿军司令部总部的驻地——大榆洞,并获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他们很快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声称,绑架毛岸英是政治的需要,而消灭彭德怀则是战略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我的伯父毛岸英。当年他为了保卫新中国的安宁,为了保卫世界和平,在朝鲜前线英勇牺牲,并永远长眠在为之战斗、流血、牺牲的英雄土地上。为祭奠伯父毛岸英的英灵,我曾先后三次赴朝,而使我永生难忘的是17年前随中国青年代表团首次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祭奠我的伯父毛岸英。那是1986年初,在我刚满16岁之际,妈妈邵华对我说:“毛毛,你已经长大了,在和平年代里,你的童年和少年没经历过坎坷,你是在糖里蜜里梦里鲜花里长大的。爸爸妈妈想了很久,想送你一件弥足珍贵的礼物———让你参加中国…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普通而又传奇的老人。说他普通是因为他与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说他传奇是因为50年前他曾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并肩在朝鲜战斗生活过,而且是毛岸英牺牲全过程的知情者。 他叫杨志明,是黑龙扛省肇源县头台镇人,1931年出生,1950年从东北军区机要学校毕业后,被分到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司令部当机要译电员。  相似文献   

4.
军事科学院原院长郑文翰将军,继出版《郑文翰日记 (解放战争时期 )》、《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后,又推出了他的日记系列第三部《郑文翰日记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这次出版的日记,是将军 1951年 4月 10日随其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7军自东北入朝开始,到 1953年 7月 27日朝鲜停战谈判签字为止,历时两年 3个月。日记以亲身的感受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进行浴血奋战的战争风云,记录了志愿军这支光荣的部队指战员们在战场上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1951年 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7军奉命…  相似文献   

5.
抗美援朝战争 ,是二战后发生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局部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当年的辽东省安东市 (今辽宁省丹东市 )作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后方的最前沿 ,付出了很大牺牲 ,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被誉为“英雄城市” ,我国抗美援朝纪念馆即建立在这里。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之际 ,记者走访了这座纪念馆。规模庞大的多种兵器文物露天陈列场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为军事题材的专馆 ,不仅有丰富的室内文物陈列 ,而且还辟有1600平方米的露天兵器文物陈列场 ,在当前全国军事专题纪念馆中规模…  相似文献   

6.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开始了那场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炮七师副师长卢伟如生前珍藏的照片中挑选出14张鲜为人知的照片,以纪念那场战争以及在那场战争中英勇奋战的所有中国军人。这些照片的拍摄日期是从1951年7月至1953年9月,地点是在朝鲜作战前线。透过这些珍贵的黑白影像,我们得以走进那段战地时光,并感知那段时光里的战火、呼吸、欢乐、痛苦、艰难、牺牲、荣誉或者一切。我们感谢照片的提供者,并愿意同读者一起去阅读那段时光。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抗关援朝60周年”之际,央视一套在黄金强档推出献礼的电视剧《毛岸英》。这部由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口述回忆改编而成,以还原历史真实为看点的人物传记,从毛岸英出生三湘讲起,通过辗转粤鄂、流落上海、留学苏联、参加卫国战争、陕北种地、下乡土改、相识思齐、进京扫雷、工厂锻炼、回乡省亲、赴朝抗美、光荣牺牲等带有典型意义的典型事件描写,全景式多方位宽视野地展示了毛岸英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8.
赵平 《军事历史》2012,(4):64-67
1952年1 0月14日~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 5军和第12军参战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打出了“上甘岭精神”,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作者作为战争亲历者,撰写此文回顾志愿军第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战斗经历,并以此缅怀在战役中牺牲的战友,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9.
<正>强者为王根据目前的资料,中国人民志愿军击落第一架F-86的时间是1951年9月25日,那一天,空4师12大队的飞行员刘涌新在新安州上空的战斗中击落了一架美军F-86A战斗机,但刘涌新也在随后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此后,志愿军空军也曾不断击落这种美军的最新型战斗机。但是,经过考证,加莱特上尉的飞机却并不是中国飞行员打下来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央军委顾问、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李志民同志的主持下,1985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审稿座谈会。前志愿军负责政治工作的杜平、张南生、任荣及其他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并经总政治部批准,将修订稿付印成书,正式出版,书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是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早在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政治部就组织力量撰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政治工作经验基本总结》。这一总结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军事史林》2010,(10):3-10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出国作战60周年纪念日,回眸这场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战争,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光荣与自豪。  相似文献   

12.
陈辉 《军事史林》2007,(7):6-16
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利坚和众国最高军衔——五星上将。  相似文献   

13.
时政速读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10月25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前,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同志和志愿军英模代表。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开赴朝鲜战场,进行了持续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世界上现代化装备最强的美国军队,打出了军威、国威,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中国人民志愿军是靠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  相似文献   

15.
刘中刚 《军事史林》2010,(12):62-63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姜廷玉主编的《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一书,近日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读后,感到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1946年,他在延安县柳林区吴家枣园村拜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吴满有为师,日升而作,日落而归,学会了开山垦荒、播种撒子、清圈送肥、间苗锄禾、收割碾打等农业技术,磨砺了整整一个农作季节。这一段经历,对毛岸英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起到重要作用,也反映出毛泽东爱子之深、教子之严的伟大情怀。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但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日却定在10月25日,这是有其原由的。  相似文献   

18.
(六) 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时最大兵力为5个兵团共20个军,以及数个军兵种司令部或指挥所(办公室)所辖的15个空军师、15个炮兵师(含高炮师)、10个铁道兵师、1个坦克师、1个公安师和工程兵部队、后勤保障部队等。先后进入朝鲜轮战的地面部队有27个军(含担负机场修建任务的2个军)。各级历任主要指挥员为: 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最惨烈的一次战役,被称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这次战役的整个作战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参战的第15、第12军官兵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沉重打击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60周年之际,本刊首次公开发表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的日记,既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也为历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份难得的素材。为了使读者理解方便起见,编者按照上甘岭战役的进程,将日记分为3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齐德学郭志刚新中国成立后,正当中国人民开始医治战争创伤,集中精力恢复国民经济的时候,美国侵略者将一场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中共中央被迫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