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树明 《国防》2014,(7):16-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海洋安全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必须在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努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采取合法手段达成军事目的,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推动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积极发挥作用。一、我军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现实依据海洋有着重大的战略地位和资源开发价值,随着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以争夺海洋资源和保卫海洋安全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根据我国安全战略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需要,对加强我国新时期海防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防建设思想。邓小平的海防建设思想,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中国海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对建设21世纪强大的中国海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根据国际军事斗争的特点和中国海洋安全的实际,提出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海防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海防建设与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上方向的安全环境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根据国家战略立足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3.
<正>海洋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连通世界的广阔通道,也是利益争夺的交汇点和敏感区。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特别是当前,中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在海上,军事斗争的焦点也在海上。争取海权、维护海权、发展海权与民族复兴、国家安全和利益拓展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4.
海洋秩序为中国近代国防的重构提供了现代性的价值内核——民族国家,这是近代国防区别于古代国防的根本尺度。中国近代国防在从华夷秩序到海洋秩序的转移中实现了基于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新国防观的重构和国防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5.
孙成华  陈阳 《政工学刊》2009,(10):55-56
就地缘政治而言,中国是一个有辽阔海疆的陆海复合国家。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中国,海洋的阻隔作用远远大于交通作用,统治者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直到明清时期演变为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因此,古代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一直未能超越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范围,“历代君民”漠视海洋,“皆舍海而注意于陆”。即使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以海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平发展不能脱离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强大,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更必须通过海洋强国而走向世界强国。中国和平发展面临以海洋为背景的诸多挑战和风险,海洋战略境严峻。海洋战略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领土和主权、海洋安全、海洋军事、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文化等诸方面,这些内涵互相关联,需要统筹协调,并有机联系于其他相关领域战略。因此,只有通过对它的全面、深化研究,提出对策,实践落实,才能加速海洋事业的整体推进。今年7月11日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国家也正式规定自今年起将7月11日设定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日前,本刊记者就海洋发展战略等问题采访了原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现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尤子平研究员,以下为访谈实录。  相似文献   

7.
刘帅  刘华 《国防》2014,(5):13-16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些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海洋安全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岛屿及其附带海域具有重大战略利益,岛屿维权关系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中之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理性应对当前岛屿争端愈演愈烈的现实,依法组织开展岛屿维权行动,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卢胜君 《国防》2012,(10):55-56
一、体制意识——由陆缘为主向陆海并重转变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社会管理体制运作依赖人与土地的紧密结合.历史发展到今天,大多数人的海洋思想仍是陆缘主导下的农耕思想,与外向型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吻合.只有转变陆缘为主的农耕思想,树立海缘为主的思想体制,海洋意识发展才会获得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 一是培育蓝色领海的思想.蓝色领海即蓝色国土.从地球空间海洋与陆地分布看,海洋是看不见泥土的大地,陆地是看不见蓝水的海洋.黄色领土意识是中国人民的天然情结.人们常以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自豪,认为国土就是国家管辖的陆地.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几乎把海洋、海防、海权、海军看为同义词,蓝色领土观念较为贫乏,致使国家在制定一些政策过程中较少考虑海洋因素,对海底资源、海洋水产、海洋运输、海区管辖等也较为忽视,海洋意识和海上力量因此受到严重束缚."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管辖海域;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陆地领土与海洋领土均是国土,国土区分颜色.  相似文献   

9.
喻江 《国防》2016,(7):39-42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实践久远,思想内容丰富,特别是古近代维护海洋权益的实践与认识更具有历史启示.纵观世界发展史,一个民族的兴衰大多与其海洋国土意识和对海洋利益关注的程度息息相关,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原动力;海上武装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是国家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盾牌;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海疆安全威胁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维护海洋权益思想认识与实践,牵引维护海洋权益力量的调整与构建;相关矛盾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有效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防》2016,(7):46-48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问"):我国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背景是什么?其他国家有没有类似的教育日? 江新凤(以下简称"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安全环境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面临诸多新威胁、新挑战."居安思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形成全民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局面,对于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船舶工业是为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航运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是事关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国的船舶工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军民高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中船集团在于新时期新阶段迎来新机遇,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我们履行富国强军使命指明了方向,振兴船舶工业的一系列政策和《中国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在海军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无论在舰船制造、舰队航海、海军武器,或者在海军军事思想等方面,均不断发展、创新,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中国还是世界古代海军发源地之一,二千年间一直是太平洋上的海军强国。中国历来就是海洋大国。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既拥有辽阔的陆上,又具有浩瀚的海洋国土。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就萌发了自己的造船和航海事业,并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c海洋既是天堑又是通途。中国不仅与东北亚、东南亚是海上近邻,而且与美洲、大洋洲隔太平洋相望,中国面临着宽广、复杂和多方位…  相似文献   

13.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应加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战略意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和海洋防卫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防教育史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它触及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国家的安全。中国是一个拥有 50 0 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 ,国防教育有其优良传统 ,但也有不足和教训。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国防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近代国防教育的产生和演进、新中国国防教育的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旨在揭示中国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 ,为新时期中国国防教育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防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海军的新使命与舰艇需求进入新千年,紧随国家经济发展步伐,中国海军的建设也在加速。国家安全与经济的对外拓展要求海军同时承担两项重要任务:"维护国家海洋方向的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发展利益"。前者作为海军的核心使命,同时也是  相似文献   

16.
李远星  刘兴 《国防》2014,(3):16-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同时强调要高度关注海洋安全。海上战略通道是国家用于贸易运输且对其生存发展具有高度制约及影响的海峡、峡湾、航道或运河,既是海上交通的走廊和枢纽,也是进攻的天堑、防守的依托、伏击的支撑、遏制和封锁的咽喉要地,其安全与否,直接关乎国家海洋利益,牵动国际战略格局。特别是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进一步拓展,海上通道安全面对的风险明显增多,威胁日趋多元,高度关注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确保国家海上运输畅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海洋安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江泽民高瞻远瞩,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洞察跌宕起伏的国际政治风云,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广度和经济科技因素上升的深度上,对海洋安全的地位、内涵、模式、途径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形成了迥异于传统海洋安全观的新海洋安全观,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在对海洋安全地位的认识上顺应了冷战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安全的重要思想对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完整把握,是江泽民新海洋安全观确立的现…  相似文献   

18.
高新生 《国防》2005,(5):49-51
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迈向 21 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高度关注中华民族跨世纪海洋战略意识的确立,曾多次强调指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21 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因此,当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江泽民的海防建设思想,是加强新时期中国海防建设的需要,也是树立国家海防战略意识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根 据 国 家 积 极 防 御 的 军 事 战 略 方 针 ,提 出 跨 世纪海 防 战 略 新中…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经成为国家利益实现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马克思曾指出: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眼看自己的海和河岸被夺走。谁想要跻身于世界大国之林,谁就必须控制海洋通道。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海洋已经成为国家利益实现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20.
陈舟 《国防》2016,(8):30-32
在国家安全环境更加复杂的今天,大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对强化全体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加强国防教育应遵循时代性、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革命英雄主义和全民性的基本原则,为各级开展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