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了截击机机群起飞架数的规划方法.通过对多攻击机机群进攻方式及截击攻击机机群目标分配形式的分析,以单一机群对单一机群在均匀目标分配形式下的作战效果为基础,根据来袭目标及我方最佳截击区域情况,合理地规划多机场作战飞机的起飞架数.建立了多机场飞机异地起降对多攻击机机群进行最优目标分配的形式及其量化关系模型,最后通过实例仿真和分析,证实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目标分配形式--顺序攻击目标分配形式,并以地空导弹拦截攻击机机群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均匀目标分配形式和顺序攻击目标分配形式,以及在机群无干扰武器和有干扰武器状态下,地空导弹拦截效果的算法模型.数值分析表明,顺序攻击目标分配形式有较好的攻击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敌截击-歼击机机群拦截下混合攻击机机群中护航歼击机的控制模式,以攻击机的最小突防损失为局部战效指标,给出了护航歼击机的最优火力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4.
预警机指挥多机群空战的协同战术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预警机指挥下的多机群协同空战的战术决策方法,建立起了它的战术编队、威胁评估以及目标分配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此战术决策方法对于提高多机群协同空战的作战效能有着显著的作用,对于未来无人作战飞机多编队协同作战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是区域反导战术级目标分配后确定最优拦截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直接提高拦截效费比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协同拦截的物质基础、协同过程和协同特点,然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协同拦截规划模型、规划算法,最后计算了发射车可协同拦截次数,构建自适应协同拦截模式决策模型。开展基于MAS的区域反导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研究,为实现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顶层设计夯实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是区域反导战术级目标分配后确定最优拦截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直接提高拦截效费比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协同拦截的物质基础、协同过程和协同特点,然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协同拦截规划模型、规划算法,最后计算了发射车可协同拦截次数,构建自适应协同拦截模式决策模型。开展基于MAS的区域反导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研究,为实现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顶层设计夯实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种攻击机机群作战效能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平均动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攻击机机群在整个战斗飞行过程中的作战效能评估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战效评估的顶层分析数学模型,导出了效能指标与对地攻击靶场效能指标、国土防空系统突防效能指标、要地防空系统突防效能指标间的关系式及完成作战任务集所需飞机架数、被击毁的总架数、总战斗飞行架次数、武器总消耗量的计算式,为评价攻击机机群在整个战斗飞行过程中的作战效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拦截弹能量管理优化问题,通过分配拦截弹的第3级双脉冲固体发动机推进剂装药量,使拦截弹的作战空域和机动性综合最优。首先建立了拦截弹质量和动力模型,然后提出了拦截弹空域、全弹和第3级Ⅱ脉冲机动性分别最大的单目标优化模型,以及其综合性能最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面向拦截弹空域和机动性,对第3级双脉冲装药量分配进行了优化及分析。  相似文献   

9.
拦截高速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远距离拦截高速、大机动目标,不仅拦截弧段长,拦截飞行时间也更久。拦截弹在飞行过程中的能量管理与优化问题,也是在拦截制导律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将非线性弹目运动关系降阶简化后,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将能量管理纳入考虑中,得出针对高速、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律,且可以满足终端碰撞角约束。通过引入分段线性和指数两种形式的阻尼,使得导弹在拦截高速高加速目标时,对目标机动的敏感度随弹目距离变化,从而达到能量管理的目的。通过二维非线性仿真验证了制导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奇思妙想挽救危局二战中后期,德军为了争夺东西两线的战场制空权,不得不将有限的空军力量分散投入多个战场,以应付焦头烂额的战局。随着德军在两线战局的日益恶化,德军逐渐丧失了空战主动权,国内机场和飞机及直升机制造厂经常遭受盟军空中打击,飞机及直升机和飞行员损失惨重。为了弥补飞行员素质与盟军的差异,夺回战场制空权,纳粹德国的设计师们另辟蹊径,作出了许多超时代的设计方案。在众多天才的奇思妙想中,垂直起降设计算得上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德国众多的垂直起降(VTOL)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自杀式截击机,主要用于拦截盟军的…  相似文献   

11.
机群超视距作战联合战术信息系统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建立了机群联合战术信息系统在超视距作战中综合机群的传感器、导航和火力控制系统,组织对目标协同探测、辨识和火力控制的系统模型,以及它的效能评估模型.仿真计算表明此信息系统能有效增加机群超视距作战的效能,但噪声和欺骗干扰会显著地影响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大机动格斗及近距空战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系统地综述了大机动格斗的一些基本战术和技术概念,引入了超机动性的一些度量,然后提出了使用具有刚体性质的质点飞机模型的可行性.最后提出在大机动格斗实战环境中,火力控制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融入战术防空体系对防空作战效能的影响如何定量评估是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阶段概率分析法建立了打击空袭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对防空作战效能和我方航空兵突击作战效能影响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可得出定量数据供作战研究参考。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将能极大地提高防空导弹体系作战效能,对于获取防对抗中的信息优势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地面防空由被动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型将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术数据链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通过回顾战术数据链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提出了战术数据链定义、类型。介绍了战术数据链的国际现状 ,给出了欧美国家现有战术数据链。分析了美军战术数据链建设情况 ,着重研究了 16号链及 JTIDS的特点、运用和发展情况 ,就JTIDS的相对导航原理和对作战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俄军战术数据链状况 ,说明了某型俄制飞机空空战术数据链的应用方法。最后依据本国实际提出了我军战术数据链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提供了研究与开发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战斗机隐蔽接敌轨迹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空战对抗的隐蔽作战需求,对战斗机隐蔽接敌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战斗机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动态特性建立雷达探测威胁模型;以空战态势参数为状态建立接敌引导模型;以给定目标发现概率为暴露阈值进行威胁约束;以最小化接敌过程中累积被发现概率为性能指标;将战斗机隐蔽接敌问题建模为隐蔽性约束下的最优控制问题。为保证算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引入滚动时域控制策略进行在线优化,并采用高斯伪谱法进行数值求解。仿真实验表明,通过路径约束和性能指标双重约束,能有效增强战斗机接敌的隐蔽性,算法实时性能满足战斗机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战术模拟训练系统的实际需要,飞机CGF能够提高模拟训练的规模、复杂度和真实性,完成战术进攻和防御任务。首先分析了飞机CGF的系统组成和仿真粒度,重点研究了影响飞机CGF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飞行控制方法、智能决策水平、雷达火控模型以及组件化的开发方式和飞机CGF组网的关键因素,即统一的网络体系标准、规范的数据接口、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及统一的导调管理;最后实现歼击机CGF系统。实践证明,歼击机CGF能够顺利地完成作战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飞机战斗损伤部位及战时备件需求的确定对做好战时维修保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作战飞机的战斗损伤部位的确定方法,建立了飞机部件的当量模型和飞机受导弹攻击的仿真模型,确定了飞机的战伤分布规律.在确定飞机战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机战伤备件和故障备件需求模型,为作战飞机的战伤研究及航材储备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歼击机需求确定影响因素众多、传统分析方法仅能进行定性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obol’法的歼击机需求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方法。在构建了歼击机需求确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bol’法的歼击机需求确定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步骤,并结合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我方拟夺取空中优势等级的概率、敌方出动歼击机的数量和敌我双方歼击机作战效能的比值对歼击机需求的影响较大,战术运用系数、协同作战系数和管理优劣系数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9.
“观测—定位—决策”组成了航空反潜作战的一个战术周期。高效率的反潜作战除了加速决策过程,缩短决策周期之外,还体现在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中。其中,最佳入水点的选择就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空投鱼雷反潜特点基础上,分两种情况从理论上探讨了反潜鱼雷最佳入水位置和投雷入水方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马氏链状态转移的方法,对战术导弹发射单元与发射阵地在作战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战术导弹在战争条件下的发射能力进行研究,建立评估战术导弹发射能力的动态模型。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