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舰艇隐身对反舰导弹末制导 雷达目标截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法国海军的拉菲特级隐身舰为典型对象,就水面舰艇目前的隐身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和计算了典型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隐身舰艇的检测概率和理想状态下对隐身舰艇的截获概率。指出在反舰导弹的攻击过程中,如果能够保证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的多次捕捉,舰艇隐身的效果将被抵销;隐身舰艇利用电子干扰产生假目标将可以抑制末制导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捕捉。因此,反舰导弹及其末制导雷达要对付舰艇隐身,其关键不是采用新体制雷达来提高检测能力,而在于提高现体制末制导雷达的目标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捕捉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反舰导弹远程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是随着射程的增加,反舰导弹自控终点的误差散布也增加,同时降低了目标捕捉概率,扩大末制导雷达搜索区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但这将降低末制导雷达的目标选择能力。选用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是解决该矛盾的一种方法。在分析该模式末制导雷达搜索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搜索区末制导雷达目标捕捉模型,为该模式末制导雷达目标捕捉概率的计算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3.
反舰导弹对编队内预定目标捕捉概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现代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搜索过程,通过分析反舰导弹对编队内预定目标的捕捉条件,研究反舰导弹对编队内预定目标的捕捉概率计算模型,研究了反舰导弹对编队进行突击时捕捉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出反舰导弹对编队突击时,突击方向和开机时机等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目标捕捉概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陀螺漂移速率、目标运动、海面风场,以及末制导雷达搜索范围等因素对反舰导弹目标捕捉概率的影响;用蒙特卡洛法对导弹目标捕捉概率进行了求解。得出了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反舰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采用高分辨率雷达一维距离像为识别特征向量,利用改进的密母算法优化的C-SVM模型,研究了反舰导弹对真假目标的分类识别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优化设置后的C-SVM大幅提升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对目标类型的识别正确率,搜索时间虽有所增加,仍然远小于GS。  相似文献   

6.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在进行自动跟踪前,首先要在方位向和距离向上对目标搜索并进行检测。末制导雷达的检测性能与脉冲积累数目、信杂比和搜索方式密切相关。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常用的扇形搜索方式,提出一种二项式积累OS-CFAR检测算法。该方法在一个方位搜索周期内对距离向回波进行非相参积累。仿真分析表明,与常规OS-CFAR算法相比,该检测算法提高了末制导雷达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反舰导弹电子对抗仿真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评估和研究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电子干扰的效果,研制了一个反舰导弹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文中给出了该仿真系统的模型框架,从仿真可信度的角度对其中的末制导雷达仿真模型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并介绍了该仿真系统在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电子干扰技术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依据飞行器自控终点误差原理对特定的目标选择捕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末制导雷达选择捕捉目标的静态试验布站方法;给出了末制导雷达检测目标回波粘连的处理和末制导雷达对选择录取目标数据的基准方向转换的方法;对火分基准方向对目标选择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的成果对于飞行器选择攻击目标能力试验及评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反舰导弹到达航路规划终点时,由于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具有一定误差,导弹与各个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确定,增大了导弹发射前装订末制导雷达搜捕方案的难度。因此,建立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整个模型在大地坐标中推演,并避免了传统计算模型中蒙特卡罗法带来的多样本大数据的计算,因此该算法的实用性与计算效率得到提高。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导弹末制导开机点误差散布参数与导弹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战场参数模型;其次,根据导弹理论开机点、误差散布圆、目标位置信息与雷达搜捕模式信息,直接判断该理论开机点处开机时,导弹捕捉到预定目标的概率是否符合战术要求,从而达到为某个理论开机点选择合适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越来越多地采用单脉冲角跟踪技术,舰艇须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针对噪声干扰对抗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噪声干扰模型、角度跟踪误差估算模型和雷达发现概率计算模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得出了噪声干扰通过破坏雷达角跟踪系统而有效干扰单脉冲末制导雷达的结论,并根据所给参数推算出此时所需的干扰机功率大小.  相似文献   

11.
高光谱遥感图像识别在民用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缺乏定标信息、缺乏同步观测大气光学参数情况下,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地物识别尚没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制约了其在定量遥感方向的应用。对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6S模型参数基础上的高光谱遥感数据校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定标缺失情况下的目标识别中。实验表明:在对遥感图像利用少许先验信息选择参数进行校正后,分类准确率为76.25%。而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参数的6S校正后,分类准确率提高到91.58%,目标识别准确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贝尔曼动态规划方法寻求探空火箭最佳推力策略,建立了解本文问题的“局部最优性”递推方程,采用区域性限制系数和非节点处的“单点插值”方案,大幅度提高了运算速度和精度,计算过程更趋稳定,使给定起飞质量的探空火箭在寻优计算中获得较之于间接方法更大的目标效益。同时,在微机IBMPC/XT上编制了计算程序,为探空火箭初步设计和方案论证提供了具有较高置信水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射程是弹道导弹的重要性能指标,飞行程序选择对充分发挥导弹运载能力,提高射程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此问题,利用工程设计法的实现容易、计算量少的优点,将以飞行程序为设计对象的最优控制泛函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弹道运动模型和优化模型,并应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求解最大射程弹道。结果表明,基于工程设计法的射程优化简单可行,利用粒子群算法得到的优化参数对改善射程有显著效果,充分发挥了导弹的运载能力。而运载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导弹武器的目标覆盖范围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iSIGHT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程实际中,随着设计要求的日益提高,单一的设计目标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者的要求。于是多目标设计优化问题在设计领域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劣,重点介绍优化设计框架iSIGHT,并就iSIGHT在解决鱼雷壳体结构设计中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讨论iSIGHT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既定目标,采用卫星系统进行协同观测可以最大化卫星系统的整体效能,如何对卫星系统的轨道或载荷参数设计是一个设计空间大、设计变量多的优化问题。对此,采用基于代理模型的仿真优化,通过改进广义模式搜索算法在设计空间中搜索最优解,并以此为核心设计开发卫星系统仿真优化平台。该平台集成问题建模、仿真优化和结果评估显示,为用户提供设计和改进卫星系统方案的方法和依据。采用该平台对卫星系统设计实例进行优化,通过对比发现,平台的优化结果稳定性和优化效率优于STK-Analyzer。  相似文献   

16.
考虑生产实际的需求,综合最小变形误差、最大金属切除率和最大刀具耐用度建立端铣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对粒子群全局寻优能力和灰色理论的适应性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耦合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灰色关联(Gray Relevancy Analysis,GRA)的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算法。该方法将多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转化为优化单项灰关联度,得到了多项工艺指标要求下的参数优化组合。将该方法应用在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响应面法的悬架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应用响应面分析履带车辆悬架系统特性的方法。构建了悬架系统特性参数和整车行驶平顺性及可靠性之间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并依据响应面分析结果,进行悬架系统的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潜艇鱼雷攻击占位问题,建立占位方案分析和优化的微分对策模型,采用影子目标法对问题进行简化。证明了在给定规避速度大小的条件下,潜艇最佳规避策略为直线运动。于是利用定性微分对策理论,给出潜艇可占领攻击阵位条件。以占位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可占位情形下的占位方案优化模型,即可占位情形下的最短时间占位方案计算模型,给出最短时间占位方案解析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Resource-constrained project scheduling with cash flows occurs in many settings, ranging fro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commercial and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lthough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efficient optimal procedures to maximize 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cash flows for resource-constrained projects, the inherent intractability of the problem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heuristic methods to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ar-optimal schedules for large project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use of insights gained from the solution of a relaxed optimization model in developing heuristic procedures to schedule projects with multiple constrained resources. It is shown that a heuristic procedure with embedded priority rules that uses information from the revised solution of a relaxed optimization model increases project net present value. The heuristic procedure and nine different embedded priority rules are tested in a variety of project environments that account for different network structures, levels of resource constrainedness, and cash-flow parameters. Extensive testing with problems ranging in size from 21 to 1000 activities shows that the new heuristic procedures dominate heuristics u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critical path method (CPM), and in most cases outperform heuristics from previous research. The best performing heuristic rules classify activities into priority and secondary queue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lead to immediate progress payments, thus front loading the project schedule.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4: 365–381, 1997  相似文献   

20.
炮控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抗扰控制器参数难于整定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炮控伺服系统自抗扰控制器优化设计方法.该算法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全局收敛性,充分发挥了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通过对某炮控伺服系统的仿真研究,表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