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原 《国防》2002,(1):42-44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取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做到“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台湾当局采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后备役兵员被视为“国家”总体战力量重要的一环。台军制定了“平时广积蓄、战时速扩张”的动员政策,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后备役兵员的快速动员能力,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相似文献   

2.
杜新江  吴广晶  马剑 《国防》2004,(3):30-31
当今世界军事强国虽然拥有最现代化的常备军,但无一例外地都注重加强后备役部队建设,把后备役人员作为参战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使用。我们应借  相似文献   

3.
罗燕军 《国防》2003,(10):42-43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未来配合现役部队作战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必须下大力加强预备役部队的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其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作战的需要。 一是要确立“一体化”建设思想。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都大量动用预备役人员参战的美国,一直重视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一体化”建设。其国会曾通过裁减常备军提案,但多次否决裁减后备役提案,相反还增加了后备役在“总体力量”中的比重,目前在陆军中50%的战斗部队和80%的后勤支援部队都由后备役人员担任。我  相似文献   

4.
地下战场空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作战力量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信息化战争的程度越来越高,地下作战力量与其它空间的作战力量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本文重在探索构建全维、立体的地下战场作战力量即地下战场体系的建设力量、地下战场的作战力量,进行一体化联合作战。提出将决策管理力量、科研设计力量、施工建造力量三者有机融合,互相协作,推动战场建设,在建设的基础上,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奠定力量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比亚战争是一场典型的非对称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其中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总结探讨这次战争中新型作战力量人才运用的特点和方式,对我军深入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舣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台湾采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做到半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相似文献   

7.
严大鹏  谢乐婢 《国防》2003,(8):34-35
以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近期几场高技术战争作战虽各有特点,但空袭与反空袭斗争激烈则是相同的。这表明,空袭与反空袭激烈较量是高技术战争的基本特征。在未来我国可能进行的战争中,我们面临的主要威胁仍是敌方的空袭。因此,要全面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防空力量建设,夯实军民联合防空作战的基础。 一、适应“打赢”要求,完善作战指挥体系 城市防空作战力量构成多元,行动相互交织,组织指挥复杂。只有建立起体系完善、关系顺畅的防空指挥体系,才能有效组织实施。 (一)理顺指挥关系。参加防空作战的民兵、预备役防空力量,应由所在战区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省军区系统平时负责抓好民兵、预备役防空力量建设,战时协助战区指挥作战,协调军地各方搞好各种保障。  相似文献   

8.
后备≠后用     
在以往的战争中,通常是当常备军遭到较大的消耗之后,再开始征召后备役部队投入作战。人们由此而形成了“后备=后用”的观念。现代高技术战争就完全不同了,常备军和后备军会同时当作基本的作战力量一起参加战斗。  相似文献   

9.
王印芳 《国防》2009,(12):59-60
信息时代,国家建设发展面临战争与非战争双重安全威胁,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成为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民兵作为寓兵于民的后备军事力量,在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10.
谭斌  宋海滨 《环球军事》2008,(16):40-41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战略思想的变革,空中力量已成为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印度军队长期以来就重视空军的建设,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军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印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兵力达17万,各类型飞机16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900余架的强大空军。但是,印度空军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不高,与现代战争还不相适应;装备和人员素质都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现代化建设水平停留在表层。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力量呈现出与以往战争不同的特点,对战争力量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力量运用的特点,着眼战争力量发生的新变化,从谋形、造势两个方面提出了战争力量运用的举措,并分析了战争力量运用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克海 《国防》2006,(7):39-40
提高国防动员力量整体建设水平,需要强化训练、落实编组、搞好保障,但最首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搞好统筹编组。根据目前我国国防动员力量建设现状,必须坚持以“处突”、防空、维稳、反恐、保交等任务为牵引,重点抓好五支力量的编组。一是落实首批动员使用力量。现代战争爆发突然,具有平战转换迅速、攻防节奏加快、战争进程缩短的特点。“初战即是决战。”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首批动员使用力量,补充和支援现役部队,或直接参与对敌作战,对于夺取战争胜利至关重要。预备役部队和复退军人是未来作战首批动员使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常跃 《国防》2010,(10):25-27
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优化力量结构,加强民兵预备役专业队伍建设,使之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既是一个使命性任务课题,也是一个创新性实践课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祁文谨 《国防》2012,(11):36-37
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民兵的重要任务.军地联合行动是国家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基本方式.新形势下,省军区系统要针对地区非战争安全威胁形势,适应军地联合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指导方针,积极推动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建立融合建设领导机制.由军地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联合组成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共同研究决策军地应急力量建设和遂行任务等重大问题,统一军地应急力量建设筹划部署、任务分配、指导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并把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确保军地各级尽职尽责抓好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营造军地齐抓共管民兵应急准备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5.
新型作战力量是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军事力量。为掌握未来战争主动权,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文章对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及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加快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曾凡祥 《国防》2014,(2):32-34
正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行动方式。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力量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强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力量组织指挥建设组织指挥是使用后勤保障力量的关键,需要建立完善三个机制:军队与国家、地方政府的协同机制。非战争军事行动及其后勤保障,本身就是国家、军队和武警、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参与、高度联合的整体行动,涉及方方面面力  相似文献   

17.
汪政平  曾照平 《国防》2010,(11):30-30
为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的新形势需要,国防动员系统应在加强核心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在提高应急专业救援力量建设水平、打牢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能力基础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美国民警卫队第49装甲师接管了美军驻波斯尼亚维和部队的指挥权。它开创了美军后备役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次”,即越战后美军后备役师的第一次海外部署;二战后后备役部队司令部第一次取得对现役部队的指挥权;有史以来后备役部队第一次取得对多国部队的作战控制权。这次引人注目的行动标志着美军后备役建设已进入紧锣密鼓的阶段,后备役部队正逐步走上历史前台。  相似文献   

19.
唐苏妍  祁永强  裴飞 《国防科技》2017,38(2):049-054
信息攻防作战力量既可以独立成军成战,又可以和各军兵种、各种武器平台无缝衔接、联合协同,以发挥无限的战争潜力,是以信息攻防新技术为支撑、以软硬打击新能力为标志的新型作战力量。从核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攻击和防护能力建设以及信息攻防协同作战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攻防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重要问题及战法对策,对信息攻防作战的特点规律和技术手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杨忠 《国防》2010,(12):45-46
空军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力量,也是平时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必须调整加强空军预备役部队建设,增强空军履行我军新职能使命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