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人武部党委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给民兵预备役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积极探索新时期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促进了各项任务的完成,使民兵预备役建设年年上台阶。去年,人武部党委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党委。 德城区人武部党委在学习邓小  相似文献   

2.
商庆平 《国防》2008,(10):53-55
今年春,黄河内蒙古段出现了重大凌汛灾情,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上级指示,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1个炮兵连、2个步兵连紧急出动,遂行内蒙古托克托县回水湾至山西万家寨水库115公里的破凌防汛排险,以及鄂尔多斯达拉特旗15公里黄河大堤加固任务。这次破凌防汛实践活动,既展现了预备役部队平战衔接、寓兵于民的巨大优势,也暴露出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所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给进一步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民兵、预备役部队工作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也给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民兵、预备  相似文献   

4.
晨读杨柳轻拂,池水涟漪,堤旁岸边,闪动着民兵预备役军人身影;抬头远眺,低头不语,顿而生悟,思维争辩……绿影叠翠,朝霞生辉。此刻,他们走进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沦》,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探索海湾战争给现代预备役军人的启示.他们牢记,世界上还弥漫着战争的火药味,预备役军人肩上挑着两副担子:一是学好文化科学知  相似文献   

5.
段树春 《国防》2005,(10):24-25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指导预备役部队全盘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确保预备役部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当前应重点把握好“五个必须”。必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各级党委、领导要紧紧围绕坚定政治信仰、铸牢精神支柱,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预备役官兵的头脑。要深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主席重…  相似文献   

6.
铿锵玫瑰     
她们很普通,但却与众不同。她们是铁人精神孕育的油城女儿,她们是石化企业培养的优秀员工,她们是预备役部队的特殊群体。如今,她们用真诚诠释着预备役女兵的情怀,用行动谱写着生命中崭新的一页。[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陕西某预备役炮兵团有5名预备役女军官,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用娇嫩的双肩挑起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两副担子,处处彰显着对国防事业的高尚情怀,被官兵们亲切称为“五朵金花”。  相似文献   

8.
专职武装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线指挥员,肩负着抓经济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的双重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课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注重素质选拔人才。专武干部的素质高低,决定着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质量建设。当前,由于专武干部的选拔渠道受限,给选拔高素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国预备役部队诞生十周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为了这支部队的组建、发展与壮大,从戎马一生的共和国元勋到普普通通的预备役官兵,他们千思百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上下求索,用心血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中国军事历史上的新篇章。如今,他们的业绩令世人刮目相看,在我国国防建设的辉煌史册上写下了庄重的一笔:中国预备役部队已经崛起!锦州预备役师是全国第一批组建的预备役师。可以说,这个师是中国预备役部队的一个缩影,透过她您可以领略到中国预备役部队的雄姿和风采。——编者  相似文献   

10.
预备役退伍军人属一类预备役,是战时重点动员对象。为摸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预备役退伍军人管理办法,提高战时兵员动员速度,今年6月四川省眉山县按照上级的批示,组织实施了一次集结点验200名预备役退伍军人的动员演练。该县将具体任务下达给县城附近的东坡、象耳、太和、崇礼、松江镇和505厂。6月  相似文献   

11.
经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从2011年5月1日开始,编入全军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官兵,统一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近日,就07式预备役军服换发的有关问题,总参动员部部长牟明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请您谈一谈为什么要给预备役官兵换发07式预备役军服?答: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纳入军队建制序列,授予军旗和番号,一旦需要,将根据国家法令转服现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军服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对预备役官兵穿着军服作出了明确规定。预备役部队自1983年组建以来,预备役官兵一直穿着与  相似文献   

12.
预备役部队现代化,是指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水平而言,而不是要改变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性质。就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水平而言,现代化的标准不仅是应该达到的,而且是能够达到的。 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水平,是以战争需求为参照系的。而战争这一参照系提供给我们的,不是静止的水平比较,而是动态的变化对比。与昨天的战争相比,我军从没有预备役部队到有了预备役部队,说明我们在后备军建设上已经向前迈出了相当大的一步。但与明  相似文献   

13.
走进津沽大地,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位肩扛“Y”字的预备役中校,带领着一支预备役军人演出队,深入铁甲滚滚的演兵场,往来于马达声声的工厂车间,传递着先进文化,撒播着欢声笑语,讴歌着共和国的巍巍长城和预备役部队的光辉成就。三年来,他们组织大小演出近百场,架起了社会了解、支持预备役部队的窗口,为传播先进文化做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国防》2005,(4):40-40
当前,立足预备役部队的实际和特点抓好战斗力建设,必须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增强对预备役部队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打牢预备役官兵的思想基础。由于预备役部队组建时间不长,部分官兵还存在着对预备役部队建设认识不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要大力提高广大预任官兵尤其是师、团两级预任军官对预备役部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密云县溪翁庄镇武装部长、某预备役团预任副连长欧玉生,自2001年兼任两职以来,一心爱着国防,将满腔热血倾注党的武装事业,用无声的誓言展示了新时期预备役军官的风采。6年来,该镇武装部和预备役连年年被评为“先进人武部”和“先进连队”,他本人也年年被评为“先进专武干部”和“优秀预备役军官”。  相似文献   

16.
谭仕禄 《国防》2003,(10):39-40
我军预备役部队组建以来,部队各方面的建设不断步入正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与未来战争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改变这种状态的基本出路,在于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机制的创新。 一、必须营造有利于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环境 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在给预备役部队建设提供了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促进了国防观念更新等的同时,也使预备役部队建设运行机制和政策制度的某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从而导致了预备役部队建设运转困难的局面。因此,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月22日,在庄严的国徽下,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九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这是河南省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法规,它的颁布实施,不仅为解决一些长期困扰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棘手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且使河南省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势在必行 伴随着改革开放阔步迈进的步伐,河南省的民兵、预备役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民兵、预备役建设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各项工作的开展。省军区系统越来越感到过去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失灵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少数基层单位以种  相似文献   

18.
德军拥有一套系统完善的预备役制度,这主要归功于一系列详细的军事法规,如1972年颁布的《兵役法》、1979年出版的《联邦国防军与预备役》。统一后的德国基本沿袭了原西德的预备役法规,仅对某些规定做了部分调整和补充,体现在1992年颁布的《德国联邦国防军预备役方案》中。这些军事法规直接指导着德国预备役建设的各个方面。 1、明确来源和分类。《兵役法》规定,凡退出现役,年龄在32岁以内的军人都要转入预备役,并将其分为三类:常备预备役、紧急应征预备役和候补预备役。为适应21世纪的作战需要,德拟出台新的预备役法规,把重点放在发展海、空军和一些技术兵种的预备役部队建设上,同时压缩其他预备役人员数量。此外,《预备役方案》按一、二、三类人员对预备役人员进行编组,并根据任务将其编入战时应补充的部队:一类预备役人员主要参加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局部战争的烽火硝烟,到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我们清楚地看到,预备役部队无论是在未来战争中,还是在和平年代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都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预备役部队遂行"应急应战"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河北某预备役团团长张立东,在8年履职过程中,用时不我待、开拓进取精神,团结和带领干部战士,始终用"打赢"的目光审视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思考应急应战的建设步骤,打牢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础,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预备役团队,创造了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堪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典范。他的事迹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子奇 《华北民兵》2005,(11):41-41
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后,预备役军官的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依市建团,扩大了编组范围,对于选择和配备高素质的预备侵军官队伍创造了条件,但预备役军官在地方的职务相对较多、精力投入少等实际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