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标枪”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便携式中程反坦克武器,由一次使用的完整弹和多次使用的指令发射装置所组成,全重约为22.3公斤。它使用红外成像探测器,具有“软发射”能力,可从顶部和正面直接攻击目标,其射程是“龙”反坦克导弹的两倍以上。美陆军、海军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都将装备该导弹,届时将淘汰“龙”反坦克导弹。  相似文献   

2.
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在通过击顶方式打击目标时,要同时满足落角和精度的要求,以达到对目标的毁伤效能。首先推导带落角约束的最优比例导引律;然后设计携式反坦克导弹击顶弹道方案,导弹先出筒无控,以指数规律完成爬升,采用定攻角进行滑翔飞行,弹道末端运用推导的导引律来满足对落点和落角的约束。仿真结果表明,当反坦克导弹攻击不同距离的目标时,该弹道方案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用普通战机挂载中远程空空反辐射导弹,对抗雷达探测距离占有绝对优势的先进飞机或隐身飞机的新战法,并计算最大发射距离.该战法是在被敌方机载雷达截获并面临导弹威胁的情况下,主动发射空空反辐射导弹攻击目标辐射源,然后进行置尾机动,破坏来袭导弹的中制导,使它脱靶,达到消除来袭导弹的威胁和攻击对方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4.
空中攻击:装甲目标面临的主要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中,坦克等装甲目标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地面和空中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之前,地面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炮、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以及敌方的坦克等反坦克武器的攻击,是坦克装甲车面临的主要威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反坦克作战逐渐由地面攻击为主转向空中攻击为主。  相似文献   

5.
未来俄争对反坦克导弹的首发命中率、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能力、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这就促使在战场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逐步退役,反坦克导弹的导引体制由激光半主动向红外成像发展,由单模导引向多模导引发展,如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 一、视线指令制导体制 视线指令制导反坦克导弹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半自动制导。由于在制导系统中采用红外测角仪,构成红外半自动跟踪。这一代产品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英、美国防部已签署协议并联合开发了一种可从陆上和空中发射的新型多用途导弹——通用导弹(CommonMissile)。该导弹能安装在多个平台上可对付装甲车辆、掩体、雷达装置和指挥部等多种目标。该导弹将可与英国和美国现有的武器系统,如“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兼容。  相似文献   

7.
轻型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主要用于单兵或2-3人兵组作战使用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具有轻便灵活、操作简单、命中率高、威力强大等一系列优点。可装备于步兵营以下分队、机动部队、海军陆战队、空降兵和其他快速反应部队等多兵种;作为反坦克及近距离突击武器,不仅可以攻击敌方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而且在抢滩登陆、山地作战和城市巷战中还可以攻击坚固工事、火力点以及城市中设防的建筑物等近距离点目标,提供适时、快速、多样、有效的直接火力支援。轻型反坦克导弹是世界公认的当代反坦克武器的一大柱石和火力骨干,是登陆作战和城市巷战的…  相似文献   

8.
在车载反坦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火力分配模型在车载反坦克导弹射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而传统反坦克导弹射击主要是根据攻击区进行划分,并未涉及火力分配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效能的发挥.而AHP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火力分配问题的有效模型,根据车载反坦克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反坦克导弹火力分配的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该算法对于某型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单元火力分配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
地对空战术防空导弹攻击区的显示是作战人员掌握导弹发射时机的依据。导弹的攻击区通常是由目标的航路、速度以及导弹本身的性能等因素所决定的。本题将研究被动式红外引导,并只攻击临远目标的导弹攻击区问题,在研究时,目标假定等速直线飞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反坦克导弹的攻击原则和坦克战术防护原则,建立了反坦克导弹攻击下的坦克生存能力的计算机仿真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讨论了采取不同的战术防护手段对坦克战场生存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越肩发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肩发射就是本机利用机载火控系统控制机载空空导弹攻击尾后敌机的一种新型的攻击方式。越肩发射分为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导弹向前发射,在空中转弯,然后去攻击后方的目标,叫做前射;另一种是导弹直接向后发射,去攻击后方的目标,叫做“后射”,也叫“后向攻击”。从1993年越肩发射被公开报道,并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今已经11年。国内外越肩发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介绍了目前各国越肩发射的发展情况,重点评述了各种越肩发射的实现方法,总结了目前三个研究方向的工作,即前射、后射和工程化,认为越肩发射会在导弹控制、制导律和火控系统三个方面展开工作,并展望了越肩发射研究工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现代反坦克作战中,为有效防御敌可能采用的大规模装甲目标突袭攻击,确保重点区域的安全,陆军多采用武装直升机、车载式反坦克导弹与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相结合的立体、多层部署的方法进行防御。基于排队论和反坦克作战理论,建立了多层防御反坦克阵地的排队服务模型并给出了参数求取方法,对作战想定的应用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分析反坦克阵地的服务概率和作战效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2001年10月17日,美军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中,RQ-1“掠食者”无人驾驶飞机在飞抵故区上空时,向塔利班的部队发射了“地狱火”式空对地反坦克导弹。这是无人驾驶飞机首次携带武器运用于实战。 本来RQ-1“掠食者”无人驾驶飞机是中空、低速、长航式的侦察机,如今竟摇身一变,变为可挂载空对地导弹和“毒刺”式空对空导弹的作战飞机,并成功地对地面目标实施了攻击。有  相似文献   

14.
采用Lurie系统描述某反坦克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给出系统剩余飞行时间与有限时间绝对稳定之间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反坦克导弹全射程范围内(1~25 km)攻顶弹道设计,有效抑制了末端视线角发散,实现了对坦克类目标全射程范围内以40°~60°攻击角进行有效拦截。  相似文献   

15.
卜杰 《国防科技》2005,(12):32-34
为提高现代火炮的作战能力,使用常规火炮发射制导炮弹,可实现精确打击的目的,制导炮弹是在普通炮弹上加装制导系统,它与导弹的主要区别是本身没有动力装置,靠火炮发射的初速度、稳定翼和控制舵使炮弹稳定飞行,制导装置自动导向目标。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反坦克导弹的发射装置、观察所、掩蔽部和火力发射点等小型目标。我们知道,火炮发射常规炮弹的命中误差是随着射程增大而增大,为提高火炮远距离压制和打击目标的精度,使用制导炮弹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是现代高新技术与弹药技术巧妙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制导炮弹武器系统投…  相似文献   

16.
一场海湾战争显示出当今和未来战场的大纵深、立体化、信息化、集密综合火力支援以及快速机动等突出特点。因此,未来战争对反坦克导弹的首发命中率、抗干扰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是“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能力、自动目标识别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等。这就促使在战场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攻击机在定轴发射导弹时,对地面线状目标定向攻击的作战效能评估。攻击机飞向目标区的方式有两种,即攻击机飞向目标区的速度方向与线状目标的长边成一固定角和平行于该长边。详细研究了该攻击机的可攻击区边界,给出了攻击机机动攻击目标的最近距离,从而确定了作战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建立空空导弹初始发射距离三维预估模型,提出一种空空导弹可攻击区解算的新算法。该算法将空空导弹初始发射距离预估模型与黄金分割法相结合,用导弹初始发射距离预估值构成黄金分割法的初始搜索区间,进行攻击区边界搜索。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空空导弹可攻击区的精度,降低了边界搜索循环次数,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拦射攻击方式的矢量图和矢量方程,解算了某型飞机采用拦射方式发射中距雷达制导导弹攻击空中目标的工作式,推导了超低空和超高空目标的拦射攻击算法,并给出了拦射攻击的操纵程序及相应的平视显示器拦射攻击画面。在推导拦射工作式时还考虑了目标角坐标和距离等参数进行了数字滤波处理以满足实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01年10月17日,对阿富汗塔利班发动猛攻的美军在大量使用各类高新武器后,又使出了一个前人未见的独门暗器。一架携带“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捕食者”无人驾驶飞机突然出现在塔利班部队的上空,在锁定目标、发射导弹并击中目标后,迅速脱离战场。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无人机首次携带武器用于实战。此举表明,步入21世纪后,无人机已经从以往单纯执行军事侦察、监视、搜索等非攻击性任务,发展到对地攻击及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