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热红外侦察系统的性能模型为基础,分析研究了热红外的伪装目标能见度与其伪装措施控制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确定热红外伪装措施的分级标准和适应条件,利用热红外伪装目标能见度与安现概率的转换关系建立了热红外侦察条件下目标的发现概率模型,为目标热红外伪装效果定量评价提供了计算模式,以便输入各级伪装措施的技术控制参数,确定不同等级伪装措施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地空导弹阵地伪装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某型地空导弹武器阵地的暴露特征,根据伪装学的原理,针对这些特征采取了相应的伪装措施,并根据观测试验数据,对该型地空导弹武器阵地伪装前后的光学、热红外及雷达伪装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伪装前完全暴露的阵地,伪装后目标的暴露特征大大减小,伪装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大气中红外辐射传输规律的基础上,导出了大气自身辐射所形成的干扰辐射亮度对热工外辐射对比度的影响及其数字表达式,理论分析,推导表明此表达式是正确的,所述论点是建立热红外伪装定量评价模型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模拟热红外图象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的机理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是一种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分析红外跟踪系统的相关算法及动态伪装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帕尔帖效应的温度调节型和基于电致变色的发射率调节型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并对2种类型的实验样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动态红外迷彩伪装对反红外系统的相关跟踪具有一定效果,是对抗红外系统相关跟踪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热红外降温-相变复合隐身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装技术和红外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双波段热像仪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出传统热隐身涂层下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隐身,从红外融合思想出发,提出了热红外相变-降温复合隐身涂层,并对涂层的作用原理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复合涂层的面层(降温涂层)强调对背景辐射的吸收越少越好;底层(相变涂层)则强调目标的表观温度与背景温度相对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隐身涂层同时具备调节发射率和温度的功能,不仅能对付双波段热像仪的侦察,而且适用于单调背景或复杂背景下的伪装.  相似文献   

6.
在殆伪装系统的红外波段具有低、中、高热发射率的黑色,绿色、棕色伪装支组成。伪装目标 可见光区的颜色与自然背景相一致;红外区,通过不同发射率涂料、材料巧妙地组合或穿孔,使伪装目标表面平均发射率与周围背景相适应,使目标不易被红外探测仪所识别。该伪系统还可制作假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伪装网和伪装伞对于目视探测来说是行之有效的伪装办法,但对于红外探测则不能达到伪装的目的。水泡沫中包含99%的空气,能快速覆盖被伪装物,形成具有与周围环境相同温度的伪装层,如再赋予泡沫层以各种不同的颜色,则可以有效地对付从目视探测到红外与毫米波长的探测措施。瑞典某公司研制一种泡沫伪装设备。它用喷管系统把空气、水和  相似文献   

8.
红外薄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针对这一特点,在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以及太阳辐射的基础上,建立了涂覆红外薄膜的目标红外特征模型,分析研究了薄膜长波、中波以及短波反射率对目标红外特征的影响。以目标与背景的辐射对比度小于0.04作为红外伪装的评判标准,设计出短波、中波以及长波反射率分别为0.95、0.1和0.08的理想薄膜,仿真结果表明:该薄膜基本上能够实现全天候的实时红外伪装。  相似文献   

9.
洞库口部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异是红外热成像仪探测洞库口部的基础。介绍了人工水雾及其红外伪装原理,同时,将水雾设备作用于实际洞库口部。通过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数据,测试和比较了水雾开启前和开启1,2 min时洞库口部的红外热图,并结合红外图像信息处理软件进行定线温度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水雾在洞库口部的红外伪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遮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热红外伪装涂料用于新型填料的合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降低热红外伪装涂料发射率的新途径,并据此进行研究,合成了一系列的新填料-席夫碱。利用环化胶,颜料,席夫碱配制了绿色和土黄色涂料,测得其最低发射率分别是0.69和0.63;对席夫碱影响涂料发射率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伪装(camouflage)技术是为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自从有了战争,隐蔽和欺骗就与军事行动密不可分。但现代侦察方式已不仅局限于目视。对于红外及雷达侦察系统,就需要把传统的伪装方法扩展为一种新的伪装概念——“(目标)特征管理”(signaturemanagement)。伪装可以迷惑敌人,是军事行动中值得研究的一门艺术。伪装技术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一种雷达波衰减型红外迷彩伪装遮障材料设计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装遮障以其伪装性能好、适应能力强、作业简单、携带方便而在现代战争中被广泛采用。在对遮障材料性能要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雷达波衰减型红外迷彩伪装遮障材料的设计方案。其在可见光、近红外、雷达波段均具有良好的反探测性能,可有效对抗现代高技术侦察手段和设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机理出发,对有机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开发变色伪装涂料进行了探索,为新一代“智能化”(可变/可调)伪装器村的研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涂层的辐射特性直接影响其红外性能。为了分析伪装涂层辐射特性的影响因素,对基于Kubelka-Munk理论的涂层辐射特性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涂层表观发射率和表观反射率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详细讨论了涂层厚度、填料粒子体积分数和粒子尺寸对低发射率伪装涂层辐射特性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结论不仅适用于低发射率伪装涂层,对一些其他功能性伪装涂层的设计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单兵伪装     
随着热成像仪应用范围的扩大,单兵伪装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保证士兵在战场上不被发现,是各国军队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为美国军人提供最好防护为已任的美国陆军纳蒂在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研制出一种热伪装衣,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将单兵伪装拓展到中、远红外谱段。  相似文献   

16.
红外图像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成像具有抗干扰性强、独立于可见光源、防伪装、防欺诈等优点,这使得红外图像人脸识别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可见光人脸识别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是今后人脸识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深入分析红外人脸图像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红外图像人脸识别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图像统计人脸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识别方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验上都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天然伪装技术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夜暗和能见度不良的天候条件(雾、雨、风、雪等),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显著性。天然伪装因地制宜,简便、省时,无需更多的材料。天然伪装技术主要用于对付光学侦察,在一定条件下亦能对付红外侦察、雷达侦察、声测和遥感侦察。其主要原理在于,可见光、红外线、雷达波是直线传播的,陡峭的崖壁、高山、谷地、土坝、沟渠、森林等地形、地物,都可造成观察死角,使目标得到较好隐蔽。夜暗、雾、雨、雪天候,不利于敌方的光学侦察,妨碍敌方雷达、红外、声测和遥感侦察,也可用于隐蔽军队的行动。  相似文献   

18.
在生死博斗的战场上,为避免已被彼知,总是想方设法地伪装自已,迷惑对方。有的戴上用野草树枝捆扎的伪装帽,有的穿上用同地貌地物相似布科做成的迷彩服,还有的给兵器披上用麻绳或尼龙线织成的伪装网。不可否认,这在以肉眼加普通光学仪器为侦察手段的战场上,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广泛使用红外侦察器材的现代战场上,原有的伪装方式就有点相形见绌了。这是因为,凡是温度高于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份专利介绍了可见光和热伪装复合材料及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目视,红外,雷达和激光侦察器材和制导武器的动作原理入手,探讨了在战场环境中的优缺点,并相应地就伪装所庆采取的对策玫方法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