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兵“第二适应期”异常心理的表现(一)失衡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兵的思想比较活泛。尤其是新训结业时,想分到好单位、安排到好岗位的愿望比较强烈。到新的单位后,他们容易以各自的目光审视分工,看待进步,有的不自觉地与同年入伍的老乡比、与新兵连同班战友比,当看到别人如愿以偿、自己愿望落空时,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产生失落感和失衡心理。(二)畏惧心理。刚到新单位,大部分新兵都会表现出激动和兴奋,但有的特别留恋新兵连生活,乍一分手,孤独感油然而生,还有的担心新单位适应不了,怕干部骨干对自己不关心而产生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2.
刘丰 《政工学刊》2010,(2):67-67
青年官兵的主要不良心理 (一)由于不适应部队环境而产生的失落心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新兵中间,部队驻地自然环境大多比较差,一般都远离大中城市。新兵入伍后,首先面对的是来自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常常会因其与舒适的家庭环境、理想中充满豪情壮志的军营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而产生巨大的落差。面对现实的军营环境中严格的纪律约束、艰苦的军事训练、单调枯燥的生活,“不适”心理在他们内心深处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3.
每年新兵入伍后容易因忧虑、挫折、懦弱、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和偏执等心理障碍,引发私自离队、意外训练伤及其他事故案件。因此,加强对新兵心理障碍的排解,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直接关联到新兵队伍的稳定。为此,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谈一点排解之策。一、像老师,用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调控新兵心理矛盾。新兵刚到部队,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理变化异常,有时会出现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安,处在一种想让别人理解又不愿与人交往的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新兵入伍后,面临着严格的入伍训练,心理变化急剧,这一阶段是部队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查阅档案、心理测试等手段,对某部新兵的人员构成、成长经历、思想反映、心理特征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军兵役制度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去年新兵入伍时,夹江县木城轧钢厂厂长、台属徐良寿,专程赶到县武装部,给穿上新军装将要离开家乡的100名新兵,每人送了一册《军旅之友》的纪念品,鼓励他们到部队后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其实,这只是年近花甲的老徐关  相似文献   

6.
日前,河北省石家庄首批新兵欢送大会在省会河北会堂举行,军地有关领导和新兵及新兵家长到会。会议勉励新兵入伍服役要安心,听党指挥要忠心,努力工作要尽心,在新的征程上努力锻炼成才,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步,多寄喜报回,多传佳讯来,让父母自豪,为家乡添彩。欢送大会后,700多名新战士陆续踏上新征程,开始他们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7.
部队每年新兵入伍训练以及各种新兵专业培训结束,都面临一个新训士兵的分配安置问题。新训士兵岗位安置是否合适,影响新训士兵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也影响部队的全面建设。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测评方式,为新训士兵的合理安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心理测验在部队新训士兵分配中的作用。心理测验是指根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新兵适应不良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兵适应不良的现象探源。新兵由五湖四海会聚一方,生活的地理环境变了;远离亲朋好友,加入新的团体,人际交往的对象变了;背景不同的青年要经历由“民”到“兵”的转变,社会角色变了;经历各异的青年踏入军旅生涯,成长的方向变了。同时,从年龄方面看,新兵多处于17~20岁的“疾风暴雨”期,心理多表现为强烈的不稳定性。客观存在的多重压力对新兵心理造成巨大冲击,较易引发一系列适应不良反应。(一)环境应激。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生理对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压力反应。因为,长期稳定的生活使人们不仅在生理上对环境形成了依赖,…  相似文献   

9.
每年都有一批新兵怀揣报国的梦想,肩负亲人的期望,走进他们梦寐以求的军营。他们热情有加、精神可赞,但是在历年的新兵连里,都会有一些人因想家而陷入烦恼之中,有效地帮助他们成功度过"想家期",是每个带兵人无法回避的重要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学会的一项本领。如何看待想家问题家,是人生旅途的驿站,是远航船舶的港湾,是亲情、温暖和安定的代名词。每个人都眷恋自己的家,离开家的人都会想家。特别是新兵,从地方入伍到部队,一下子离开了自己熟悉而又温暖的家,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和亲人,生活中缺少了家人的悉心  相似文献   

10.
第一步:热心帮助减压力。新兵刚到一个新环境新单位,面对诸多陌生的新面孔,大多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思想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父母长辈期望的压力。大多数新兵都是带着家长的期望入伍的,有的想退伍之后找个好工作,有的想考学当军官,有的想入党等等。但是理想与现实往往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11.
新兵入伍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变,是一个急剧的心理变化过程,被称作"心理危险期".作为带兵人要积极帮助新战友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积极重视和帮助新战士调整心理,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部队,认可部队,加深对军人含义的理解,自觉以条令条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在部队成长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活眼     
《解放军生活》2013,(2):4-5
大小事国内沈阳军区"爱心字条"暖新兵!走进"雷锋团",60名新兵的宿舍发现了183张字条。每张字条上写着的都是一位退伍老兵的军旅感悟。该团将退伍老兵离队前想说的话,汇总起来变成一张张沟通心灵的字条,帮助新兵尽快度过适应期。  相似文献   

13.
"没想到一个小游戏,让自己胆子变大了!"刚刚参加完游戏的北空某团新兵小冯笑着对大家说道。为增强新兵的心理素质,该团在做好新兵心理预防、疏导和干预工作,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在日常训练中又注重穿插各种心理训练,依靠心理骨干,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挑战极限"、"名字接力"等心理行为小游戏,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夕,一则新闻令笔者眼前一亮:2010年是全军大规模征召大学生新兵入伍的第一年,据统计,今年各部队征召的大学生新兵达13万人。他们的到来让人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15.
姚俊 《政工学刊》2023,(3):74-75
新兵小王来到部队后因被子叠不好经常被班长批评,“你连被子都叠不好,还能干啥!”所以一看到班长检查内务,就特别紧张,身体会发抖。后来,时间长了,自我感觉跟战友差别很大,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什么都做不好,越是感觉做不好、越是不想做,心情抑郁,感觉很自卑,不知道如何是好。新兵由于日常管理严、标准要求高,受到挫折后容易导致在认知上觉得自己不行、情绪上消极低落、行为上动力不足、放不开等不良心理行为反应,形成不良认知、情绪、行为的恶性循环,诱发自卑心理,影响官兵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带着青春梦想,带着亲人嘱托,又一批胸怀报国之志的新兵迈进了军营。指导帮助新兵迈好第一步,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对他们能够顺利走好军旅之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一、从端正入伍动机着眼,校正发展方向。新兵中有的是抱着对人民军队的向往来参军的,有的是抱着学技术、找出路的目的来参军的,有的是抱着见见世面、长长见识的想法来参军的,有的是稀里糊涂被动员来参军的,也有个别“征兵难”地区的新兵是“被迫”来部队的。对打算在部队混上两年,缺乏爱军精武、勇于进取思想的新兵,要重点把端正入伍动机作为做好思想工作的根本来抓,…  相似文献   

17.
新兵 ,是军营中的新鲜血液 ,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 ,如何做好一年一度的新兵入伍教育训练 ,真正抓好部队建设的“源头”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我们对新兵的数质量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新兵有立志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决心 ,但缺乏当兵打仗的思想准备 ;新兵的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有一技之长的新兵增多 ,但存在技术不精的现象 ;新兵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增强 ,但服从意识弱化 ;新兵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 ,但体力有所减弱、坚持的毅力较差 ;独生子女兵增多 ,来自父母离异家庭的新兵增多 ,地区之间差异大。针对这些新情况 ,在新兵入伍教育训…  相似文献   

18.
刘薇  周永垒 《政工学刊》2007,(12):32-32
一、针对新兵初上舰艇茫然无措、适应能力差的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初上舰艇的士兵对什么都感到很好奇,这种兴奋的心理通常会持续一至两周。由于舰艇舱室密闭狭小,有噪音、灯光的滋扰,生活相对枯燥,新兵很快就会对舰艇生活产生不适应心理。特别是新兵第一次出海时,会感到舰艇不停地在晃动,走在甲板上也感到心惊肉跳。据统计,在初次出海的人当中,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的话对于整个社会都讳疾忌医的心理问题,有两个不得不说和不得不引起重视的忠告。即使你顺利通过征兵时的心理测试,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可以应付新兵连里的喜怒哀乐。那张合格的成绩单不是防疫疫苗,接种以后,军旅生活就会无忧。这是对一个踌躇满志入伍的新兵的忠告。  相似文献   

20.
李欣  徐健 《政工学刊》2014,(11):67-67
军事心理应激是指参战或参训军人由于应激压力超出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生改变。过度的心理应激会造成认知混乱、敌我不分,意志坍塌、精神萎靡,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和士气。参训新兵因心理压力大,极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应充分认清其危害,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预防新兵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