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也恰逢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北洋舰队组建成军110周年。值此我们探讨海洋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有关问题,自然具有特别的意义。近代中国的海上军事斗争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约20年后,英法联军的侵华舰队卷土重来,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点火焚毁了圆明园。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在侵华战争中肆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在马尾港全歼了中国的福建水师。10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蓝色的历史大悲剧,日本海军全歼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区区岛国将泱泱大清帝国彻底打垮。几年过后,八国联军的舰队又不费吹灰之力,迫使清朝政府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民族彻底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侵略者的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47万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如果说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构成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海洋方向入侵与反入侵的军事斗争,则决定着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胜负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曾痛斥“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的确,自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至1945年投降,先后有上百名侵华日军将帅死于非命。这些毙命的侵华日军将领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奴役和屠杀中国人民的元凶和罪魁祸首,是罪大恶极的战争狂人。他们的罪恶历史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侵略扩张成性以及凶残、灭绝人寰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将以连载的方式,将这些令人不齿的主要战犯曝光在世人面前,让他们永远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谴责。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日本那些不愿意反省和正视侵略历史的人怎样地“参拜”、“招魂”,永远也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更不能抹煞他们犯下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过去,我们靠它推翻了三座大山,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今天,它仍是我军胜利前进的行动指南,也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军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发展我军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防教育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储备,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扎实实地搞好全民国防教育,对于我们保卫和平,反对侵略,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战争是双方力量的全面较量。这种较量既包括物质力量,也包括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精神力量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著名军事家巴顿曾说过:“战争可能是用武器打的,但它  相似文献   

5.
宝岛台湾位于我国东海与南海之间,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遥遥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从台湾开始的.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侵略战争强行割占台湾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痛的一幕.为保卫家园、维护民族尊严,台湾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系列英勇顽强的武装抗击斗争,其经历时间之长、开展范围之广、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伟大抗争精神,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斗争史册书写了一幕绚丽悲壮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上的较量,也是一场话语上的较量,日本发动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制造出一系列“文明战胜野蛮”的伪象,而备受侵略的中国却声音微弱,在侵略面前丧失了话语权,深陷被动.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11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如今,黄海海战的炮声早归沉寂,黄河边上的硝烟随风飘散,历史已化为人们久远的记忆。而“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作为一条“铁律”牢牢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头。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总结中国近百年受侵略、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展望中国和平发展富强的美好前景,立足国际战略高度把握国家的发展大局,历史的启示应该牢记在心。启示之一:要根本摆脱落后被动挨打的历史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边境地区历来是军事冲突的多发地区,也是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主要战场。边防的后备力量过去是、将来仍然是反侵略战争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在进行局部战争兵员动员准备工作的时候,加强边防地区后备兵员动员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我想着重就边防后备力量的布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荐书     
《政工学刊》2014,(10):95-95
《清日战争》作者:宗泽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6-1 内容简介: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日本命名“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欧美命名“First Sino-Japanese W ar”。依据国际上对战争命名的惯例,明确作战当事国的主宾关系,本书题为“清日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当西方文明和明治维新与古旧的清朝体制发生猛烈碰撞时,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10.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朝野有识之士纷纷就反击日本侵略而建言献策,其中建议最多、酝酿时间最长的御敌谋略,当属直捣日本的以攻为守之计.其具体作战方案,依所用兵力划分主要有四种,即分别以南洋军舰、北洋舰队、民船商船及外购军舰载兵勇远袭日本本土.直捣日本是为了改变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颇能引起国人的共鸣,有的方案甚至已为当权者所采纳.惟一旦要付诸实施,辄因困难重重而搁浅,最终都成了纸上谈兵.事实证明,只有将直捣日本之计提到积极防御的战略高度加以筹划才有成功的可能,而仅作为临战时的一种应急之策,清政府既不能于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力量予以支持,就必然会因兵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而"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分海陆两个战场,但是,无论是日本的侵略还是小国的反侵略,双方都以一支近代化的海军作为战争的主要工具。战前两国海军近代化进程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结局。探讨甲午战争同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对甲午战争史的深入研究,而且可以对今天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以186O军左宗棠创办消越船政局和船政学堂为起点,中国迈出了近代海军建设的第一步。随着新式轮船水师的出现,中国海军开始了走向近代化的漫长历程。清政府建立近代海军…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时意义,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战胜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统一。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炎黄子孙自当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泱泱大国风度,尤要铭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千古遗训。反思这段历史,我们的思维触角归根到底要置于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上;即中华民族这个近代积弱而又伟大的民族何以在抗日烽火的洗礼中走向新生了本文依此宗旨,深入透视七七事变它社会历史影响,进一步剖析反侵略战争在民族觉醒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觉…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虽然写起来只有区区两个字,却意味着社会的毁灭、民众的伤亡、文明的倒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空前深重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  相似文献   

15.
甲午百年祭     
甲午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耻辱与悲壮交织的年份。一百年前的这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记载了日寇侵华、我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国时也记载了丁汝昌、邓世昌等一大批爱国将领浴血奋战卫我中华的悲壮史诗。 1894年距今整整一个世纪了。温甲午之故而知新知今,给我们启迪太深太重的是“国耻不能忘”!如同伟大导师列宁昭示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有报道载,美国把曾被日军偷袭过的珍珠港列为国耻地,以此激励国民不忘前耻,振兴美利坚。这使人又想起了“知耻近乎勇”和“知耻而后勇”的哲言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军抗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整半个世纪以前,1945年9月9日,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海军上将代表中国海军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这一时刻的这一仪式,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同时也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海军是一支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的武装力量。那么,中国海军是以什么样的实力投入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中国海军广大爱国将士在战争中做出了哪些贡献?海军抗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这一系列问题,不消说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鲜有人知,就连当时的人们也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7.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二次世界大战的70多年内,先后发动或参与了14次对外侵略战争,其中有10次是侵略我国的。然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一再逆历史而动,企图否认军国主义战争的侵略性质,推卸历史责任,继续宣扬皇国史观,甚至为军国主义招魂。连日本高层领导也保持着对内对外两副面孔,对侵略历史一再含糊其词。这一再伤害着亚洲人民的民族感情。日本不能深刻反省侵略罪行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深思的沉重课题。一、狭隘的岛国民族主义心态在侵略扩张中走向极端,由此而产生的轻视亚洲人民的思想延续至今。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走上了一…  相似文献   

18.
杨新 《国防》2000,(10)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中国人民取得国内革命战争胜利之后,为着维护祖国安全与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高举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取得了抵抗美国侵略的伟大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贡献,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历史渊源刘庭华从70年代以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否认、歪曲和美化其侵略历史的谬论肆意泛滥,为军国主义战犯招魂的政治丑剧连年迭演不断,政治右倾化日趋严重。例如,胡诌“大东亚战争并非侵略战争,日本是为了解放亚洲各国而出兵的”、“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20.
晚清反侵略战争所以屡遭失败 ,根本原因是由于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因素在内的综合国力落后于侵略国家。但战争指导者如果能总揽全局 ,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运用灵活的战法 ,则弱军可以战胜强军 ,弱国可以战胜强国 ,而清军战略决策失误 ,故败多胜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