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中航工业成飞公司首次提出了管理创新“腾飞计划”,划分”战略梳理、组织变革”,“流程再造、建章立制”,“工艺优化、精益优质”,“系统集成、综合协同”和”模式再造、文化统领”等五个阶段。从那时起,成飞连续举办了“管理创新月活动”,强化了“系统思考,协同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徐辉 《国防科技》2015,36(2):67-71
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对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深化和升华.在介绍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双重导向及其协同,阐述了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军民融合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要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发挥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欧阳红军 《国防科技》2012,33(4):40-45,87
在对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管理研究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管理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管理的地位作用,并基于创新过程模型提出了重大科研项目协同创新管理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为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文章梳理了美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典型做法,总结出制定战略规划文件、设置科研管理机构、改革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环境4点重要经验,并结合我国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提出出台健全完善的战略规划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科研管理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和谐稳定的协同创新环境4点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航工业成飞管理创新工作将以流程再造与不断优化为主线,系统思考,战略思维,综合平衡,协同创新,科学发展,积极营造“学习管理、感悟管理、实践管理、享受管理”的管理创新氛围,全面可持续地推进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6.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之间,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各行业关键技术,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合作攻关,力求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性活动。高校协同创新具备动态性、多元性、融合性、持续性的特点。要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需要创建良好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培养协同创新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全面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领域中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在分析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从内容方式、思想观念、创新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在理论上析清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及其基本要求,可以为做好新时期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国产直升机研发领域,处于产业链核心的主机厂所,受限于体制机制原因,创新体系相对比较封闭,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机制不够完善,全产业链的创新合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上下游协同研发效率有待提高。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价值目标,强化协同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国产直升机主机厂所为研究对象,充分借鉴运用国内外产业链协同管理方法,对目前直升机主机厂所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从协同发展思路、主要路径和发展模式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两协同、四统一”协同工作思路,提出了九大协同模式,探求一条科学可行的协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国家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军事需求牵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事工业转型升级+配套民企业融合发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军民协同创新支撑""军民协同产业园区+两用技术孵化转化"等4种模式,同时,把准示范区的特色优势、创新军民协同体制机制、聚集军地高水平创新资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是各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共同经验,并对示范区下一步创新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远军 《国防科技》2018,39(2):019-025,046
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是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益相容是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利益相容原理,科学分析军民协同创新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深入论证军民协同创新对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认真剖析军民协同创新存在的诸如交易费用分摊、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分配冲突和创新风险分摊等利益不相容问题,从文化环境塑造、利益分配、风险分摊和利益保障等方面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使得军民两类科技创新主体利益相容、诉求一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协同作战是提高体系作战能力,发挥整体作战效能的关键,针对单兵班组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单兵作战单元协同作战的协同模式、协同流程、协同策略,协同指挥、协同作战效能评估等方面进行阐释,对未来单兵信息系统班组协同作战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器协同数据链是武器装备的信息传输装置,实现各类战术信息实时传输和共享,支持武器装备协同探测、协同定位、协同突防、协同攻击.阐述了武器协同数据链现状,分析了新作战模式对武器协同数据链的能力需求,论述了武器协同数据链全球覆盖、弹性可重构、低时延高动态组网、抗强干扰、抗截获等发展趋势,总结了数据链弹性可重构、大规模低时延高动态组网、基于认知的智能抗干扰、多域综合抗截获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国特色寓军于民军事创新体系,是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军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复杂自适应性和松散模块化的特点,需要构建军政高效协同、军民良性互动、军地信息沟通和市场利益主导的运行机制。其有效路径在于构建"政府主导"的领导协调机构、"刚柔并济"的人才资源利用模式和"良性循环"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巡飞弹侦察/打击/评估作战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设航迹点的巡飞弹多任务协同策略。在分析作战任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时间协同的约束模型;针对不规则侦察区域,设计了区域侦察覆盖的飞行航迹,考虑威胁和障碍,采用改进的A*算法对巡飞弹的任务航迹进行了规划;以双弹协同实现"即打即评估"的协同任务模式为例,仿真计算和分析了协同策略的可行性,为未来网络化巡飞弹协同作战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服务军工行业建设发展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旨在通过高校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加强团队建设及人员交流,优化运行与管理机制,共同推动军工行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质量,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降低合作成本和风险,提高合作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舰载战斗机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作战效能,基于空中截击战情想定,按照作战空域从远到近,建立了舰载战斗机空域增程搜索、雷达一发多收、雷达红外融合探测、编队协同制导和雷达多波束探测场景模型。在超视距、中距和近距搜索阶段,重点对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模式中的增程探测、探测及干扰和多波束探测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不同作战距离,创新性开展了作战流程下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7.
协同创新已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成为整合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装备预先研究和协同创新主体理性的基础上,确认了演化博弈的适用性,通过设置承研单位的可共享创新资源参数、创新资源学习利用吸收转化能力参数、知识技术外溢风险参数、军队提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参数,构建了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协同创新博弈的复制者动态模型,得出了承研单位群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了各参数对协同创新动态演化的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国防科技进步的有效手段.必须把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以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科学技术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紧密结合为重点,积极探索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途径,努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导弹防御中多部雷达跟踪多个目标的问题,提出一种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任务规划方法。将协同探测任务分解为按时间排序的若干探测子任务,将探测问题转化为每个子任务中优化分配传感器资源的0-1整数规划问题,求解形成多传感器的协同探测方案,满足探测能力约束和协同探测模式要求。基于假设的导弹防御场景验证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得到合理的多传感器协同探测方案,实现多种协同探测模式下对多个目标的连续、稳定跟踪。  相似文献   

20.
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是区域反导战术级目标分配后确定最优拦截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直接提高拦截效费比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协同拦截的物质基础、协同过程和协同特点,然后给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协同拦截规划模型、规划算法,最后计算了发射车可协同拦截次数,构建自适应协同拦截模式决策模型。开展基于MAS的区域反导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研究,为实现发射车协同拦截规划顶层设计夯实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