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讲礼、守节自然也成了人们道德的规范,行为的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长辈、对领导有了无礼言行,就会被指责为缺乏教养,目无尊长。然而,有时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倒是应该敢于对上“无礼”。中国古代就有一个敢于对皇帝“无礼”而最终得到重用的故事。公元158年,匈奴侵犯中原,汉文帝接到边防告急文书,即命将军周亚夫等三人各率一军分驻细柳、霸上和棘门,成鼎足之势,守卫长安。汉文帝为鼓舞将士斗志,亲率文武大臣巡营慰劳。当他来到细柳,只见军营旌旗猎猎,士兵各持兵器,严阵以待。汉文帝车队来…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该民族能否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关系极大。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屡经忧患,但却愈挫愈奋、重新崛起,就因为有一批前仆后继、发扬民族精神的“中国脊梁”。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鲁迅先生曾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会是软弱涣散,任人欺侮宰割。因此,提倡铸造新时期的“中国脊梁”,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员的无尚光荣。要做“中国脊梁…  相似文献   

3.
漫话正气     
中华民族历来有讲正气的优良传统。“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都是这种情怀的真实写照。一个人如果没有一腔浩然正气,就不可能无所畏惧地前进,不屈不挠地为国家为社会建功立业。这一点已被从古至今的无数事实所证明。清朝康熙年间,有“天下第一清...  相似文献   

4.
声音     
《环球军事》2008,(23):5-5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军事关系,是一种完全正常的军队之间的关系。在与拉美国家开展军事交往时,我们始终牢牢把握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不针对第三方、不威胁其他任何国家利益的原则。军事外交是中国对拉美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拉军队友好合作,推动中拉全面关系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与拉美的军事交往与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威胁其他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5.
军人当厚德     
中华民族自古尊崇道德,谓之“德者,得也”。《易经》中有“不恒其德,无所容也”,说的是人若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就无法立身于世间。拥有了高尚品德,就会如《诗经》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更是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悠悠历史。可以说,道德观念贯穿于人的思想灵魂,构建着人的精神高地。军人历来以忠诚正直、牺牲奉献书写人生,厚德既是内心归属,也是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费志杰 《国防》2010,(2):51-5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爱国史。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人们最崇敬和怀念的是那些为国捐躯的爱国英雄,最憎恨和鄙视的则是卖国贼。自古以来,人们更是把对祖国的忠诚和献身看成是军人的神圣义务和职责,并以“报效国家”视同评价军人价值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1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挽回了长期失去的尊严中国人民始终站在反法西斯斗争最前列。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奋起抗日,开辟了东方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苏等大国正式投人战争时中国抗战已…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备边足戍、国家之重事”。中华民族自形成统一国家时起.就把捍卫疆土,强边固防视为关乎民族荣辱和国家安危之大事·作为安邦定国之根本。在世界迈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之际.如何使现代边防工作和边防建设扣紧时代的脉膊,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新时期军事战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要“国富强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那么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则是确保国家安全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是不行的。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相似文献   

10.
在川 西边陲金 沙江中游 东岸的 川、滇、藏 三省(区) 结合部, 有一颗璀 璨的明 珠,这就 是于2000 年5月被 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弦子之乡”、自清代就被誉为“高原江南”的四川巴塘县。巴塘既是藏区地下中共党组织的诞生地,也是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如今,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1.
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今天正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四个坚持”重要批示而奋力拼搏。作为国家定点的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中心,中国一航一飞院自1961年11月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不拄“洋拐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为中国人设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相似文献   

13.
尚武好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从古人造字,就可见一斑。汉字作为形音的统一体,带有极强的表意性。譬如“国”字和“戍”字,繁体的“国”字内有“戈”,表示立国须有武装,军队是国家的支柱。“戍”字从人从戈,意为握紧武器保卫疆土,武装力量是国家安定不受侵犯的保证。“我”字从手从戈,操戈在手,不忘自卫。“躬”字从身从弓,弓置身旁,不忘武备。“武”字  相似文献   

14.
以理治礼     
以理治礼郭恒光,李学军,刘令滨“无礼难办事,不送不放心”,这是部分战士在处理事关切身利益时存在的一种心理。某团五连干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坚持公道正派,以“理”治“礼”,既矫正了官兵的心理偏差,又密切了官兵关系,净化了连队风气。战士们普遍反映,在我们连...  相似文献   

15.
历史选择了杨利伟 杨利伟,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他的“首飞”壮举是中华民族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飞行。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生命。杨利伟“首飞”成功,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6.
赵炜 《政工学刊》2014,(12):77-77
曾听过一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结果,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很清醒很明智,不愧为一代明君令主。虽然他没有留下什么“太宗文集”,于“立言”上小有遗憾,但他的历史功绩却一直被人们传诵,史家一直把他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所开创的盛唐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 当然,唐太宗不肯出书,不等于说我们的官员就不能出书。我以为,如果确实是出自自己之手而不是找人捉刀,或作为历史见证,或作为经验总结。又有一定参考价值,那就不妨出上一本。  相似文献   

18.
崇尚节俭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加快建设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弘扬中华传统勤俭美德是非常必要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思想进行重新审视和弘扬,必然对当今人们的浪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使人们在观念上真正树立起节约光荣的思想,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于勤俭节约,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把勤俭节约视为治国的一个重要方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体过》讲:“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勤俭节约国家则昌盛,奢侈浪费国家则灭亡。唐代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  相似文献   

19.
一杨利伟,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随着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杨利伟的名字迅速传遍世界。他的“首飞”壮举,成为中华民族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蛾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生命。杨利伟的“首飞”成功,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想变成了现实。从嫦娥、万户到杨利伟,从辉煌到衰落,从衰落到再度辉煌,中华民族经历了  相似文献   

20.
顾此 《环球军事》2012,(12):64-66
近日,一部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红遍了中国,其诱人的画面、动人的解说,勾起了不少人的胃部冲动。同样,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吃”的重要性更是与每个士兵休戚相关。从《孙子兵法》中的“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三无”论断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到拿破仑的“士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兵的伙食”,足以看出“舌尖”上的较量在军事后勤乃至战争成败、国家兴衰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