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载人航天器     
迄今为止,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使用的载人航天器一共有3种:载人飞船、太空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简称“飞船”,是一种乘载人员较少(3人以下),在太空作短期(十几天以内)运行,然局返回地面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太空站是一种体积较大、可接纳多名(3-6人)航天员在其中长期工作或作短期巡访的航天器。太空站在轨道上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既可在有人照料下工作,也能  相似文献   

2.
建设文摘     
《兵团建设》2007,(12):47
知识窗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它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空间站上两名美国宇航员2月8日出舱,顺利完成了9  相似文献   

3.
高硕 《国防》2002,(6):32-34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升空,虽未搭载宇航员,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跃上了新台阶。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乘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及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在研的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4.
茫茫星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邀游太空,更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 1957年10月,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航天史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载着苏联宇航员Y·A·加加林进入空间轨道。从此,人类漫游太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指在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器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 产活动所乘坐的航天器。截至目前,载人航天器主要有载人宇宙飞 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大类。本期向读者介绍“天地运输器”—— 载人航天器(上)。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科学技术史上很多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与军事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因其巨人的军事应用潜力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获得迅速发展,航海、航空、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都是如此。载人航天技术也不例外。对军用载人航天器研究的历史早在60年代初,美国和前苏联对载人航天的军事应用就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军用载人航天器发展计划,例如美国空军的“X-20计划”、“圣徒计划”、”空天飞机计  相似文献   

7.
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201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 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太空站。规模比“阿波罗”大得多人类登月是在上世纪美苏争霸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后,美国的惊讶不啻于发生“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随后的国会演讲中,誓言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于是,美国不惜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月飞行成功以后,美国曾透露说,一旦登月成功,就准备在月球上设立导弹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跻身于世界航天精英国家。此后的两年中,全球有50多个国家制定或更新了自己的航天计划:美国宣布将在2015~2020年再度登月,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为下一步登陆火星做准备;俄罗斯的新式载人登月飞船“快船”将在2012年首航,并于2025年建立月球太空站;欧洲航天局计划在 2020~2025年登月;日本正着手研制无人宇宙飞船;印度也拟订了探索月球的计划…… 2005年10月,中国“神六”飞船再次升空。中国在载人航天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载人航天运载器通常是由载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运输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载人航天器就是装载人员在天上航行之器,其基本功能是为其中的乘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其中,相对来说体积小些、设备少些、功能差些、执行任务时间短些的被称之为载人飞船,如苏/俄的“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美国的“水星”号、“双子星”号、“阿波罗”号飞船等。而把体积大、设备多、功能强、执行任务工作时间长的叫作载人空间站,如苏/俄的“礼炮”号、“和平”号,美国的“自由”号以及由多国合  相似文献   

10.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东海岸的卡纳维拉尔角,是美国最大的载人航天发射试验基地。美国“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等载人宇宙飞船都是从这里发射进入太空的,举世瞩目的“哥伦比亚”、“挑战者”航天飞机曾先后多次从这里升空。 肯尼迪航天中心用于无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及其有效载荷的试验和发射,井作为航天飞机的着陆场之一。它是1962年7月美国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安全性事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惨痛的教训。1986年1月26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4秒后便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德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失事,7名宇航员的丧生。载人航天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升空前,运用故障树等风险分析方法对载人飞船等系统进行了详细而严密的安全性概率风险评估,最后分析得出飞行成功概率为99.7%,为飞船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航天安全性概率风险评估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万顺  赵岩 《环球军事》2012,(13):30-30
人类—直怀着“上九炙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载人航天器和深海载人潜水器正是人类探索太空和深海奥秘的重要工具。6月16日18时37分,中国“神舟”9号载人飞船载着两男一女三名宇航员飞上蓝天,奔向在天宫等候261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成功下潜至7020米深度,在这个世界最深海沟写下了目前中国载人深潜的最深纪录,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     
《国防科技》2002,(5):82-82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2002,(2):85-85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的观点看,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向宇宙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历史的必然。地球外层空间的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殊条件,成为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均有重要的影响。 载人航天器与通常的人造卫星有所不同。为了保障人的安全,创造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载人航天器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2006,(6):F0002-F0002
2006年5月1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被运离美国宇航局(NASA)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进入附近的飞行器装配大楼(VAB)与两台固体火箭推进器进行装配。5月19日,“发现”号由装配大楼顺利转移到发射台。据悉,“发现”号发射后将飞往国际空间站,执行美国宇航局的STS-121任务。这次重返太空的飞行将对新设备和程序进行测试,以检验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同时,将运送更多的设备和物资到国际空间站,以便于空间站的扩充。“发现”号航天飞机将重返太空  相似文献   

16.
空天飞机欲霸太空 空天飞机是一种以液氢为燃料、采用航空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两种推进系统的水平起飞、可以自由跨越大气层往返于天地之间的大型航天器。空天飞机可由零高度直达200公里以上绕地球轨道高度,最高速度可达3万公里/小时,其起降不受“发射窗口”、天气和地点的限制,不需要规模庞大设备、复杂的航天发射场。 空天飞机的最大特点是:既可作为载人航天器,又可无人驾驶入轨与空间站对接;既可作为太空作战平台,又可从事大量的太空侦察活动。在未来太空战场上,空天飞机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一是可以利用其高效能的武器系统,遂行战略轰炸、侦察、截击等任务;二是可将大而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如将空间站、天基武器系统所需的大型构件运往太空轨道,并进行组装等;三是可以对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或其他航天器  相似文献   

17.
潘柏全  陈良 《国防科技》2018,39(4):026-030
本文针对载人航天器在轨运行所面临的保障需求,在简要分析航天器在轨保障特点基础上,介绍了在轨保障性的基本内涵,载人航天器综合保障工作的任务与步骤,以及在轨保障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开展载人航天器保障性分析与设计应关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器的自主化和智能化使其探索空间和飞行任务范围不断扩展,是主动应对未来太空军民融合领域变革的重要手段。对载人航天器自主健康管理技术这一热点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首先,在阐述载人航天器自主健康管理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炼了其体系框架;其次,分析总结了载人航天器自主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探讨了研究进展与挑战;最后,从故障机理、智能技术和预测评估三个层面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综述表明,失效机理和故障模型都还需持续进行研究,以混合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自主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有望取得突破,进一步发展面向可重复使用载人航天器的准确诊断和预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环球军事》2011,(9):5-5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和在航天领域取得过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国家,俄罗斯在未来无权也不会放弃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欢庆国际载人航天日的时刻,应该追忆那些为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尤里伽加林、苏联早期火箭和卫星项目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和‘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