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多机实时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多机实时通信系统自动生成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星间激光通信系统,分析了光纤光栅在此系统中的应用。为了设计出高性能的光滤波器以满足星间激光通信系统的要求,研究了光滤波器的带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GEO-LEO星间链路中,考虑多普勒频移,研究了系统的归一化信噪比与滤波器带宽的关系,提出并设计了滤波器最佳带宽。根据得到的最佳带宽,设计了符合要求的光纤光栅滤波器。  相似文献   

3.
通信系统抗干扰体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通信抗干扰系统具有最佳抗干扰性能。通过利用通信抗干扰计算机模拟系统,可以定量模拟和评估各种抗干扰技术措施的抗干扰性能,从而为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提供充分理论依据,最终实现通信抗干扰系统的最佳设计。抗干扰性能评估是抗干扰模拟系统的关键部分。本文重点提出了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法来评估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详细分析了其评估过程。最后,给出了一个评估实例。  相似文献   

4.
通信系统的抗毁性能是分析作战系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防空通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对抗特点,利用性能评价过程代数(PEPA)描述了防空通信系统的状态演化,提出了基于PEPA的防空通信系统抗毁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对通信系统的组织结构、抗击软硬杀伤的能力进行建模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PEPA方法适用于防空通信系统的建模与分析,能够实现对防空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对抗过程的建模;通信系统的不同要素对抗毁性能的影响不同,可以采取有效策略以提高防空通信系统的抗毁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防空通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对抗特点,利用性能评价过程代数描述防空通信系统的状态演化,提出一种防空通信系统抗毁特性分析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对通信系统的组织结构、抗击软硬杀伤的能力进行建模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防空通信系统的建模与分析,能够实现对防空通信系统的结构进行对抗过程的建模;通信系统的不同要素对抗毁性能的影响不同,可以采取有效策略以提高防空通信系统的抗毁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通信专用集成电路(ASIC)技术兴起的原因、通信ASIC的基本特点和设计方法,指出通信ASIC设计技术应成为通信系统设计人员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基于DSP+FPGA的飞控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浮空器飞控系统多接口通信、低功耗、小体积、低成本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基于DSP+FPGA的飞控系统硬件平台。介绍了硬件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对飞控系统的接口资源模块及系统电源模块进行了设计;通过单板调试和搭建集成测试平台对硬件平台的硬件特性及接口功能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硬件平台具有高数据处理性能、良好接口协同工作能力、低功耗、开发成本低等特点,能够满足飞控系统的工作需求。此硬件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导航监测领域,为今后飞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UUV集群性能准确的评估对于UUV集群的选择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信性能是UUV集群重要的性能之一,UUV集群作业的各个环节都发生着信息的传递,通信质量直接影响整个UUV集群性能。通过研究UUV集群通信性能评估方法,建立了通信性能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参数获取方法,并用相对比较法计算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基于理想点法对5型UUV集群的通信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区分度明显。  相似文献   

9.
提高炮兵射击指挥效能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射击指挥的自动化,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准确、快速的传输又是射击指挥自动化系统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介绍应用十六位单片机80C196设计的用于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十六通道通信控制机。设计中采用80C196单片机不仅使十六通道通信控制机的硬件大为简化,可靠性提高,同时也使其具有功能强,性能好和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十六通道通信控制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已在三套系统中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6通信网系统抗干扰性能6.1通信网系统抗瞄准式干扰性能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在作战空域,投入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越来越多,因此不能仅研究单个通信设备、单个通信网的抗干扰性能,还要重视研究在作战空域,多个通信设备、多个通信网的整体抗干扰性能,要研究多个通信设备组成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多个通信系统组成的综合通信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瞄准式干扰是瞄准干扰欲干扰的特定通信网。这要求对信号进行侦察和分选。当在作战地域投入使用的通信网增多,通信信号密集程度增加,显然要增加信号侦察和分选的技术难度,也就是为此要化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短波通信仍有其特有优点,在军事通信中使用广泛。根据短波通信的发展状况和性能特点,分析了常用短波发射机的功能要求,基于DDS芯片AD9854设计了高性能数字短波发射机的方案。本设计给出了系统原理图及主要模块电路,包括椭圆滤波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并设计了软件控制部分,最后展望了数字短波通信发射机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紫外通信系统收发分离方式给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折反式结构,设计了大视场角、收发一体化光学系统,用于紫外通信。根据紫外通信系统性能要求,提出了光学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利用光学软件ZEMAX进行了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当系统工作波段为265~270nm时,中心波长为266nm,接收光学系统焦距为10mm时,系统可实现360°×(5°~20°)接收,发射光学系统能够实现5×准直扩束,系统总长246.8mm,能满足主要设计指标要求,实现了收发光学系统一体化。该系统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既可以满足紫外通信系统大视场的要求,也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机动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和研究外军超低频通信系统基础上,针对超低频通信系统性能特点,结合现代无线通信干扰基本模式,分析了超低频通信系统优良的抗干扰性能。研究表明,超低频通信系统具有极强的抗干涉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采用不同调制方式和空时编码类型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通信的性能分析需求,在深入研究MIMO通信机理和空时编译码机理基础上,基于MATLAB/GUI软件环境进行MIMO通信仿真软件设计,实现了对不同参数条件下MIMO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可视化、可交互性。仿真结果表明DBLAST(Diagonal Bell-Labs Layered Space-Time)在4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和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方式下性能较优,利用设计的仿真软件可对MIMO通信的参数优化配置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研究航空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收发流程,分析航空通信系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性能。综合运用ADC和SEA方法构建了航空通信系统的效能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估了典型干扰场景下的航空通信装备效能,分析航空通信装备工作模式对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全面反映任务、系统功能和工作环境对效能的影响,效能值能较好地反映任务的完成概率。  相似文献   

16.
航空短波数据链是民用航空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通信手段之一。针对短波资源有限、传输速率低的特点,提出了航空短波数据链动态TDMA协议,引入短波微时隙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信道利用效率,增加了系统容量,满足短波业务实时变化的需求。设计了航空短波数据链系统的仿真场景,分析了动态TDMA协议给航空短波通信系统带来的性能提升。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动态TDMA协议可以满足数据链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通信干扰弹靶场试验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采取有效措施对通信系统进行干扰,一般采用地面电子干扰方式或机载电子干扰方式,而通信干扰弹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投掷式干扰设备.为了有效进行通信干扰靶场试验,评估通信干扰弹的性能,进行了通信干扰弹靶场试验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设计了基于雷达技术、GP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数据处理解决方案,采用坐标转换、回归分析等原理给出了动态目标位置测量、干扰弹降速计算与落点推算、干扰效果评估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线性调频作为极具潜力的扩频通信方式,在电力线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了线性调频通信系统的扩频增益,并且利用计算机仿真比较了线性调频与二进制相移键控的抗干扰性能。证明了线性调频能够有效地扩展频谱并抑制噪声从而提高通信质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线性调频的扩频性能以及线性调频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综合性能的C3I系统通信效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C3I的重要性及其效能,分析了影响通信系统性能的因素,力求在实时综合性能的基础上选择通信路由,论述了传统Petri网和模糊Petri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点及其区别,描述了用模糊Petri网进行系统综合性能分析时的有效算法,提出一种基于综合性能的路由选择算法,最后,通过实例来说明通信路由综合性能评价以及路由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某通信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比特同步的方法。使用EPLD器件,实现了一种BIS(即数字位同步)模块。该模块的技术性能,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