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太阳能快速养殖甲鱼(鳖)新技术,最近在河南省南阳地区生物开发所问世,从而使甲鱼生长期由传统的五年缩短到一年,提供了一个甲鱼人工养殖新模式。 甲鱼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活而不长,食而不肥,水温问题长期困扰着甲鱼养殖业。为此,该中心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在对甲鱼实行大小分开饲养和改进饲料配方的同时,创造了利  相似文献   

2.
在大河大海里繁衍生息的甲鱼,没想到竟能在陇东黄土高原上“安家落户”。而创造这一科研成果的新闻人物,却是甘肃省灵台县女民兵余海燕。1985年,在县养鱼场工作的余海燕从报纸上看到甲鱼营养价值高、饲养前途广,就写信从北京某单位购来养殖资料,请人抓来野生甲鱼进行人工饲养。为了掌握甲鱼的生活习性。她一边“啃”书本,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江西省于都县农村采访,发现不少农民抓住特色,专攻一绝,巧妙创业的新鲜事,令人开窍。这里采撷三例,以飨读者。福寿螺,喂甲鱼,半年获利万元“甲鱼爱吃福寿螺,2角一斤我处收……”这是在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村头张贴的一张广告。农民熊育华巧用田螺喂养甲鱼,成为当地的一则趣闻。2003年,熊育华曾到南昌学习“绿色”甲  相似文献   

4.
养殖甲鱼销势旺、效益好。影响甲鱼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甲鱼病难以防治,严重影响养殖积极性。 笔者根据湖北省汉川县习汊湖渔工商总公司等处防治甲鱼病所取得的成功作法,综合介绍如下: 水霉病。症状为:肉眼可见甲鱼四肢、颈部、尾部等处出现水霉,甲鱼生长缓慢。方法是:病甲单独饲养,每天用1/15000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3分钟,连续7天,症状可  相似文献   

5.
致富山海经     
据外贸部门介绍,近两年有如下特种养殖产品在国外走俏。 甲鱼。国内均奉为席上佳肴,价格不断上涨,供货日趋紧张。 泥鳅。不少外国人将泥鳅视为补品,不问价钱食用。单讲日本可年销泥鳅4000余吨,大部分需从我国进口。  相似文献   

6.
养殖甲鱼的技术,目前尚没普及。特别是投喂饵料的技术,常使养殖户作难。 笔者从较为成功的养甲专业户中,总结了12种科学投饲投饵的方法,可借鉴参考。 (一)设饵料台。一般说每150—200平方米水面,设饵料台一个,300平方米的水面,设饵料台2个;600平方米的水面,设饵料台4—5个,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大竹县竹北乡白塔村人口多,耕地少。村支部、村委会和民兵连充分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为村民奔小康服务,使该村1995年被地区命名为“小康村”,全村人平纯收入达2500余元,居全县之首。 从1990年建立“青年民兵之家”以来,该村首先开展各种短、平、快的致富技术培训。其主要项目有:生猪饲养、家禽喂养、平菇栽培、稻田养鱼、大棚蔬菜的栽培、甲鱼的喂养、果树的栽培。每个到活动中心培训的青年民兵至少学到二至三项实用技术,然后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鳖,亦称团鱼、甲鱼、元鱼、脚鱼,俗称“王八”。鳖为爬行纲,鳖科,用肺呼吸,两栖,属名贵鱼类。形状扁圆象蒲扇,与龟相似,头部淡青灰色,散有黑点。喉部色淡,或有蠕虫状纹,或色暗而有黄点。背甲长可达二十四厘米,宽可达十六凰米,通常橄榄色。腹面乳白色。鳖分布于我国南北许多地方,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它生活于河湖、池沼、水塘中。早在商周时的《周易》中就有鳖的记述,在战国时的《山海经》中还记载有“三足鳖”的神话传说。这表明,远在两三千年以前,鳖这种爬行动物就进入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4,(6):44
正读者:我是十三师某化工厂的化验员,属于特殊工种。我在单位工作8年后因为生孩子离开了单位,在单位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单位缴纳。离开单位后的8年,我的养老保险由我自己缴纳。其后我又回到单位工作了8年,单位又给我缴纳了8年。现在我到了特殊工种退休的年龄,劳动局以养老保险不是单位连续缴纳为由不让我退休,请问合理吗?  相似文献   

10.
来到河南省镇平县贾宋镇桥南村的裕顺养殖场,只见数百亩养殖水面波光粼粼,水上鸟儿翻飞,水下游鱼嬉戏,甲鱼成群游动,岸边垂柳轻舞,好一派靓丽风景。转业军人申廷哲和妻子田涛都是公务员,市场经济和机构改革让申廷哲深感“铁饭碗”并不好端。军人的气概使他决心变竞岗压力为动力,走出一条“铁饭碗”换“泥饭碗”的创业  相似文献   

11.
我参军已是第七年,在这将近七年的时间里,我走了许多弯路,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坚持下来,唯一从新兵时干到现在的也就只有出连队的板报了,回顾几年以来,只有它陪伴我经历风雨,陪伴我验证彩虹,陪伴我挑战挫折, 陪伴我享受成功,陪伴我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付出了汗水和辛劳,它却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给了我充实的军旅生活。  相似文献   

12.
问:我是一个农民,今年五十八岁了。1982年我与村里签定了承包五十亩盐碱地的合同,期限是二十年。这几年除了种麦以外,我还在这些地里种了树,药材和花木。为了取得好效益,去年我又在地里打了一眼机井,同时购买了拖拉机、水泵等农机具,还修建了相应的水利工程设施。但我已经接近花甲之年了。我寻思着,按现在的身体状况,可能等不到承包期满我就会离开人世的。因此,我  相似文献   

13.
正1950年夏天,我谢绝导师玻恩教授的挽留,放弃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年薪750英镑的待遇,回到了中国。回国后,我先在浙江大学工作了两年多。1952年,全国高等教育院系大调整,我调到南京大学物理系。当时,南京大学的教授很少,学校把我当作归国高级知识分子,给我定为二级教授,但在填表时,我坚持只领三级的薪金。在南京大学,我听从组织安排,与施士元教授一起创建了南京大学金属物理和核物理两个教研室。1956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40年了,我还记得我这身军装有多么来之不易。1972年,我们基地来到我的家乡武汉市江夏区招兵,我是最后一个领到录取通知书的,而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报名参军了。16岁的时候,我已经长了挺高的个子,第一次参加征兵体检就过关了,却在录取环节被"刷"下来,原因很简单——我家的成分是上中农。两年后,我高中毕业,二炮来招兵,我再次报名时,老师又把我写在了名单的最后一个。接兵排长硬从别的地方弄来了指标,我才如愿以偿参军了。  相似文献   

15.
转眼间,我已经是有着10年兵龄的老兵了。这10年,我去了许多连队,感受了不同地域的种种连队生活。总的来说,我还是最爱我的老连队——东湖警卫中队。公元2003年8月,武汉流金铄石的季节,我接到去东湖警卫中队体验生活的消息,心生无限感慨,心情就像久未回娘家的妇人。让我感慨的还有这个红色连队那些新时代的兵们。  相似文献   

16.
从小我就立志要穿上黄军装,1964年终于如愿以偿。经过几年军队生活的磨炼,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1970年我退伍回乡后,第二年被任命为厂武装部干事。当我又一次穿上军装的时候,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一晃眼,在武装工作岗位上一干又是12年。12年的风风雨雨,武装工作也经历了企业机构的整编,调整、合并、撤销、恢复的严峻考验。不管我在何方、身置何门,武装工作都永远伴随着我。 1988年元月我调厂行政科当房产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原为湖北省洪湖市人武部职工,现任湖北省洪湖市滨湖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1992年12月,我应征洪湖市人武部民兵装备仓库警卫员,从此,开启了我平凡而又精彩的精武之路。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我在人武部27年的平凡坚守,27年的不凡追求,铸就了我人生中最为精彩的华章。  相似文献   

18.
仿佛是一眨眼,又像是无数日夜,2020年,是我兵龄的八岁生日。这八年,是我从士兵、军校学员到士官的转变,也为我人生中最美的青春烙下了迷彩的印记。2011年12月1日,这一天是我离开家乡参军的日子,也是我成为一名海军女兵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穿上崭新军装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如山的责任和如海的包容。我爱这身军装,是它开启了我的梦想和新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与他人订立借款合同,约定偿还期为10年。现在10年未到,对方要求我还款,遭我拒绝后,又要处分我的抵押财产,我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合同原件已遗失,我提供了合同的复印件,对方指责我将偿还期限由1年改为10  相似文献   

20.
张草 《环球军事》2012,(8):71-71
我阅读贵刊已经有5年了,记得我在读初三时.偶然获得了一本2004年7月份的《环球军事》.书中精美的图片,内容丰富的时政要闻,宽广的视角,让我一下子迷上了它。很快,我进入了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