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3.
传递正能量     
正《当代兵团》是我最喜欢看的党刊,因为她讲述的是我们兵团人自己的故事。每当我读到"支部生活"、"兵团档案"、"民情日记"、"屯垦史话"等栏目内讲述兵团故事的文章时,那些甘于奉献的先锋模范事迹和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故事总会让我无限感  相似文献   

4.
正我常常翻阅《兵团建设》,在这里,我可以纵览天下大事,可以看到新闻背后的故事,能够了解到真正的兵团,在这里你能"见"到一群鲜活的兵团人。一次,一位朋友回农十三师探亲,在我家里看到《兵团建设》,立刻就被他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临别时,又请我帮他多找了几本带  相似文献   

5.
传递正能量     
正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几乎每一期《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阅读。《当代兵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传递着新时期兵团的正能量。"多元增收"、"兵团人家"等栏目常常选登一些一线职工群众直面困难、艰苦奋斗、互帮互助的故事,看完后我总会被他们敢干、敢为、敢担当的精神打动,不由得从心底生出敬佩之情。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他们,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还在兵团工作。在兵团党委的领导下,兵团文联推动了"双优计划"(培养优秀人才、创作优秀作品)的出台和实施。在"双优计划"的启动会议上,我们特意将兵团作家韩天航从上海请回来给入选"双优计划"的新秀们传授创作之道。韩天航十分突出地、反复强调地指出:搞文学创作一定要会讲故事!讲动人的故事!由他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就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过去的和过不去的故事,就是他这种创作主张的又一成功力作。  相似文献   

7.
正每次拿到新一期的《当代兵团》,我习惯性地先看封面,再看这一期的"特别观察"。每期"特别观察"都会围绕党和国家、兵团不同时期的工作和宣传重点做宣传,点面结合,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4月上半月刊的"特别观察"以宣传"三民"活动为重点,刊登的驻连干部"三民日记",用朴实的话语、真实的故事将兵团各级干部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忧的点滴细节展示给读者,这样的报道读起来很给力。  相似文献   

8.
正《戈壁青春》,尚未看剧,我首先就被这个剧名深深吸引。在戈壁上挥洒青春,用青春的年华奉献于戈壁滩上的屯垦戍边事业,以这样的故事和人物作为一部舞剧的选题,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吸引人。因此,当大型原创舞剧《戈壁青春》于2014年国庆期间在新疆人民会堂拉开帷幕时,我想,现场的观众一定是同我一样屏住了呼吸,对即将呈现在舞台上的一切充满了无限的认同和期待。对于"兵团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当然会获得认同,毕竟,"兵团人"将青春和一生  相似文献   

9.
让爱传递     
正在《当代兵团》中,"兵团人家"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栏目,因为她总给人以亲切感。作为兵团的儿女,对于兵团的人和事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兵团人家"里的故事质朴而又真实,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普通的职工、辛勤的教师、慈爱的母亲……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群众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地生活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对兵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2月12日,和田地区发生里氏7.3级地震,一牧场在自身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积极投身兵地双方灾后重建工作。投资160万元给阿其玛村修建水渠,投资40万元为奴尔乡修建温室大棚。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确保了灾后经济社会的平安稳定。故事:"兵团人真有爱心,感谢你们!"策勒县奴尔乡阿克塔什村农民努尔  相似文献   

11.
听说安徽省田吉女士在乌奎高速公路上遇救的故事后,笔者于2月23日电话采访了田吉。她说:"昨天的事现在想起来还害怕。如果不是遇到兵团农十二师一○四团司法所所长冯建江,我恐怕昨天就冻死在乌奎高速公路上了,谢谢兵团的好心人!"以下是田吉女士的讲述。"我是安徽省利辛县人。家有一辆载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讲述更生动的故事,传播更响亮的声音,引导广大兵团干部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工作的"善听""、会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兵团职业技师培训学院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为兵团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本期封面展示的就是该学院毕业生在鸿基焦化的就业风采。本文则是对封面故事的详尽注解。  相似文献   

15.
每次看《兵团建设》必看"兵团人家"。这个栏目中的稿件,篇篇质朴感人、富有启发性。"兵团人家"生动地反映了团场和连队的变化,字里行间传递着职工群众的心声,有故事、有真情,既好看,又耐看。"兵团人家"为读者呈现的一个个忙碌的身  相似文献   

16.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24):5
讲述兵团故事传承兵团精神八十六团读者李兵强今年《兵团建设》推出的诸多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怀感恩之心励奋发之志——四十七团老战士和车俊政委的"二地书"》一文。文章体现了兵团领导对老战士的关心关怀,对四十七团发展的支持。一年多来,四十七团的变化令人鼓舞,老战士们的生活改善令人感动。中央  相似文献   

17.
精神若水     
《兵团建设》2011,(8):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中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兵团精神?"老师答:"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中学生对这一标准答案似懂非懂。中学生回到家问爷爷:"什么是兵团精神?"爷爷沉思良久,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1952年驻疆部队整编,将部队分为国防军和生产部队,有一年轻战士一心想到国防军去。团长在大会上动员时挥舞着手臂高声喊道:"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在兵团创业、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兵团伟大的屯垦戍边事业中,为建设新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四"的火炬跨越了95年的风雨沧桑,兵团也即将迎来60年华诞,为弘扬"五四"精神,传承兵团精神,引导和激励兵团广大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兵团改革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本期"兵团儿女"栏目将呈现不同时期兵团英模榜样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非凡的30年。这30年对于兵团来说,是解放思想的30年,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30年,也是创造辉煌的30年。回首30年,兵团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兵团人在祖国的屯垦戍边史上书写了崭新的一页,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时刻,我们选取了兵团改革开放进程中30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有一个或慷慨、或充满激情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浓缩了的"词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兵团人与全国人民一起奋进的豪迈激情。  相似文献   

20.
祝谦 《兵团建设》2012,(15):30-31
正兵团的创业之果,硕大无朋;兵团的创业历史,金星闪耀文人、学者,对西域、对新疆,讲了许多让后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他们唱细君、演冯燎,讲张骞、谈班超,说林则徐、颂左宗棠……是的,他们是"一代天骄",功不可没。但是,较之兵团人创建的丰功伟绩,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高唱:俱往矣,数天下之奇迹,还在兵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兵团人搞农业,艰难备偿,上集已表述。兵团人办工业,也是独具一格。人们称这个"独特"的做法是"缩减法":一年两套单军装,节约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