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彦群 《政工学刊》2002,(11):40-40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迎来送往 ,礼尚往来 ,实属人之常情。然而 ,纵观近年来贪污受贿大案要案却并非如此。不少贪官污吏把别人给他们送钱、送物辩解为“人情往来” ,矢口否认受贿指控。在他们眼里 ,贿赂成了“人情”的“礼金” ,权钱成了“往来”的“交易” ,并以此作为其贪污受贿的理由。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人情往来”是我们的传统。但我国历来又有“人情大于王法”之说 ,法律之网的漏洞也是不少。其实 ,人情无处不在而又奥妙无穷。西晋哲学家欧阳建曾在《临终诗》里有“真伪因事显 ,人情难豫观”之说。可见 ,人情关系有…  相似文献   

2.
《孙子·形篇》,从宏观上论述了军事实力问题后,又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样一个增强军事实力的重要的原则。既然军事实力的强弱是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而要赢得战争的胜利,离开这个物质基础专事诡谲之汁是不行的。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实力强大到“能为胜败之政”(即掌握胜败的决定权)呢?孙武的结论是“修道而保法”。所以搞清楚孙武讲的“道”与“法”是十分必要的。孙武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计篇》)对孙武说的这个“道”。杜牧释之为“仁义”;张预注之为“抚众”,即所谓“以恩信道义抚众”者。他们都把“道”看成为可使自己上下一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所以郭化若同志把孙武关于“道”的那段话翻译成这样的现代汉语:“政治,是讲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怕危险。”据此,不少人就把“修道而保法”里的“修道”,理解为“修明政  相似文献   

3.
殷月皓 《政工学刊》2005,(12):51-51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讲了一个“好好先生”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有个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讲什么事,他一律都回答“好”。久而久之,别人就送他一个“好好先生”的绰号。“好好先生”讲面子不讲人格,讲人情不讲原则,认为“坚持原则是非多,碰着硬茬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这类“好好先生”所奉行的做人原则和处世哲学就是“好人主义”。时至今日,少数党员干部仍然奉之为宝贝。在现实生活中,好人主义往往以“好人”的面目出现,给人以“温情脉脉”、“和蔼可亲”、“宽大为怀”的感觉,带有很大的欺骗性。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幽默点滴     
司马光砸缸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后,一名小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什么是缸?”“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古代人家家都有一口水缸,是用来储水用的。”老师认真地回答道。“老师,那他们家是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老师正不知如何回答,另一个学生问:“老师,缸是什么做的,  相似文献   

5.
为庸俗的人情,为庸俗的关系,为蝇头小利,竟置党纪、国法、征兵纪律和国家利益于脑后,利用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采取欺骗、隐瞒的手段,让四名犯罪分子“过关闯将”,混入军营,当上“卫士”。说俗点,是坐歪了“屁股”;讲严肃些,无政治觉悟、政治立场可言! 若不是全军对当年的新兵重新政审,这四名犯罪分子不但得不到法律制裁,而且还可能犯下新的罪行,给解放军抹黑,给国防建设带来损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四犯”被清除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并被判刑,为“四犯”大开方便之门的人,同样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国家利益,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必须放在首  相似文献   

6.
靶档队,一听这名字,你可能已猜到几分他们究竟是干什么的。是不是专门被人当靶子打的?差不多。不过这样说难免不太悦耳,应该说扮演“蓝军”者比较贴切。东海舰队某部靶档队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他们常年担负着保障舰艇飞机  相似文献   

7.
张维佳 《当代海军》2005,(10):56-59
应该讲,前段时间,台湾岛内不少政党连续组团访问大陆,受到了祖国大陆热情坦诚的接待,这为发展两岸关系营造了很好的气氛。然而,这种和谐的气氛同时却让岛内的“台独”分子们很不舒服,他们开始不断地通过鼓噪炒作所谓的“雄风”系列等导弹,以此来制造两岸紧张的气氛,妄想抗拒两岸之间的和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孙岩 《政工学刊》2009,(7):32-32
帮教转化个别人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帮教者的能力素质有一定要求,对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很好的考验。因此,帮教者在开展个别人工作时,必须积极稳妥、慎重严谨、耐心细致。具体讲要做到“八忌”:  相似文献   

9.
“礼尚往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流传几千年的一种社会风尚。《礼记·曲礼上》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人情,讲礼节。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或战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为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之必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还有什么人间情趣呢?  相似文献   

10.
简讯一组     
四川德阳军分区党委机关在“三讲”教育中充分发挥典型的作用,近日,他们举办了一场气氛热烈的“三讲”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 四川阿坝军分区党委机关在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中,把握好重点环节,学习不走过场,“三讲”教育取得了成效。 四川泸县人武部“三讲”教育进入理论学习阶段以来,党委采取“七种”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为自查自省和民主评议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自己的话讲” ,不仅在于这种方式的“讲话”体现出一种领导艺术 ,也是对那些“八股”式“讲话”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勿庸讳言 ,过去和现在 ,在不少单位的不少大大小小的会议上 ,领导讲话多是照本宣科 ,像语文老师读课文一样 ,一字不差地“读”下去。整个会场领导讲得辛苦 ,口干舌燥 ,而与会人员听得艰难 ,昏昏欲睡。“用自己的话讲” ,容易使受众与讲话者产生“共鸣” ,加深对讲话的理解 ,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同时 ,也对讲话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利于促进领导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和勤奋 ,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一个领…  相似文献   

12.
被党和人民的培养与信任感动着,被党员干部的岗位和责任激励着。六安军分区党委“一班人”从心底里喊出了以感恩的心情报效党和人民的誓言。这道出了他们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干事业的“动力源”,道出了他们永远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的一腔忠诚。 以感恩的心情报效党和人民,要把“谁欠谁”的账算清楚。有的同志一到军  相似文献   

13.
四川长宁县人武部党委在“三讲”教育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认真抓了理论学习。他们在四个方面打牢思想根基。 一、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决不动摇共产党人的远大志向。不少同志在讨论中谈到:“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非常重要。当前,我们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大家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工作中,从上到下各级都立了不少规矩,订了不少措施,几个不准,朗朗上口,可见决心之大,信心之足。但是,“立规矩”与“守规矩”有时不太协调,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认为“立规矩”是对下面而言的,哪有自己往头上套紧箍咒的,甚至认为规矩定了是应付上级检查和群众耳目的,这种做法损害了干部的形象,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张口能讲的“说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句名言:“口才就是领导力。”也有人说,机关的工作一半靠做,一半靠说,做是给人以模范,说是给人以启迪。但在现实中,“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成了不少机关干部的苦恼。一些机关干部离开稿子讲不了话,在哪里讲话、对什么人讲话、讲什么话,都是照本宣科,讲的话没听头、没笑头、没说头、没想头。  相似文献   

16.
部 队官兵来自社会各个方面 ,服役中也和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社会思潮和社会风气都不可避免地渗入到部队中来。在少数官兵中形成了一种不可小觑的庸俗人情关系风。诸如 :“与其围着工作转 ,不如到领导家里看一看” ,“不管工作好不好 ,只要年底跑一跑” ,“留转提拔不在干 ,关系路子是关键” ,“要想提得快 ,全靠关系带”等等。(一 )金钱式人情关系。即通过送礼、请吃请喝、互搞实惠建立起的人情关系。这种关系最隐蔽 ,但效用大 ,对部队腐蚀危害也深。(二 )背景式人情关系。即通过与内部上层实权人物或地方要害部门主管有一定背景 …  相似文献   

17.
詹龙 《政工学刊》2002,(3):64-64
笔者偶遇几位刚从基层考取的在读研究生 ,交谈中了解到 ,部队领导和各级组织对他们很重视和关心 ,对他们考研非常支持 ,也希望和欢迎他们毕业后回老单位工作 ,并与他们签订了意向书 ,这使他们倍感组织温暖。但也有个别同志对签订意向书反应消极 ,觉得有点迫于压力 ,心理上不太情愿。与研究生签订意向书 ,是领导重视、关爱人才思想的真实体现 ,是基层部队保留人才的具体措施 ,却为何没能赢得“才”心 ?细究其因 ,主要是个别单位领导留才心太切 ,总担心自家的“金凤凰”一放了就会飞走 ,单位花费了大量精力关心、培养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  相似文献   

18.
“人情大如债,顶着锅儿卖”。这俗语说出了“人情风”的底细。一位家在农村的干部说,他的祖父去世时,原准备发黑袖章以示悼念,既文明又节约,多好!可一些亲戚不让,说“没钱,我们给。”当然不可能让亲戚出钱办丧的,结果没办法,死者家属只好大操大办丧事。婚丧嫁娶除被迫大操大办者外,也有自要“体面”大操大办的。这种大操大办,导致了大收大送礼金,你来我去,  相似文献   

19.
<正>不时都听到有人谈及“中庸”,说“中庸是十分深奥的人生哲理”、,“你误解了中庸”,“中庸是天下之至理”.《中庸》是我国许多世代读书人必读的重要经典,如果它是天下之至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读了两干多年,我国许多事物以至科学仍未能充分发展.有不少时候,我国是积贫积弱,历代有许多老百姓象牛马般过了一生,经常有旱灾、河水泛滥、兵灾战乱,老百姓大批大批地死去.就是所谓汉朝盛世,也有“贫者无立锥之地”之说.反观不少别国别地,他们从未见过我国的《中庸》,反而能够康乐富强!我们是否应该反省、检讨一下呢?  相似文献   

20.
全民国防教育,在当前商品经济条件下,那种只讲精神不讲利益的“单向法”教育方式,显然已行不通了。因此,全民国防教育与物质利益要两者兼容,紧密结合起来。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如苏联、美国等都采取了这两者兼容的国防教育措施。在我国,实行“双向法”国防教育也势在必行。根据我区的做法,应突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