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六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是航天系统三个“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之一。下属三个研究所、两个制造厂、两个总公司和三个保障单位,现有员工五千多人。四十多年来,六院共研制出了70多种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交付发动机数千台(套),成功应用于国防和航天领域,1995年获得了中国航天领域“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并于2000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六院研制的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2.
正从1985年提出研制我国航天新动力,到2015年迎来液氧煤油发动机太空“首秀”。30年来,六院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中,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科研生产的龙头,攻克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技术的国家,把长征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2吨提高到25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制之路,为我国成功进入空间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志存高远谋先行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  相似文献   

3.
近四十年来,六院人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为祖国、为民族争光争气的铮铮风骨,步步攀登,开拓发展,先后开发、研制出30多个型号的火箭发动机,获得 300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其中,某型号火箭发动机与“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密切合作,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震惊寰宇;与“长征二号”系列火箭配套的火箭发动机连续17次成功地将返回式卫星送回华夏大地,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国际航天领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第17颗返回式卫星,在太空翱游15天后,搭载着被人们称为第一面“太空国旗”的五星红旗翩然而归,在199…  相似文献   

4.
SpaceX公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成功推出了"猎鹰"火箭和"龙"飞船,震惊了整个航天领域,堪称是民营企业的典范。文章简述了SpaceX公司及其"猎鹰"系列火箭和"龙"系列飞船的概况,并从可重复使用技术、发动机技术、软件系统和回收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SpaceX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所取得的成果,得出SpaceX公司技术创新的四条重要启示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合理改进组织架构,高度重视科技人才,促进军民融合,将有利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三号由长征系列火箭托举,扶摇直上九天,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当江泽民总书记在发射现场亲切接见航天六院院长雷凡培、六院11所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张宝琨,当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11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个个喜讯传来时,位于古城西安南郊的航天六院11所的干部职工,激动喜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发射“神舟”飞船研究设计运载火箭发动机攻坚战中那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又一幕幕展现他们眼前……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服务于重型运载火箭的大推力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积极进展。该型发动机的研制可填补我国氢氧发动机型谱和技术空白,对诸多基础学科和工业领域有巨大的牵引带动作用。在航天领域,运载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的水平,是决定火箭能力的重要因素。未来我国重型运载火箭二级拟采用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正8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民用航天3米2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关键技术,也表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继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2米分段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各方面均取得快速发展,“大航天”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载人航天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稳步提升,航天科技工业体系更趋完善,航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中国航天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带动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空间技术水平实现跃升,载人航天成就辉煌“十五”期间,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24次成功发射,将23颗卫星和5艘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完成15颗民用卫星的立项研制,开展了21颗卫星研制工作,已有…  相似文献   

9.
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一种推进器,在导弹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发动机的内部情况和使用寿命如何?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凭借经验和厂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保守地判定使用寿命。日前,在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无损探伤检测中心,笔者看到了目前国内唯一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整体无损探伤检测的最大的一台自动化检测设备,在目击了“无损探伤检测”的全过程后,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航天飞行任务对推进系统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需要,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方向和新领域。比较集中的研究领域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状态) 监控和智能控制。本文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的智能水平演变趋势,健康(状态) 监控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与这些系统直接相关的故障模式、传感器技术和故障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1.
查理 《国防科技》2004,(6):6-10
火箭是现代文明社会高科技的象征。所谓火箭,是指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燃气产生反作用力,以获得前进动力,向前运动的飞行器。运载火箭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军用火箭和导弹,以及气象火箭、地球物理火箭和生物火箭等民用火箭和烟火等。火箭发动机在火箭上的地位,有如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假如把火箭喻为人体,那么发动机就是火箭的心脏,是火箭的动力工厂。因此,火箭发动机技术是航天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基本概念火箭起源于中国,火箭发动机是我国劳动人民首先创造出来的。早在唐代初年(约在公元七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宋…  相似文献   

12.
赵利 《环球军事》2013,(5):27-29
近段时间以来,东亚成为航天试验场,“火箭发射”‘导弹实验”成了热词。那么火箭就是导弹吗?火箭和导弹到底有什么异同?二者的联系又是怎样的?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教授、军事专家李伟。澄清五大概念问:请问到底什么是火箭?什么是导弹?答:什么是火箭?火箭是指用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飞行器。所谓火箭发动机,足指完全依靠自身携带的能源和工质(燃烧剂和氧化剂),不使用外界介质(空气)进行工作的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航天研究院的序列中,有一个老资格的新兵,它就是1999年8月挂牌的、地处内蒙古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 三十五年来,六院入研制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长征一号末级火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推上了预定轨道:卫星制动发动机门次应用于返回式卫星,返回成功率 100%:两级固体导弹发动机,为我国潜艇发射的战略导弹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新一代陆基战略导弹两级固体发动机“参军”入伍,在五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EPKM固体火箭上面级,两次参与发射外星,为长征火箭打入国际市场拓宽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14.
人物名片: 李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先后参与和组织领导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历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新型发动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1所副所长,兼任质量副所长,管理者代表。现任11所所长。曾被授予航天系统“十佳科技青年”、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始建于1964年,主要承担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发以及相关领域的重大预先研究任务。经过近50年的发展,四十一所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突出、技术水平领先的专业研究机构,是国家一类专业研究所,在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研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四十一所先后承担我国多种武器装备发动机的研制以及重大预先研究任务,为东方红系列通讯卫  相似文献   

16.
正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建所59周年59周年庆1958-2017巍巍秦岭之畔,悠悠渭水之滨,滋养着一处凤栖龙盘之地,在这片沃土上,演绎着打造"金牌动力"的不朽传奇。1958年4月2日,诞生于首都北京,1970年迁至秦岭腹地,1993年落户古城西安,她就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和国防型号用发动机研究、设计单位。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这里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东方  相似文献   

17.
举世瞩目的“神舟”7号飞天获得圆满成功,航天再次书写辉煌。在航天新的辉煌中,凝聚着航天4院人的不懈奋斗和心血,在这里,笔者向人们述说,承担“神舟”7号逃逸塔系列发动机装药、总装、检测艰巨任务的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干部员工。为了给航天员再次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在逃逸塔系列发动机研制生产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三维空间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缺陷检测、识别与测量是今后固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领域的发展方向,其关键技术包括固体火箭发动机缺陷提取技术、体数据可视化技术和三维空间缺陷精确测量技术三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体空间缺陷特征精确测量技术展开综述,分析了各项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情况、关键技术进展,并指出了各项技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1-11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12月3日。经过几代飞航动力人的艰苦创业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已经拥有吸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和固体发动机等航天动力的自主创新、集成制造能力和完备的研制生产体系.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工程化、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模块化和跨介质工作.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航天动力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10,(11):48-4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圆满完成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重大任务同时,充分发挥火箭发动机燃烧和控制、液力传动、空气动力、航天新材料等军工技术优势,加快军用技术成果推广转化及应用,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