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辩证理解百年变局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作出的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有历史的依据,同时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愈发扮演着建设性的作用。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重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主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深入学习和领会习主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的高度政治自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霞 《中国军转民》2023,(18):37-38
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阶级特征,面对的风险挑战复杂多变,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端更加复杂,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也开始激荡交锋。因此,新时代如何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如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新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的新认识;反映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进而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更加充实、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更加协调、更加兴旺、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最为核心的价值,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美国前原子能委员会主席西博格在《人与原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毫无疑问,没有核能,人类文明的发展将趋向停滞;有了核能,不仅可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而且将使人类进入一个协调的不断进步的新时代。”作为国家基础性的战略产业之一,核电的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休戚相关:一方面,核电的安全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促进力量;另一方面,社会不和谐因素对核电的安全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以社会和谐为导向,推动核电的安全发展,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可能发生的核电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求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切实坚定高举伟大旗帜的政治信念;准确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始终保持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发展,努力开创部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葛玲 《中国军转民》2024,(5):120-1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指导性思想,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思想。该思想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结和发展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且符合中国国情,将其应用于党校党建工作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推动党校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党建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创新党建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政党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但中国、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等国家的执政党坚持高举社会主义改革大旗,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冲击和国内经济困难的严峻考验,以鲜活的实践、创新的理论,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开创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当代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目标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政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概括为"十个明确",其中"第二个明确"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党章修正案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不仅用“两个结合”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程,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核心要义,同时用“六个是”重要判断全面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定位,有利于推动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发挥这一科学理论的根本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必须坚持在历史进程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在实践运用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参照对比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努力用“三个自信”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重大认识,对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谈一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帆 《中国军转民》2023,(20):104-105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特征,应在实践逻辑中深刻把握其精髓要义。从实践价值来看,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世界人类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从实践要求来看,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在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中,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升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实现了新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文化革命”一词是列宁在晚年提出的,在中国的实践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文化革命”在中国的实践不仅没能达到其原本的目标,反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建没”,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现代文化,同时学习借鉴团外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12,(24):27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更好更快地促进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大意义。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括、"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新阐释、"五位一体"建设的新布局、军事思想的新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了今年春天的一个亮点。先是春节刚过,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接着,"两会"召开,构建和谐社会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适逢其时,意义重大。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价值的"普遍性"是社会主义模式的本质规定。"模式"和"特色"只有上升到世界社会主义视野,才能彰显对于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模式的考察,不能片面强调各国"特色";也不能主张抽象的社会主义而固守"正统";只有坚持具体普遍论,置于世界历史之上,基于社会主义语境下,才能实现普遍与特殊具体的历史的逻辑的统一,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