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2月1日晚10点),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了16天的太空航行计划之后,在返航途中于德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该航天飞机原定于9点16分着陆,但在飞经德州上空时,突然与地面控  相似文献   

2.
二月大事记     
2月01日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的通讯广播卫星,这是我国第二次发射地球同步卫星。 2003年2月1日,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途中解体,七名宇航员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坠毁后,美国以及世界上最重大的航天灾难。  相似文献   

3.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着陆前16分钟出现技术问题,最终爆炸解体,航天飞机所载7名宇航员同时遇难。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世界航天业和我国航天活动有何影响?这些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为此,2月10日记者对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航天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途中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是美国5架航天飞机中正式飞行的第一架,一共升空28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使航天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航天界、甚至世界各国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对于事故原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5.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在返回地面前16分钟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在得克萨斯州中北部地区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1月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此次太空之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这是5年来第一次纯科学的太空之旅。“哥伦比亚”号除了携带有7名宇航员外,还包括蜘蛛、蜜蜂、啮齿类动物、细菌株、鱼细胞和蚕蛹等生命物种,宇航员们要在16天的太空飞行中,完成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0项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2005,(8):F002-F002
美国航空和航天局6月30日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再次发射升空,这将是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美国首次发射航天飞机。美国字航局曾发布命令,无限期停飞所有的航天飞机,原因是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所有四架航天飞机的燃料管上都发现了裂缝。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2011,(2):59-62
1986年1月26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4秒后便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原因很简单.是“挑战者”号右侧固体火箭发动机尾部装配接头的小聚硫橡胶环型压力密封圈不能适应低温环境,过早地老化失效,出现了裂纹.从而造成密封不好.燃料外泄,引起爆炸。这次严重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亿美元,同时还严重地打乱了美国航天发展计划.使美国“星球大战”计划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3日,“发现”号航天飞机的任务专家罗宾逊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太空行走:他站在空间站17.4米长的机械臂末端到达航天飞机的下腹部,对航天飞机成功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而十分危险的“外科手术”。此举不仅使航天飞机转危为安,还创造了一项新奇迹,因为此前从未尝试过在飞行中对航天飞机的防热系统进行修复,而且航天员们也从没有到航天飞机的下腹部行走。另外,这一任务是临时加上去的,事先没在地面进行过这种训练,此前进行的2次太空行走事前都在地面的水池里模拟练习了至少六次。基于这三个原因,人们格外担心,此举搞不好会碰坏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9.
“哥伦比亚”号失事揭开尘封的档案 2003年2月7日,美国宇航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不幸爆炸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随后以色列媒体公布了在“哥伦比亚”号罹难的第一位以色列宇航员拉蒙的事迹。媒体介绍说,拉蒙是参加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发动的长途奔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的飞  相似文献   

10.
15年前,两名高级飞船设计工程师花了足足6个小时,苦口婆心地请求美国宇航局推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发射。然而,他们的建议未被采纳。第二天,“挑战者”在升空73秒后起火爆炸,整个机组人员全部丧生!最近,这两个工程师终于打破沉默,披露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1.
国际风云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2日江泽民向布什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就美航天飞机失事向布什总统、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慰问。6日朝鲜称已重启核设施。7日江泽民与布什通电话。布什通报美国对伊拉克和朝鲜核问题的立场和考虑。江泽民重申中国政府对伊拉克问题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女航天员科林斯为机长的7名航天员将在2005年7月13日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飞入太空,从而揭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重新飞行的序幕。应运而生的“宠儿”早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人森格尔就绘制了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的飞机草图,试图进行高空高速飞行,但因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根本无法实现。不过从此,发展一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飞机,作为飞向宇宙空间的工具的思想就从未间断过,人们一直在研究一种能像普通航空飞机一样的、可进行天地往返的航天飞机。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人类已经研制出多种洲际导弹、运载火箭、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载人航天史上,安全性事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惨痛的教训。1986年1月26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4秒后便发生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德克萨斯州上空解体失事,7名宇航员的丧生。载人航天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安全的重要性。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升空前,运用故障树等风险分析方法对载人飞船等系统进行了详细而严密的安全性概率风险评估,最后分析得出飞行成功概率为99.7%,为飞船的安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航天安全性概率风险评估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PRESENT-80旁路Cube攻击进行了改进.基于第3轮单比特泄漏模型,在现有寻找密钥相关线性等式的基础上,通过获取非线性等式方法恢复出更多密钥位.实验结果表明:针对第1个s盒的第1位信息泄漏,2^7.67个选择明文即可恢复40位密钥,优于现有的32位;针对第2,3,4个S盒的第1位信息泄漏,2^12.147个选择明文即可恢复64位密钥,优于现有的48位,将密钥搜索空间降低到2^16.此外,本方法可适用于PRESENT-128及其它轻型分组密码旁路Cube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航天飞机,人们就会想到美国的“发现”号、“奋进”号等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曾经研究、设计和试验过小型军用航天飞机。这些早期的军用航天飞机虽然中途夭折,但毕竟是现在航天飞机的前身,曾为载人航天的发展提供过宝贵的经验和大量的数据;同时它也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载人航天军事应用领域的激烈竞争,因此值得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6.
李达 《现代军事》2010,(7):36-39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4月22日19时52分.备受关注的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1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尔维拉尔角由“宇宙神-5”火箭成功送入太空。X-37B原计划4月19日发射升空.后来因为”发现”号航天飞机着陆占用跑道等原因而推迟到22号发射。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文摘》2023,(10):22-25
<正>小编的话:1986年1月28日,人类航天史悲剧的一天。就在这一天,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冲入云霄,可短短的73秒后,航天飞机变成了炸开的云,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人类航天的发展,从来都是挑战和风险并存,是无数人用生命、汗水和勇气换来的。下面,再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空难,缅怀一下那些牺牲的航天英雄吧!  相似文献   

18.
国际风云 1日 胡锦涛和费南德拉国王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与尼泊尔王国建交50周年。 2日 胡锦涛致电祝贺阿卜杜拉继任沙特国王。就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法赫德逝世, 胡锦涛向沙特新国王阿卜杜拉致唁电。 6日 广岛纪念遭原子弹轰炸60周年。 9日 “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返航.创造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瞬间”。 15日 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马里前总统科纳雷。以色列正 式开始实施从加沙撤离行动。  相似文献   

19.
3月18日,澳大利亚外长唐纳、美国国务卿赖斯、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在悉尼举行3国外长首次战略对话,引起人们对澳大利亚军事力量的关注。根据公开的资料,目前,澳大利亚军队总兵力约为5.2万人(其中陆军2.45万人),士兵4.23万人(包括2. 54万名正规军士兵和1.69万名预备役士兵, 其中女兵7000名)。澳军近年来施行“先发制人”战略,斥巨资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加  相似文献   

20.
航天飞机具有在地球和轨道间重复往返、穿梭行动的功能,所以也称之为“太空梭”。航天飞机以其特有的重复使用性、多用途和经济性为人类的航天活动开辟了更宽广的前景。飞行“三剑客”的完美结合航天飞机是火箭、载人飞船和飞机的综合产物,技术上比较先进,也十分复杂。航天飞机的外形比火箭、返回式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