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了。这些年来,父亲却常在梦中回来看我。每次与父亲见面,我都泪湿枕巾。 父亲走的那年,我当兵在外。那天上午,通信员给我送来一封电报。我的心一紧,赶忙拆开,啊!“父病危,速归。”还没来得及动身,第二封电报又到了我手上:父病故。顿时,我泪如泉涌。在回答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无悔的爱     
从 小 ,就喜欢坐在礁石上听海的鸣奏 ,看“蓝色激情”绚丽地涌动着 ,喜欢水兵帽上飘舞着的风带 ,感觉很美 !从小 ,就敬佩父亲 ,印象中那身蓝色的制服总是衬得他无比高大和威武。可是 ,在我八岁那年 ,一次惊天动地的意外 ,使他离我而去……父亲用笃挚的情和赤诚的心捍卫了他热衷的事业 ,把年轻的生命融入了这片深爱着的海洋。我为有这样一位军人父亲感到骄傲 !也为我是他的女儿感到自豪 !每当伫立在他的灵前 ,我便肃然起敬 ,誓言涌上心头 :“爸爸 ,我也要做一名军人 !”于是 ,我选择了你———军人 !从小 ,就对你一往情深 ,不知是海的缘故 ,…  相似文献   

3.
母亲收拾屋子,将一摞旧杂志扔掉,急得我差点与老人发火。那是一套1985年以来的《中国民兵》杂志。20多岁的我与 20多岁的《中国民兵》掐指算来已相识20年了! 1985年,父亲从黑龙江边防奉命调任虎林县人武部任参谋,我也随父母来到这个边境小城。因驻地条件较差,刚上小  相似文献   

4.
无书不成眠     
对书的热爱,缘自年少时家庭的熏陶,缘自一个书香门第最基本的亲近和认同感。 我对书的感情是父亲潜移默化培养的。在我尚未进入学堂,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堆的小人书。因为不认字,儿时的我理解起那一大堆小人书的内容非常吃力。为了能在小伙伴面前展示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每天晚上我都会在老家昏黄的煤油灯下,缠着父亲教我识字读书。父亲总是对我说:"好书不厌千回读。"当时我虽然不懂,但也郑重地点点头。后来我想,父亲用几本小人书就让成天玩得像个小野人似的我乖乖地入了龙套,这一招实在是高!在我幼年时祖母时常指着我的小脚对我们兄妹说:"有字的纸张不能踩!"长大后,长辈们  相似文献   

5.
父爱如山     
我父亲是一名上校军官。在生活中,父爱就像是一座翠屏掩映下充满宝藏的大山,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父亲是军人,我深感自豪,就好像自己就是一名解放军一样高兴!所以,最愿意看爸爸穿军装的样子了:高大俊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亲爱的兰兰同志(这是父亲对母亲的昵称)从即日起光荣退休了!为这事,我们可要好好庆祝一番!二妞(父亲对我的专称),来,咱们敬你妈一杯!”父亲高兴得手里一边举着酒杯,一边推着满头雾水的我。其实,此时,这张桌子上的三个人的心情并不都像父亲那样眉毛、眼睛、嘴巴乐得都咧成了平行线。我想,母亲退休的消息在我们家里,也就是他——这个惟一的男人感到高兴了。早在两年前,父亲就曾劝说母亲办病退。母亲本是海军总医院的护士长。这份在别人眼里并不打眼的工作却让母亲为它付出了大半生的智慧与辛劳。一张张奖状,还有她腰上做了手术的刀疤便是对她敬业而又勤劳的最好  相似文献   

7.
"跟我去种树。"父亲对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儿子说,儿子一言不发地接受了父亲的决定,放弃去团场效益最好的棉花联合加工厂工作的机会,跟父亲去到远离人群的林业点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18年!父亲叫马宗辉,儿子叫马晓华,都是八师一五〇团的职工。  相似文献   

8.
去年冬天,我写过一篇小文,题目叫《邓老太爷的文化观》。说的是乡下文盲的父亲非同小可的文化感受。稿子才脱手,妻子就坚决反对发表,说:“你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老子是农民。” 我觉得无所谓,毛主席的父亲还是农民呢!我照例把稿子寄出,不想文章见报后,父亲首肯,乡亲称道,同行们也小有赞许。近来小妹来信说:“你们部队正在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讨论。你若把老爸的价值观写写,说不定更有意思。” 小妹,这“将令”我就领了。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写这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9.
简单的幸福     
张铁国 《国防》2004,(7):54-54
当兵在外,难得回家一趟。前不久回家休假,终于又见到了阔别三年的父母。我家在湘南农村。得知我要回家,父亲几天前特地从县城买回一张席梦思床。他笑着感叹:哎呀,快六十岁的人了,还没睡过席梦思呢。不过给我儿子睡,也一样!言语中透着自豪、满足和幸福。父亲的感叹让我一阵心酸。这些年,为了把我们兄弟抚养成人,供我们上学,父亲不知受了多少苦累。为了让父亲体验一下睡席梦思床的感觉,晚上,我特地要求与父亲一起睡。母亲却不依,说我坐车劳累,父亲鼾声太大会吵醒我。或许是太久没与儿子亲近了,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母亲嗔怪着父亲,却也只好…  相似文献   

10.
春节的爆竹响起,又一次让我想起已经去世20多年的父亲母亲,想到他们从不给公家和子女提任何要求,而且在他们自己最需要亲人的时候,却送子参军。特别是母亲在临终时告诉父亲,不让把她去世的消息告诉我,而父亲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定期给我写平安家信,在信中还要告诉我母亲是如何如何……他们在我心目中是最伟大的,激励着我为部队建设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相似文献   

11.
我成长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亲 是将军,母亲是名大校军官。从小,父母的 疼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使我成为家中的娇 娇女。都上高中了,还时不时习惯性地把脚 一伸,冲妈妈喊:“快!帮我系鞋带!”就 这样过了几年神仙般的生活。突然有一天, 爸妈严肃地对我说:“孩子,考军校吧”。我  相似文献   

12.
守岛父女情     
地处渤海深处的长岛,烟波浩渺,碧水蓝天,阳光沙滩,万鸟腾空,翠竹青青,素有海上仙境之称。20年前,我就出生在这里。那时,父亲是驻岛连队的指导员。从我一两岁起,父亲就经常带着我到连队。每次,大家都会买来各种好吃的,逗得我咯咯直笑。也是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对绿色的军装有着无限的憧憬。在我7岁的时候,父亲调到济南工作。这一别,就是十年。父亲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拿出相册,不厌其烦地讲述每张照片背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中国民兵》2008,(9):11-11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武装”,曾任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人武部大院里长大的我,白幼就喜欢阅读父亲带回的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在《中国民兵》杂志的熏陶下,我走上武装工作岗位。如今,这位“无言老师”陪伴了我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14.
张瑜 《当代海军》2003,(10):27-27
海军世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儿,而对于海军玛丽·伊文斯准将来说却不同,虽说父女两代都是水兵,但老父亲却只是舰艇上的一名炊事兵,而她“贵”为司令官,并被授予了准将军衔。 女将军并没有因此嫌弃父亲,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高高在上”而骄傲。她对父亲说:“我虽是你的上级,可你仍是我的父亲!” 上世纪50年代初,玛丽出生于一个海军家庭。已退役的老  相似文献   

15.
去年夏天,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梁晓江教授带着他的学生从济南直接找到军博,在军博门口电话联系了文物部门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跟我说:“有一个人说他父亲是‘无名式步枪’的参与者,正在门口等着呢!”我说:“我正想找他,快请他进来”。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上午。粱教授的父亲梁松方已是百岁高龄了,是我军兵工业界的老前辈,近来老人家不小心骨折住在医院,  相似文献   

16.
我家住在川南山区,那里满山遍野都是“油广石”,现在开发成了闻名中外的“兴文石林”。我父亲是个木匠,却爱捣弄石头,常常打个水缸、石盆什么的。 20年前的一天,我父亲在打墙基石时,从一砣椭圆形的大石头中发现—条活着的四脚蛇(蜥蜴)。当地人称作“石雕”,传说可治风湿病。父亲叫我将其捉回家中,在大队  相似文献   

17.
认错     
父亲生日,家中亲朋满座。几位客人打麻将,约定一元钱“一倒”。中途,有位客人上厕所,父亲便直接点卯叫我顶缺。 “不准去打!”同我正看电视的儿子,将我一把拉住。 父命难违。我不顾儿子阻拦,还是上场打了一盘。恰巧这盘我便“和”了。输家硬塞来一元钱,我顺手递给了儿子。 “不要你的!”13岁的儿子横眉怒眼大吼了一声,将钱揉成一团,用力向我打来。 儿子平常极少顶嘴。现竟当众怒斥于我。尴尬之余,我真惶惶不知所  相似文献   

18.
给母亲洗脚     
春天来了,我想人间一定有很多的温暖在角角落落里蓬勃生长着!这的确是个温暖的季节,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些事情来, 我被我自己感动了……寒假回家过年,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渐渐地多了,脸色也越来越沧桑,我心里真的好痛!眼看着母亲一年比一年衰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难过揪着心,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家里最苦的是母亲:父亲是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我们兄  相似文献   

19.
石慧 《国防》2010,(8):79-79
二○○九年是我人生极具转折性的一年,七月大学毕业,十二月便应征入伍。曾几何时,听爸爸讲他的峥嵘岁月,如数家珍,听得我很是羡慕;也很喜欢看父亲身着戎装的照片,高大的身躯威风凛凛!这种情境在我童年时重复了很多次,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0.
刘弥群 《军事历史》2005,(10):50-53
1986年10月7日.敬爱的父亲离开了我们.至今已经快20年了。虽然时光易逝.但父亲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父亲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联。父亲的一生忧国忧民.始终走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潮头.历尽大浪淘沙.波澜壮阔.跌荡起伏。他在我的心中.不仅是新中国的一代开国元勋.更是一个慈祥和蔼的长者.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