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工程技术——制造21世纪“世界末日武器” 多少世纪以来,人类就试图理解生命形式、驾驭生命形式、利用生命形式。直到1953年沃特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螺旋式分子结构,人类才找到了利用生命形式更有效的途径——基因工程。今天,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2000年6月26日,人类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这无疑是人类科学史上出现的一座新里程碑。这一成  相似文献   

2.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物质或适宜生命存活的环境,是否能被“地球化”而变成绿色星球,是否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对火星所作的美好的绿色之梦。  相似文献   

3.
拯救生命摇篮森林,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祖先孕育并栖居于森林,在大森林的庇护下生存,进而发展了人类文明。人类不能没有森林。然而不幸,当人类进入20世纪后.人们发现.由于森林遭到破坏,水上流失、风沙干旱已成为危及人类的全国性、全球性的灾难。科学家们指出,生态破坏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大灾难。有资料表明,阿拉伯国家已沙漠化的土地达98%。我国“五·五”计划期间较之于“四·  相似文献   

4.
张才毕 《国防》2003,(7):52-53
“非典”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一些地区发生“非典”疫情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在“非典”病毒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急时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许多坚决果断的措施。当前,举国上下全力抗击“非典”的斗争正在深入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得到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泛动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  相似文献   

5.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思想是孙子兵学思想的核心。它是高明而科学的理论构想。其实质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高超的“伐谋”、“伐交”艺术作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手段,以周全的“修道保法”措施作为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用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它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完美战略,是抑战、遏战的妙策良方,制胜对手的理想武器。它为人类和平的前景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当今世界乃至世界未来以及人类和平,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成 《国防》2001,(6):53-55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斯说,技术的发展有“为善和做恶”双重作用。当爱因斯坦提出伟大的质能方程时,一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全世界会为防止这个方程所揭示的巨大能量的无限制扩散而精疲力竭。如今,当蕴藏在人类染色体的30亿个碱基对的DNA序列中的“生命天书”被“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一页页揭开的同时,一种也许比核武器更具破坏性的基因武器可能会把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可以拯救生命的发现有可能带来危险的滥用”,美国总统克林顿在3年前所说的这句话并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争夺的利益大到足以用生命来换取时,人类便学会了杀人。所以,对生命的粗暴夺取是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延续。那么,很自然的,在这笔“买卖”中,人们会讲究“投入产出比”,以取得最划算的回报。于是,暗杀的出现就变得十分自然,因为无论从经济还是法律亦或是舆论的角度讲,暗杀都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与“明杀”相同的回报。所以,自古以来,暗杀层出不穷,暗杀手段也在一代代刺客的努力中多样化与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选择了杨利伟 杨利伟,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他的“首飞”壮举是中华民族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飞行。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生命。杨利伟“首飞”成功,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的气象变化万千,它既可造福于人类,又能将灾难降临地球。不久前百年罕见的印度洋海啸让十几万人倾刻间失去宝贵的生命、自古以来,军人们就幻想有朝一日能够操纵天气,打击对手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成功战例。《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施展法术.使几天内的天气发生了数度变化。这虽然是神话故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呼风唤雨”的气象武器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和未来的战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田浩  何鹃 《国防科技》2003,(12):64-65
战争是恶魔,它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侵吞了无数的物质财富,摧毁了无数的人类文明;但是,战争也是炼狱,它锻炼了人类的品性,增长了人类的智慧,催生了人类的文明,现代文明正是经过战火洗礼的新型文明。战争从来就是恶魔吗?战争永远都是炼狱吗?战争的功能永远如一吗?考察人类战争功能的演进历史,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1.
“杀鸡骇猴”语出《官场现形记》:“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我认为此说存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绝对化,特别是“自然害怕”四个字更欠妥。 诚然,“猴子怕见血”,见杀鸡时血淋淋的模样,会产生恐惧。但这只是对一些少见多怪的胆怯的小猴见效,并非对所有的猴子都灵验。如果有的大猴、老猴见多识广,胆子很大,不仅杀鸡看得多,甚至可能参观过现代化牲畜屠宰场,它怎会“自然害怕”?加之有的猴子老奸巨滑,经验丰富,知道杀的是鸡,与它无干,何怕之有?这就是在杀鸡时它连眼珠子都不转一转、眼皮也不眨一眨的原因。 照这么说,是否就没法“治”猴了?非也。问题在于光“杀鸡给猴看”不行,必要时要“杀猴给猴看”,甚至“杀牛给猴看”。求生是动物的本能,生命是最为珍贵的,从低级动物到高级人类无不如此。侵吞公款也好,捞聚钱财  相似文献   

12.
“劳动”颂     
在中国,人们往往把5月称为“红五月”。为何称“红”?大约是5月春暖花开佳节、大事集中之故。其中,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算是个首要原因。在普天下劳动人民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笔者也要为“劳动”唱一支颂歌。 “劳动”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所谓“劳动”,泛指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一切活动。而这种只有人类才有的高级活动,大约从我们的祖先——类人猿开始就有了。正因如此,世人执著地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世界。 “劳动”是一个神圣的字眼 多少人用美好的字眼来形容它、歌颂它——  相似文献   

13.
笑,是我们最为乐见的人类表情。笑也最能表达一个人的幸福感!据说人与其他生命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人会笑,而其他生命都不会。人们有时候说某人“偷着乐”,是因为此君把笑藏在了心里;文章写谁的笑突然间凝固在了脸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就像一本厚厚的故事书,里面记载着他生命之中的许多故事。翻看里面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打开八一二厂“全国劳动模范”陈杰已经书写了几十年的“故事书”,发现里面的故事似乎都很平凡,就像经过仔细挑选的鹅卵石一般,整齐地排列在他的生活当中。但仔细品味,却排列出了一幅让你从不同的侧面看去都会有不同感触的图画。故事一:“电”击的生命充满活力“电”,像一把双刃剑,掌握不了它的人往往手足无措,而能驾驭它的人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对于五十多岁的陈杰来说,正是因为有了电,才使他的生命充满了活力。从小不爱说话,…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版图西部的鸡尾处,有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冰山公路,它起于新疆叶城县,止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脚下的西藏拉孜,全长2000多公里。它蜿蜒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上,是新疆通往西藏阿里高原的唯一通道,也是通往中国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交界处的唯一咽喉要道。人们称它为连接新疆与西藏阿里高原的“生命保障线”、“物资供应线”和“钢铁运输线”。这就是众多人们所为之陌生的新藏公路——219国道。在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上,常年战斗着一支被称为昆仑铁骑的汽车部队。部队官兵双手驾驭铁骑,脚踏“生命禁区”,用青春乃至生命向祖国和人民书写着满腔的忠诚。莽莽昆仑,记下了他们在219国道上的生死传奇……  相似文献   

16.
苏学 《宁夏科技》2002,(4):55-56
春天又一次转回来了,太阳又一次赐予人们温暖的阳光。大地又一次复苏了。万物又一次萌生了。太阳赐予人们的阳光是共享的,义是平等的。它可以给予人们生命与财富,它可以给予人们幸福与快乐。人们不要轻易放弃它,不要无端浪费它,应当运用它为人类繁衍生命,创造财富,营造幸福。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斯大林的一句名言。所谓“特殊”,意即不同寻常。共产党人之所以“特殊”,是由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特殊,在于它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发展、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在于它立党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相似文献   

18.
<正>《隐形伴侣》超越了知青题材的一般局限,所表现的是人的自身本质的双重性,从心灵、性格方面进入对人与人性的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和审美观照,努力开掘其在人类生活和社会中的普遍意义,并艺术地真实地再现了造成“生命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知”是一种知识、才智、智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内容广泛,可粗分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知”来源于“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孔子主张通过多见、多闻、多习、多行等方式“学而知之”。“知”是为了获取一种“智”的生命智慧,为了培养一种“仁智”双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一杨利伟,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随着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杨利伟的名字迅速传遍世界。他的“首飞”壮举,成为中华民族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蛾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生命。杨利伟的“首飞”成功,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想变成了现实。从嫦娥、万户到杨利伟,从辉煌到衰落,从衰落到再度辉煌,中华民族经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