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光之交,云贵总督岑毓英以"易勇为兵"之法,将云南的勇营队伍进行整编,纳入绿营军事体制。云南的"易勇为兵"远非云南一隅的军政兴革所能涵盖,隐伏着朝廷以及部分政治势力试图利用绿营军制改造勇营,进而彻底解决勇营的政治目的,故得到朝廷的支持,并得以在全国推行。但由于多数督抚的抵制,"易勇为兵"之成案并未畅行全国;即便在云南一隅,重建后的云南绿营虽得以维持经制地位于不坠,却变动频繁,难复旧观。"易勇为兵"成案的流产,昭示着论时论政都不能从旧制中寻求救时救世的药方。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乡兵及其对湘军的影响萧放清代中期,八旗绿营势渐陵夷,乡兵崛起。乡兵成为清代军制由世袭到招募,由“兵不私将”到“兵归将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清末湘军乃至近世军阀武装的出现准备了组织模式。因此在考察清代军制时,不应忽视乡兵的历史作用。乡兵非国...  相似文献   

3.
清朝通过在台湾建置与整编绿营汛塘制度,兼用汉人与熟番的地方武力系统,维系彰化县及番界之外的整体社会秩序。清朝统一台湾后,即设置营伍进行镇戍。康熙末年,为因应闽粤移民的垦殖与偷渡活动,于台湾中部彰化地域设立14座水陆汛塘,维系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社会秩序。雍正年间彰化正式设县后,首先在县治所在地增编存营兵,并主要以建置武力组织方式维系治安,尤以绿营为主体。乾隆初年,绿营进行大幅度营制变革,进一步在沿山地带设汛增兵,甚至在番界之外设置防汛,以因应番界沿线的族群冲突。  相似文献   

4.
清代,自1644年入关到1912年覆亡的近二百七十年间,其军制经历了三个阶段:八旗绿营,勇营,近代陆军。本文拟对它们的演变,各自的特点利弊,作一评述。 一、八旗和绿营 八旗和绿营是清朝的基本武装力量。随清朝统治二百多年。 八旗是旗人军事、行政、社会合一的组织。以军事为主。它有满洲、蒙古、汉军三类,  相似文献   

5.
汉代军事机构和军事职官的设置,大体上可以分为军事行政、军事指挥、禁卫军、边防军和军事保障五个系统。它是对秦代国防武装力量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是汉王朝君主集权制国家政权实行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一、军事行政系统(统地方军,即郡国兵)太尉府(大司马大将军府),是中央最高军事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概略论述中国军事经济在近代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军事经济概况建立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空前广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数亿庶民百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个体小农生产、冶铁和其他手工业,以及日趋活跃的商品流通,构成了清朝军事经济的基础。清朝以武力立国,八旗劲旅是清朝建国的根本。由于八旗兵源不足,清朝建立了以汉人为兵源的绿营为辅佐。八旗和绿营的兵额  相似文献   

7.
罗尔纲对湘军的研究颇有造诣。他所撰写的《湘军兵志》、《绿营兵志》、《晚清兵志》、《淮军志》等专著 ,不仅从各个角度对湘军作了研究 ,并涉及到晚清军事的各个重要领域。罗尔纲对湘军的研究 ,树立了一代学风。  相似文献   

8.
北洋军阀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洋军阀创始于袁世凯的编练新建陆军,兴盛于北洋六镇的设置,形成于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北洋军阀兴起的轨迹。一、从新建陆军到北洋三军这是北洋军阀的胚胎时期。清朝原有的武装力量是八旗,入关后衰落,绿营兵起而代之;平定三藩主要依靠绿营,后来绿营也衰落了;太平军兴起,清臣不得不使用由地主阶级组建的湘、淮军。这些军队都是用封建思想、方法和旧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旧军。这些旧军面临近代以来的种种“内忧外患”而暴露出存在的弱点。于是朝野上下纷纷建议改革旧军。甲午战  相似文献   

9.
清代民国重庆军事地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传统绘法绘制的驻防舆图,大致贯穿整个清代,以《四川通省山川形势全图·重庆府附巴县》《全川营汛增兵图·重庆镇绿营驻防图》《重庆附近府州县驻防舆图》为代表。另一类是民国时期伴随西方绘图技术广泛传播而出现的各类军事测绘地图,主要有军用地形图、军用航空图、军事要图、军事工程图等。这些军事地图集中反映了清初至民国时期重庆地区的军事信息,是研究重庆军事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0.
论湘军的后勤体制和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湘军的后勤体制(一) 集饷权、兵权于将帅之手湘军后勤体制不同于绿营兵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它的后勤管理权与作战指挥权、用人权都掌握在将帅之手。它既不受北京户、兵部的“层层检制”,也不受地方督抚的掣肘,自成系统。其后勤机构的司官,由统帅奏派或委劄。其所以如此,是与湘军的勇营性质及所谓“兵归将有”的私属性分不开的。湘军  相似文献   

11.
秉承儒家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 ,强调诚心正意的修身准则 ,“驭将之道 ,最贵推诚 ,不贵权术”① 。是湘军治军的最大特点 ,并在具体的军事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鸦片战争后期绿营军兵惰将骄 ,习气腐败 ,毫无战斗力。曾国藩对此现象忧心忡忡 ,认为绿营兵之弊病在于败不相救 ,“虽此军大败奔北 ,流血成渊 ,彼军袖手旁观 ,哆口而微笑” ,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卒与卒不习 ,将与将不和”② ,部队内部缺少誓同生死 ,呼吸相顾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 ,曾国藩对军制进行了改革 ,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 ,利用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派感情维系部队…  相似文献   

12.
张薇 《军事历史》2023,(1):100-110
清代,甘肃作为联结新、藏、青三地的重要政治、军事枢纽,在中央王朝西北边疆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经制兵驻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族际互动。研究清甘肃(含今青、宁、新部分地区)经制兵的建制、驻防及特点,对厘清清廷经略西北边疆的路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总督     
总督明代初期,为了用兵征战,朝廷派出部院官总督军务,兵罢即废止。到成化五年(1469年),明朝在镇压瑶族和汉族农民起义时,开始专设两广总督。后来逐渐在各地区任命了总督,使之成为固定的官职。从清代开始,正式把总督作为各地区的最高长官,统管一省或数省的政治、军事,为正二品官;如果加有尚书衔者,则为从一品官。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对近现代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历史功过、是非得失,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其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作简要述评。一、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曾国藩帮办湖南团练、组建湘军之前,清朝军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八旗,一种是绿营。八旗由满族旗人组成,是清王朝得以问鼎中原、建立全国政权的基本武装力量,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已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因此,自康熙起,清王朝实际是靠绿营维持其统治。绿营是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沿袭明代兵制组织的武装,…  相似文献   

15.
清代,在北洋海军成军前,就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水师,有确定的饷制和奖惩制度,细看下来,颇为奇特。清代水师的军饷制度基本上与陆师相同。清代水师分为八旗水师和绿营水师,八旗水师兵力不多,约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电信局民兵团,在振兴企业中练好兵用好兵,使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同步提高。连续3年获军分区“腾飞杯”竞赛先进单位。电信局民兵团在生产中用好兵,实现了平时经济效益和战时军事效益的统一。主要表现为“三化一强”:一是用兵系统军事化。全局成立了民兵团,局长任团长,书记任政委;10个分局和8个业务处室都成立了民兵连,下设排和班。二是业务建设的军事化。由于电信局的业务与军事通信业务基本  相似文献   

17.
绿营是清朝入关后建立的一支汉人武装。它的规模曾长期维持在60万人左右,是八旗兵额的二三倍。在清朝康、乾军事鼎盛时期,绿营作为清军主力,替清政府南征西伐,屡建功勋。然而,清自中叶以降,绿营衰腐了,再也看不见他们显赫的战绩。鸦片战争时,绿营的表现令人失望。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时,绿营作为清军主力的地位终于被以湘、淮军为首的勇  相似文献   

18.
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CGSC)是美军职业军事教育领域颇具代表性的院校,该学院在培训理念、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力量以及评估标准等方面都走在了美国陆军职业军事教育的前列,代表了美国陆军职业军事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二十多年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军兵役制度、转业安置制度等编制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军军事人口的年龄、结构、迁移及家庭婚恋关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成为深刻影响我军军情、兵情的重要因素.因此,尽快强化政工干部的军事人口素养,提高认识"兵情"的能力,既是当前搞好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迫切需要认真对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岳惠来 《国防》2006,(7):4-5
近年来,全国各地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加大了后备力量建设的改革力度,摸索出了“模块化编兵”的后备力量编组方法,并就如何树立与军事变革要求相适应的“模块化”编兵指导理念、如何构建与应急行动任务相匹配的“模块化”力量编成布局、如何建立与编兵方式改革相对接的“模块化”建设运行机制等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指导和推进后备力量建设改革,进一步提高后备力量整体建设水平,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推行后备力量编兵改革,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牵涉面很广的实践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