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咨询园地     
读者纪相安来信说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希望了解具有纪念意义的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的数据资料及有关图片。1945年,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签署了投降书,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密苏里”号战列舰1941年1月6日动工建造,1944年1月29日下水,1944年6月11日入役,1986年5月10日经过现代化改装后重新入  相似文献   

2.
坚固的铁甲,庞大的身躯,装备一门门巨炮的战列舰,曾经是战争史上最强大的海战利器。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各国海军开始对战列舰进行大规模退役和封存处理。美国可能是现存战列舰最多的国家。为了让民众记住美海军光辉的作战历史,美国政府通过政府投入或民众集资两种方式将退役战列舰进行了整修。现在作为博物馆开放的战列舰共有7艘,其中依阿华级3艘—“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新泽西”号,南达科它级2艘——“马萨诸塞”号和“阿拉巴马”号,北卡级的“北卡罗莱纳”号和老战列舰“德克萨斯”号。对BB爱好者来说,这当然是一个难得的好…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各国海军的战列舰排水量越来越大,通常大多在3-4万吨之间,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巨型战列舰,如德国俾斯麦级、美国依阿华级、日本大和级,这些巨型战列舰满载排水量高达5-7万吨,是“大炮巨舰主义”的典型代表.但是德国海军还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这也是二战参战国中最小的战列舰,满载排水量才1.6万吨,只比重巡洋舰大一些,这一独特的舰种在别的国家是从来没有过的.本文拟对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的来龙去脉进行详细的介绍,以飨读者,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陈霞 《环球军事》2014,(17):71-71
在拜读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参议员约翰·麦凯恩的回忆录《父辈的信念》时,已深感一位富有远见的父辈能影响子女的一生。同样,作为“依阿华”战列舰舰长的父亲对儿子的一句“太平洋战场是航空母舰的天下,美国海军的未来在于海军航空兵”,从而造就了“本尼恩”号驱逐舰上—名枪炮长未来的航母之路,乃至成为第20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也就是本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5.
"威斯康星"号战列舰是"依阿华"级第4艘,也是该级舰服役的最后一艘,1941年由费拉德尔菲亚海军船厂建造,1944年服役,划归太平洋舰队,参加了对日作战。二战结束后,"威斯康星"号退出现役,被编入预备役舰艇的行列。但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58000吨、拥有33节高航速的巨舰,美国海军是不会轻易放弃"成斯康星"号的。  相似文献   

6.
张晖 《军事史林》2013,(9):39-45
珍珠港事件是罗斯福总统欲擒故纵的“苦肉计”?还是美国麻痹大意后的“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7.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8):64-64
战列舰“密苏里”号1941年开始建造,1944年1月下水,6月正式服役,只赶上二战尾声,唯一说得上的战争经历就是见证了日军投降。战争结束后,美军大裁军,战列舰悉数退役,“密苏里”号却是例外。这与“密苏里”号的战功无关,而与它的来路有关。想当年,该舰下水时是以“密苏里州”命名,请的命名嘉宾是玛丽·玛格利特。杜鲁门,当时密苏里州众议员杜鲁门的宝贝女儿。而裁军时杜鲁门正在白宫当总统。  相似文献   

8.
美国“依阿华”级巨型战列舰的退役,曾引起军界对舰载火力支援发展去向的广泛关注。军事家们预言:未来地区性冲突将会增加,采用两栖登陆作战的可能性日益增大。美国海军发表的发展战略白皮书,明确了发展海上常规威慑水平的优先位置,并将充分体现其“前沿军事存在”。作战重心将转向敌方近海水域。在计划、规划方面,成本与效能分析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两年来,美国海军对水面主力战舰火力支援的战术技术构思和方案设计进行了系列调整:在战术上,强调诸军兵种大纵深协同联合作战能力;在技术上,重点发展舰炮和导弹的射程与精度,特别是电热化学炮和陆军战术导弹的舰载化可能会有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最短的电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英美同盟军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最后商定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半岛登陆,当英国首相邱吉尔电告美国总统罗斯福后,罗斯福立即回电:“妙!”  相似文献   

10.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70-70
郁闷的海军上将 1940年1月,詹姆斯·理查森中将荣升太平洋舰队司令,这次提升被视为罗斯福总统领军妙招。理查森研究了几十年如何打败日本人,是公认的军事专才;而且此公职低资浅,属于破格提拔,罗斯福要用的就是这种既有能力又感恩的主。但是,老罗也有打眼的时候。理查森一走马上任。就竭力反对总统把太平洋舰队部署到珍珠港的计划,为此他两度亲赴华府陈情,要求把舰队撤回西海岸。据他半辈子的研究,此等部署等于把舰队供手送给日本人。战区将领“质疑”总统兼总司令,这还了得。罗斯福当即运作人事。次年2月,理查森奉调回国,换了个闲差,时距这位军界红人上位不到一年。不幸的是,同年底,日本人就兑现了理查森的预见。尽管如此,整个二战期间,这位美国海军头号“日本海军通”始终被罗斯福排斥在核心圈之外。  相似文献   

11.
1941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次海上会战中,由于助战的德国飞机事先发现了远程奔袭而来的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舰,遂立即通报“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巡洋舰占领有利攻击位置,将“胡德”号战列舰一举击沉。  相似文献   

12.
可以说不虚此行从新奥尔良到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湾,再北上中部的密西西比州,参观著名的“阿拉巴马”战列舰博物馆不失为此行最令我们难以忘怀的旅程。虽然在“阿拉巴马”战列舰博物馆我们只待了一天,但可以说不虚此行。“阿拉巴马”战列舰公园不愧为美国境内最好的军事博物馆。到了阿拉巴马,不到莫比尔湾参观“阿拉巴马”战列舰公园,是游客遗憾终身的事情。“阿拉巴马”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一员,弦号为BB-60。其姊妹舰包括“南达科他”号(BB-57)、“印第安纳”号(BB-58)和“马萨诸塞”号(BB-59)。如今,昔日威风凛凛的南…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出于当时国家安全政策的需要,美国国会通过了将“艾奥瓦”号和“威斯康辛”号战列舰重新入役的法案。这一法案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从那时起,是否让战列舰重新服役,就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以美军海上火力支援协会(USNFSA)为主的支持者,一直在为让两艘“艾奥瓦”级战列舰重新  相似文献   

14.
<正>战斗中的使用北非和地中海战区1942年6月21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与罗斯福总统的战略会议中,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得知托布鲁克要塞最终被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攻陷的消息。罗斯福问道:“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们?”丘吉尔回答说,北非的英军迫切需要新型“谢尔曼”坦克和新型M7 105毫米自行榴弹炮,罗斯福随即表示同意提供这些装备。由于英军坦克部队在与非洲军团的作战中面临战术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舰,是美国二战中的一艘重型巡洋舰,被罗斯福总统命名为“国舰”,先后参加过10次左右的战斗。二战快结束时,是它把首批原子弹部件从美国西海岸运往西太平洋,为原子弹轰炸日本  相似文献   

16.
咨询园地     
读者梁灼华说他是一个航模爱好者,对二战时的舰艇更是情有独钟。在众多的舰种中,他非常喜欢战列舰,是个绝对的“巨舰大炮”主义者。他来信询问法国“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的建成年月?战术技术性能、武器装备与参战情况及其结局?“斯特拉斯堡”号战列舰于1934年11月开始建造,1936年12月下水,1939年初编入法国海军舰队服役。标准排水量26500吨,满载排水量35697吨,舰长(水线  相似文献   

17.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6):53-55
坐落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二战期间由罗斯福总统亲自倡议,于1943年创建成立,因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而闻名于世。这里云集了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成立初期,由于正处二战期间,劳动力短缺,美国政府专门从地方技术人员、科学家、大学生等大量招募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特种工程特遣队,称之为“穿军装的科学家队伍”。  相似文献   

18.
“巨舰大炮”的没落与“三剑客”的兴起 战列舰,亦称“战斗舰”。是装备有多座大口径舰炮和较厚装甲、主要在远洋活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其在海战中,通常是多艘舰列成单纵队战列线进行炮战,因而得名战列舰。 在世界海战史上,战列舰曾是舰队的主力舰和海上编队的核心力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战列舰被人们公认为是海军和海上霸权的象征。“巨舰大炮”时  相似文献   

19.
法国海军起步较晚,但水面舰艇装备发展颇具特色,特别是早期战列舰在战舰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大炮巨舰主宰海洋的时代,法国海军战列舰为其争夺海上霸权、确立海军强国地位奠定了牢固基石。风帆时代战列舰的溉念起源于16世纪,提到“战列舰”,人们会自然联想起“战  相似文献   

20.
马庆恒 《国防》2006,(10):82-82
局中人最容易迷恋眼前的利益,却往往看不到利和害的联系性,看不到同一事情所存在的“益损律”。因此,有时看来是取得了一个现实胜利,却在未来的道路上挖下一个陷阱;有时看来取得了一次战术上的成功,却在战略上帮了敌人的忙。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震动了世界。从战术上说,是日本海军创造的一个奇迹,是延续三年多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唯一的惊人之举。然而,一旦回到战略上分析,珍珠港事件对日本却是一次失败。一方面,美国海军在日军的沉重打击下看到了海战的演化,从此美军不仅甩掉了一批旧战列舰的“包袱”,还把正在建造的战列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