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熟知世界空战史的人都认为世界上第一位黑人战斗机飞行员是二战期间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福斯克吉·艾尔曼。然而,美国空军军史博物馆2月24日解密的档案会告诉你:事实不是这样!世界上第一位黑人战斗机飞行员比这还早25年。他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法国飞行团服役、获得过法国最高国家荣誉勋章的战斗英雄埃格尼·雅  相似文献   

2.
法国是世界上恐怖活动颇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较早成立特种作战部队的国家。其特种作战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刚刚结束时。1946年,在戴高乐将军亲自批示下,法国成立了第一支特种部队,即伞兵突击师,后来改称第11空降师。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法国又先后组建了多支各具特色的特种作战部队,不断地完善了特种部队的编制体制。  相似文献   

3.
张开善 《国防科技》2006,(10):89-96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地区新疆的罗布泊大荒漠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个震惊全球的时刻,距离今天已有40多年。40多年来,有不少人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首次核爆炸试验成功,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此举对于打破核垄断,抵御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家的安全富强,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那么,在这一历史性重大贡献中,那些为此以身许国,舍身忘我,奋力攻关,功盖千秋的科学家们。自2000年以来,当年和我一起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同事…  相似文献   

4.
在二战期间,苏联与英美是盟友,苏联广泛接触了英美两国建造的水面舰艇,对他们的舰船设计思想、使用思想有所了解。依据这些经验,苏联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自己的舰船设计思想。"斯维尔德洛夫"级(68bis)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是苏联二战后建造的第一批大型水面舰艇,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火炮巡洋舰。"斯维尔德洛夫"级总长210米,宽22米,标准排水量13600吨,满载排水量16400吨,远超过了《华盛顿条约》中对轻巡洋舰的限定。但该舰主炮口径为152毫米,在二战后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7日至9日,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二战及其遗留问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央电视台等30多个军地单位的7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二战对战后世界格局和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二战遗留问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及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观点,为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一、…  相似文献   

6.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说:“市场经济没有科学的话,是永远走不到前面去的.”他主张,经济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德国的工业和科学在二战期间几乎全部毁灭,但是他们着重工业和科学同时发展,经过几十年,现在他们的工业是一流的,而且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2003,(4):53-53
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是由二战期间多支在敌后作战的非正规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美军最早的一支正规特种作战部队于1942年7月9日在蒙大拿州成立。二战结束时,美军已拥有5支这样的突击部队。1942年6月,战略情报署(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成立后,在地中海、北欧以及缅甸、印度等地设立指挥机构,领导特别行动队开展特种作战。1945年6  相似文献   

8.
席康 《军事历史》2005,(2):18-23
作为二战时期德军装备的第一种滑翔机,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参加了德军空降部队在二战期间的绝大多数重要军事行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二战期间,为迎头赶上西方国家的核武研发步伐,争取核科研优势,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苏联当局出台了历史上著名的"核计划"。苏联"核计划"是指以原子弹研发为核心的苏联核能发展规划。该计划始于1942年9月28日苏联国家国防委员会颁布"关于组织开展铀工作"的决议,止于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4,(11):84-84
●11月01日1911年11月1日,意大利飞行员加福蒂驾机对北非的土耳其军队投掷炸弹,从此揭开使用飞机进行地面轰炸的序幕。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第一任院长是郭沫若。中国科学院集中了我国各方面杰出的科学家,是我国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中心,也是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埃尼威托克岛试爆,试验是在高度保密的状况下进行的。●11月03日1958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2号”,并首次承载了地球动物——小狗莱卡。莱卡于六天后死亡,原因是储备的氧气不足,但由此证明哺乳动物在太空…  相似文献   

11.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相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间只有32个月,发展速度比美、苏、英、法四国都快。这在世界上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特别是法国,当年戴高乐总统曾经把原子能总署的官员和主要科学家叫到他的办公  相似文献   

12.
"长岛"号是美国海军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它开创了护航航母这一独特的舰种,继"长岛"号之后,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124艘护航航母,这些轻型、廉价但是颇为实用的舰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长岛"号原名"莫麦克梅尔"号,于1939年7月7日开工,当时是一  相似文献   

13.
张刚 《国防科技》2006,(5):79-81
1945年到1990年的冷战时期的海军水雷战由两个相互冲突的主要海军实体苏联和北约控制。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践使他们的作战行动和技术走向成熟。在二战中,德国的雷区大大抑制了苏联海军的军事行动,因此后来苏联抓住了大量的德国水雷战专家,以便搞清楚德国人使用水雷的绝招。实际上,冷战期间苏联的大多数水雷和水雷战术直接借鉴了二战期间德国的水雷和战术。而且,苏联保持了世界上最大的水雷战和反水雷部队。北约也非常重视水雷战,但是在二战期间德国海军是北约的手下败将,因此北约不去研究德国海军的水雷战。不过,北约海军集中了很…  相似文献   

14.
1964年10月16日,西北大漠一声巨响,腾空而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对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奠定我国大国地位影响极为深远。随后,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15.
1949年8月9日黎明时刻,前苏联在本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引起了美、英等国家的一片惊慌。人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元气大伤,满目疮痍,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将原子弹研制成功。由于前苏联是个封闭型国家,并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多少年来,人们无法知道苏联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究竟是怎样造出来。许多专家做了多方猜测,也只能讲出一些点滴内容。1950年1月,《纽约时报》报道,据美国麦克考密克专家判断,苏联进行的首次核试验是一颗利用核材料钚-239制成的原子弹;1950年6月,《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航空航天史有很多世人无法解释的谜团,其中最大的谜团就是二战之后,美国军方曾急不可耐地要探测土星,而且制定了庞大周详的太空探测构想——"俄丽翁计划"。土星距离地球有12亿多公里,就是光速也要走上一个多小时。美国科学家设想的火箭重达万吨,以800颗核弹为动力,估计用三年的时间抵达土星——  相似文献   

17.
“曼哈顿工程区”,第一颗原子弹的发祥地 1943年初,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农校,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了。数千名建筑工人、科技人员,包括世界许多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如意大利的里科·费米、布鲁诺·曼西,丹麦的尼尔斯·玻尔,匈牙利的约翰·冯·纽曼和爱德华·泰  相似文献   

18.
博林 《军事史林》2004,(1):48-49
1.使用核武器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 一般人认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尤其是美国人有这种观点.但是有些美国将领却不这样认为,例如二战期间的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表示,日本已经失败了,投掷原子弹没有必要,美国不应该用原子弹来吓唬世界舆论.使用原子弹不必要,其杀伤力太大.  相似文献   

19.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 ̄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紧接着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原子弹。当时的世界战争形势是,德国法西斯已被盟军打败,被迫投降,日本正在作最后抵抗。毫无疑问,日本将是当时原子弹轰炸的目标,但是,对日本是否使…  相似文献   

20.
郭华 《环球军事》2011,(2):56-58
死魔室是二战期间苏军反间谍的重要机构,这一名称来源于“让间谍去死”的俄文音译,也称为除奸部,是苏维埃红军反间谍机构的延续。1917年12月苏维埃成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建立了全俄肃反委员会特别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