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7年夏,《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均以“打捞名舰”为题刊发了一条消息:“中日甲午海战沉舰‘致远’舰打捞工作,即将于1998年4月正式开始,整个打捞工程将于1999年全面展开。”此后,中国文化研究所、辽宁省东港市政府等有关部门为打捞“致远”舰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
徐辉 《政工学刊》2008,(4):55-56
以人为本,最早出自中国古代的《管子》一书,后来《贞观政要》等书中也用过,都属于“民本”思想的范畴。可以说,作为主要以人为对象的人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不乏对人之地位的深刻认识。然而,当代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以《武警年鉴》原始资料为基础,从三个阶段简述武警部队“忠诚卫士文化”建设的历程:以武警部队重新组建为标志,忠诚卫士文化建设进入自发发展时期;以“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为标志,忠诚卫士文化建设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以《武警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纲要》颁发为标志,忠诚卫士文化建设进入有意识地打造品牌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07,(6):43-44
叶利钦走了,他昔日统治下的俄罗斯人感情极为复杂。有人说他是俄罗斯的功臣,当苏联体制模式“走进死胡同失去动力之时”,毕竟是叶利钦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并实践自己的主张;也有人指责他,说他对俄罗斯是戴罪之人,他一手埋葬了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前苏联。在叶利钦身上真是集中了太多的矛盾。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的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06,(6):41-42
4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至此,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稳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阶段。为了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中国作了哪些积极的努力?美国是如何调整对华战略的?布什政府为什么会积极地调整对华政策?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6.
郑国梁 《国防》2005,(8):25-26
1950年,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台湾问题从此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之间最大的争议问题。随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签署,“台湾地位未定”论已经寿终正寝。然而,“台独”势力却想借尸还魂,不仅恶意攻击抗日战争结束前明确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文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说什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是“没有正式法律效力的战时宣传文件”,《开罗宣言》在“本质上是新闻稿”,“事实上连一张新闻稿都不如”,企图否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性质和法律…  相似文献   

7.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古代“六经”之一。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曾提到,“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古人有“书以道事”之说,《荀子·劝学篇》称之为“政事之纪”。司马迁也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书中保留了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近年来高等院校新增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从教学实践、军校学员理论基础和思想实际出发 ,对军校统编《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中有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内容提出了看法 ,认为在已有内容基础上 ,应补充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文化源泉”论题的阐述。文章从四方面论证此观点  相似文献   

9.
黎明前     
孙益祥 《环球军事》2013,(15):71-71
尼古拉斯·贝斯特曾在英国近卫步兵服役,并在伦敦当过记者。他的《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以一战为题材,去年推出的新作《二战最后五天:欧洲亲历者讲述的故事》,该书中译本于今年问世。1945年4月28日至5月2日,随着盟军推进到德国和意大利境内,法西斯主义者失去了对其民众的铁腕控制,圣索里尼被处决,希特勒自杀,柏林沦陷,全世界都开始了解到欧洲的情况究竟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作者将几十位著名人物讲述的故事糅合在一起,包括基辛格、辛德勒、奥黛丽·赫本和《铁皮鼓》的作者冈特·格拉斯等,让人们从全新的视角看欧洲战区,他也因此成为一名精通二战“最后日子”的专家。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05,(12):26-26
11月19日至21日,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进行了他任内的第3次中国之行,这是一次举世关注的中美元首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布什总统表示赞同,并表示欢迎中国经济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说,中美关系随着这次布什访华以及暂定的“明年早些时候”胡锦涛访美,渐入佳境。请看本刊根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的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1.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3,(2):F0003-F0003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军械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2008年荣获教育部“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其宗旨是展示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装备建设人才,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国防现代化服务。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军事装备领域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员,以及具有相当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等。一、征稿范围  相似文献   

12.
自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美国为了让台湾海峡两岸长期维持不战不和、不统不独的局面,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一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耍两面派手法,频频向台湾出售武器装备。 按照中美“八一七”公报,美国在对台军售问题上向中国作出承诺:美国在售台武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  相似文献   

13.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3,(5):F0003-F0003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军械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2008年荣获教育部“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相似文献   

14.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3,(3):F0003-F0003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军械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2008年荣获教育部“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相似文献   

15.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2,(1):F0003-F0003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军械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2008年荣获教育部“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相似文献   

16.
梦碎美利坚     
周小平 《政工学刊》2014,(11):92-92
周小平作品 作者简介:周小平,网络作家,代表作品有《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你的中国你的党》《我们的英雄都去哪儿了》《只有群众路线能避免白色文革和大动荡》《美国对华文化冷战的九大绝招》等。“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小时候每当听到这句歌词的时候,我就知道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又开始演了。  相似文献   

17.
陈溪 《环球军事》2014,(24):67-67
“它描绘了成百上千万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史,以及战争如何促使现代中国崛起。这本书揭开了行将被人遗忘的历史记忆.为人类史料的丰富和完整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如此高度评价的就是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的新作《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这本书一出版即引起西方世界极大反响,赢得多国媒体的盛赞,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甚至称其为“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人,自然深刻领会中国兵家兵法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与发展。在国防建没中,他们的海军利用地形之利,准备未来的反潜作战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9.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06,(3):53-53
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学员们的感受却是丰富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兵团建设》写意 7天里,我的笔触没有我的感受丰富,我想在《兵团建设》举办培训班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意”——关于兵团与团场,关于杂志与写作,关于编辑与通讯员……而《兵团建设》中美的细节就像一粒粒璀璨的珍珠。我把珍珠串成一个整体,以表达喜爱之情:《兵团建设》的《特别策划》让我们倾听《建设之声》,在《要事评说》中走进《建设专稿》细读《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新型工业化之路》。打开《文明窗口》,拉近《建  相似文献   

20.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是一位对中国、特别是对蒋介石的发迹地黄埔军校十分感兴趣的著名记看。1955年3月19日,他到台湾访问了正在养病的蒋介石,蒋向他介绍了自己“为了建立中国统一政府的漫长斗争生涯”,其中谈到黄埔军校。蒋对办兹贝格说:“黄埔时期,我有许多杰出的学生。”并指着一位台当局要员说:“他就是黄埔三杰之一,我的前‘交通部长’、现‘总统府国策顾问’贺衷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