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 《环球军事》2013,(23):14-15
据日本《产经新闻》11月7日报道,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成立“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相关法案,理论上说,这个机构的地位相当于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二战结束之后,在日本这算是第一次出现类似的机构,因此很多媒体就会联想到,这是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建立军队的前奏。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6日10时30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这是继小泉纯一郎之后,时隔7年日本在任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此举引发国际社会,特别是中韩强烈不满和抗议,美国也首次表示“失望”。可以说,安倍此次参拜是蓄谋已久之举,是其加快推动右倾化的必然一步,其实质就是要为东京审判翻案,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历史,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果及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3.
“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舰,是美国二战中的一艘重型巡洋舰,被罗斯福总统命名为“国舰”,先后参加过10次左右的战斗。二战快结束时,是它把首批原子弹部件从美国西海岸运往西太平洋,为原子弹轰炸日本  相似文献   

4.
王伟 《环球军事》2014,(15):54-55
7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澳大利亚期间,澳总理阿博特不仅对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表示支持,还称“日本是澳大利亚在亚太维护和平、繁荣与法治的伙伴”“澳大利亚人对日本人战争中的技能与使命必达的荣誉感相当钦佩”,以及“日本是国际一等公民”。此番言论随即引发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5.
伴随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日期的,艋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领导的执政党已经有所行动,以实现诸如构建可以直接向首相官邸报告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安会)等长期寻求的国家安全目标。组建日本国安会并不是一个新生概念。事实上,在安倍首次担任首相期间,他就曾着手推动在首相官邸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美国风格,十分类似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集权机构。与此同时,安倍强调政府机构在国家安全议题上所承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刚 《环球军事》2013,(11):18-20
自再次当选日本首相以来,安倍晋三频频参加讨论修改宪法的专家会议或者执政党对策会议,对以和平发展为基调的国内外善意劝诫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地张罗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并以一系列言行不断展示强硬,表明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加紧摆脱“和平宪法”束缚,加快谋求军事大国的倾向,这对于日本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刘庆 《环球军事》2013,(2):20-22
近日,日本《周刊现代》副主编近藤大介刊文称,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以自己第一届政权时期的外务省外务次官谷内正太郎为中心,努力统筹“自由海洋之弧”新构想。明眼人立刻可以看出,这既代表又一个新名词的诞生,更代表日本外交政策的又一轮调整。究其实质,这更像一个主要针对中国的“遏制之弧”,反映日本这个“海洋国家”的总体心态开始从满怀激情走向空前阴郁。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政府的外交战略构想多如牛毛,几乎每隔一个时期就有新名词出台,让世界看得目不暇接。但这些构想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以地缘政治为基础,以价值观外交为中心,而最终以遏制特定对象为目标。如早在2006年11月,时任第一届安倍政权外相的麻生太郎就在演讲中同时提出了“价值观外交”和“自由与繁荣之弧”概念,企图将欧亚大陆周边所谓“新兴民主主义国家”连成带状。其后,安倍晋三又在此构架下重点推进“四国价值观同盟”或者叫“民主国家联盟”,并在任内取得一定进展。就在去年12月底再次上台执政后,安倍晋三迅速与周边数国元首电话沟通,以实现其“不能仅把眼光盯在双边关系上,要纵观全球,拟定战略”的夙愿。  相似文献   

8.
这一改变还体现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本人极度个人化、偏执、自相矛盾,甚至精神分裂式的执政理念,他试图在日本推行所谓的“积极的和平主义”。这意味着即便当前仍是美国的准保护国的情况下,日本依然寻求在构建针对中国的区域和全球准军事同盟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成为领袖。  相似文献   

9.
“岛链”的由来岛链一词最初源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二战之后为了扼杀、封锁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提出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1950年1月12日,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1951年1月4日,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进一步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是一个超级海军强国,二战期间,悬挂膏药旗的日本军舰曾在太平洋上横行一时。日本军国主义凭借海军侵略了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就连当时号称海军强国的美国和英国都吃了它不少苦头。二战后,虽然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但经战后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如今已拥有了一支舰艇数量颇为可观的海上自卫队力量。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数目及吨位在世界上只能算中等水平,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反潜作战能力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由30余艘主力驱逐舰组成的“八八”舰队。  相似文献   

11.
辞旧迎新之际,以“短命”著称的日本政权又进行了一次更迭。日本第95任首相野田佳彦结束了他仅仅16个月的任期,前首相安倍晋三在7年内第二次执掌政权。然而,新首相上台并没有给日本带来新的曙光,反而将日本引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心的危险境地。表现之一:安倍晋三上任前后就曾多次表示,希望在任内强化日美同盟,扩大日美合作,近日还指示防卫大臣小野寺“积极与美国沟通,修改1997年时制定的日美防卫指针。因为安倍认为原先的指针“已经不适合目前东亚地区的现状”。表现之二:1月7日,安倍内阁召开自民党国防会议,决定将在2013%预算中增加防卫预算。这是日本事隔11年首次增加军费,而军费追加的部分将主要用于扩充陆上自卫队人员,增加陆、海、空自卫队武器装备。在会上,安倍内阁还决定于2013年年内修改现行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表现之三:安倍及其领导的日本自民党在2013年第一个工作日高调合唱《君之代》。众所周知,《君之代》是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前的实际国歌,是昔日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象征。安倍此举在国内外引发了人们对日本政治向右翼倾斜的担忧”。更有甚者,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根据安倍晋三的旨意,防卫省和自卫队正在研究对进入钓鱼岛附近空域的中国公务机和军机实施“曳光弹射击警告”……安倍政府的这些新举动,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国内民粹主义,加速右倾化,在意识形态和宣传上做文章。比如,安倍政府不断向媒体放话要摒弃“河野谈话”与“村山谈话”,“修正”日本政府关于侵略战争和慰安妇历史的立场,恣意推崇被亚洲民众视为军国主义象征的歌曲《君之代》。另一方面是企图加速朝着军事化的目标迈进。比如,在钓鱼岛海域公然与中国巡航公务船和飞机对峙,宣布要修改日本防卫大纲,扩充兵力、军备和国防预算等。  相似文献   

12.
台湾现役驱逐舰舰名都带“阳”字,而所有这些舰都是从美国转来。二战末期,盟军在欧洲开辟的战场进一步扩大,美军对从本土跨越大西洋运送物资的依赖性更大,而德国潜艇部队对海上运输线的破坏更加疯狂。美国在这一时期加紧护航驱逐舰的建造,“基林”级、“艾伦·萨姆纳”级、“弗莱彻”级等一大批高速驱逐舰从1943年起相继服役。随着二战结束,这些参战不久的驱逐舰和一些正在建造、下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向罪恶累累的战犯顶礼膜拜,加速开动历史倒车。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人类黑暗的过去。如何面对这幕黑暗与丑恶,却出现鲜明的对比。世界曾肃然起敬:43年前的冬天,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黑衣肃容,双膝跪倒在华沙犹太人遇害者纪念碑前。世界如今侧目而视:43年后的冬天,安倍作为日本首相,趾高气扬、大摇大摆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声称“向为国家战斗和牺牲的英灵致以哀悼之意”。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4日,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正式成立,并召开了首次会议。它效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创建,主要负责研讨日本中长期战略,进行有关日本外交、安保以及危机管理的决策,由首相安倍晋三任主席,常设由首相  相似文献   

15.
去年入冬以来,河南省会郑州、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和其他部分城市一些商家的柜台上,相继摆上了一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使用过的战舰模型。这件事立即在国人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很多人都在发问,中国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言犹在耳,日本侵略者在“二战”期间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伤害还没有完全消除,日本“大和”号竟然“登陆”中国,中国人民能接受这个现实吗?  相似文献   

16.
林亮亮 《军事史林》2008,(11):28-29
捷尔任斯基是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的创始人和首任主席,“契卡”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俄联邦安全局的前身,因此捷尔任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情报之父”。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学领域知名学者布热津斯基曾在他的名作《大棋局》一书当中暗示过亚洲一定是美国的利益所在,但不一定能成为美国的核心利益,理由是欧洲的存在和中东利益。多年来,美国一直都将战略重心置于欧洲,这是二战后经过美国各界多次“讨价还价”后所形成的妥协格局,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准则。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代表着两极体系的终结,然而后来的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却在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对其他国家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诸多“培植”,这种膨胀让美国始料未及。奥巴马总统所正在推行的“重返亚太”,这到底划不划算?  相似文献   

18.
“班布里奇”号导弹巡洋舰是美国继“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之后的第3艘核动力水面舰艇。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大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在军备上也展开了竞赛。当时的苏联偏重于空间技术的发展与潜艇的发展,而美国则偏重于在二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航空母舰的研制与建造。二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国防科技》2002,(3):70-72
2001年11月2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三艘军舰启航,前往印度洋支援美军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与11月9日先期出发的另外三艘战舰在印度洋会合,共同承担美军的海上补给和运输任务。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首次“在日本以外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向海外派兵的行动,在二战后日本海外派兵史上开创了一个先例。  相似文献   

20.
史放 《环球军事》2010,(8):60-61
在世界军用飞机发展史上,有多种飞机都以“闪电”命名,比如二战中美国的P-38“闪电”式、战后英国的“闪电”式超音速战斗机以及最新式的美国的F-35“闪电”,等等。而在所有这些名为“闪电”的战机当中,有一种飞机颇具划时代意义,那就是德国于二战后期设计制造的阿拉道Ar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