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春,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中,我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迅速歼灭了国民党最后残存于大陆的胡宗南、白崇禧等集团,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祖国大陆。现在,学习和研究这一方针,对指导今后作战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广西追歼战     
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进行的广西战役,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后,我军在广西境内和广东省西南边境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追歼战。这次战役,歼灭白崇禧集团及广东行署余汉谋残部共17万余人,解放了华南大陆全部地区,并为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是中国大陆最后解放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社会历史等原因,西南地区的土匪暴乱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而且人数多,规模大,地域广,蔓延迅速,来势凶猛。西南军区部队剿匪作战极为艰苦,持续时间长达4年之久。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制定的"军事打击,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结合的剿匪方针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最终取得了剿匪斗争的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4.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1948年早春,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充分发挥新式整军的威力,运用围城打援战法,在陕西宜川及西南的瓦子街地区(属黄龙县),歼灭国民党整编第29军1个军部、整编第27师、第90师2个师部及5个旅,共计3万人,是为宜瓦战役.宜瓦战役是西北野战军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经过此役,解放军打开了向渭北平原国民党统治区进军的门户,为继续南下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民党军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摊薄的战线则由此终于断裂.  相似文献   

6.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一) 1949年4月24日,太原战役胜利结束,华北地区基本解放。4月25日,中央军委为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加速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进程,决定华北野战军第18、第19兵团调归第1野战军建制,迅速由晋入陕,参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战。此时敌胡宗南集团惧怕被我军围歼,主动放弃西安,撤向秦岭以北渭河以南一线,企图与青海马步芳部、宁夏马鸿逵部(简称“二马”)相配合,以陕中、陇东为防御重点,屏障西南,迫不得已时则退据陕南、川北。鉴于胡宗南集团已全线撤退,彭总当机立断指挥第1野战军主力展开追击作战,先后解放了咸阳、周至、武功、扶风等地,5月20日解放了陕西省省会西安。  相似文献   

8.
王贵 《军事历史》2006,(7):21-28
康藏情报站先遣进军西藏 1949年10月党中央指示西南局、二野承担解放西藏任务时,二野司令部情报处柴成文处长就着手筹划解放西藏的情报工作事宜。当时二野司令部情报处在向大西南进军中,设有两个情报站。一个是湖北宜昌的四川情报站,一个是湖南长沙的贵州情报站。情报处决定在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我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四十周年。渡江战役是解放全国大陆决定性的一次大的战役。其战役之所以迅速取得胜利,这与我军在战役中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杰出的指挥艺术分不开的。本文拟就我军渡江作战指挥艺术,谈一些我们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1.
追歼白崇禧三次大较量温瑞茂,孙学敏在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国民党军白崇禧桂系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之一。抓住和歼灭该部对加速解放中南地区及提早结束全国战争都具有重要意义。白崇禧一生戎马,善于用兵,素有“小诸葛”之称,毛泽东谓之“中国境内第一个...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历来十分重视“人心”这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指出:“打仗的胜败,不决定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心。”(见毛泽东起草的《刘伯承陈毅两将军向黄维兵团的广播讲话》)在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举行的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在兵员数量敌众我寡、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条件下,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徐州战略重兵集团55.5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伟大胜利。这次战役,加上济南、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作为中国入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不仅在作战指挥上达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在针对战略决战的特点,对军民进行政治动员的伟大实践中,同样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4.
成都军区于今年9月22日至23日,举行纪念建国暨解放西南40周年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军内外史学工作者等共百余人,提交学术论文40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上将在会上讲了话。与会同志根据近年来新发掘的史料,对解放大西南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我军的作战方针、军事部署、政治工作、后勤工作、统战工作、瓦解敌军工作、军事  相似文献   

15.
1949年2月至1950年5月,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追击(亦称"向全国进军"),是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中下游以南、汉水以北至潼关、澄城、定边、归绥(今呼和浩特市)以西及太原等地的国民党军展开的。在历时一年多的过程中,前进数千公里,争取起义、投诚、改编和歼灭国民党军及其土杂武装310万人,解放了全国大陆(西藏于1951年和平解放)和舟山群岛、海南岛及万山群岛等沿海岛屿,仅剩台湾省及南海诸岛等尚待解  相似文献   

16.
(一) 1949年的初冬,第46军第136师在衡宝战役结束后,集结在湖南金兰桥地区休整,准备入桂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11月21日,突然接到军部急电,令第136师急速进军湘南,参加湘南地区的剿匪战役。  相似文献   

17.
1949年秋,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暂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向中南进军过程中,为歼灭国民党在中南地区的余汉谋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和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在战役的部署和指挥上曾有过三次意见分歧。这段历史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个人所见,就此问题探讨如下。一、产生意见分歧的历史背景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进军以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湘赣战役实行战役战术的小包围、小迂回,未能抓住白崇禧集团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即“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的方针”,歼灭白、余两集团,解放广东、广西。林彪椐此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相似文献   

18.
名扬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歼灭国民党军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其中国民党军80多万人参战,人民解放军60多万人参战,另外,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相似文献   

19.
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八年中,山东抗日军民共作战2万6千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到抗战胜利结束时,除济南、青岛等几个大城市外,山东已经全部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20.
民兵在对敌斗争、战备执勤、发展生产、扶贫致富、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治安、巩固国家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配合作战 40年来,民兵先后参加了解放沿海岛屿、剿匪、追歼残敌、炮击金门、歼灭小股武装特务、抗美援朝和中印、中苏、中越边境和西沙群岛自卫还击作战。仅1979年以来,先后动员民兵100多万人,配合部队作战和独立作战330次,毙伤敌900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