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解放战争研究领域内,关于渡江战役的阶段归属问题曾经产生过十分激烈的争论,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两种完全无法兼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渡江战役是具有战略决战性质的一次大的战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转入战略追击的第一个大战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渡江战役的许多表面现象极具迷惑性,误导了部分同志.如果能够透过表象把握历史的本质,自然就能够对渡江战役的阶段归属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江山岛登陆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对近海敌占岛屿实施的诸军兵种联合登陆作战。战前受命临时组建的浙东前指,开创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联合型指挥机构,其运筹帷幄、决战决胜的谋划指挥艺术,堪称战争史上的杰作,对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我军各级战役机关的联合素质留下了丰厚借鉴与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3.
杜希国 《环球军事》2014,(3):113-113
刘伯承元帅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素有“川中名将”“军神”之称。他指挥的巨金鱼战役,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军打通平汉路的计划,有力配合了华东解放军在鲁南的作战。在这次战役中,刘伯承的作战指挥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渡江战役胜利40周年,由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战史组、工程兵指挥学院、通信指挥学院、南京炮兵学院、南京军区三界合同战术训练中心等联合发起的渡江战役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9日至22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军事科学院、南京军区、陆军指挥学院、军事教育学院、后勤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等20多个单位的教授、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共76人与会,提供学术论文46篇。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以及有关院校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就渡江战役的军事理论、战略决策、指挥艺术、战役协同、兵种运用、各种保障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5.
渡江战役是带有战略性质的又一次进攻战役。战役的时间长,正面宽、纵深长;既有强渡江河,又有运动奔袭,也有城市围攻;两个多野战军协同作战,三大战略区直接支援;指战员多来自北方,对水上行动和江南气候不适应,这些都给后勤保障带来诸多难题。但是,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战役总前委的指挥下,经广大军民艰苦努力、战役的后勤保障任务胜利地完成了,在我军后勤的光辉史册上又续写出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海军的实践证明,民船已经成为海战的第二支海上重要运输力量,对于弥补海上兵力不足、赢得未来海战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军曾在渡江战役和解放沿海岛屿的战役中动员大量民船,为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但现行国防动员机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海战条件,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2、第3野战军全部,第4野战军一部,以及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20万人,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同志组成的总前委精心组织指挥下,在西起湖北武汉,东至上海.北起长江北岸,南迄福建建阳的广阔战场上,举行了著名的渡江战役。歼敌11个军部、46个整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大城市及其他广大地区;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这一战役,是在敌弱我强的新形势下进行的,与我军以往所进行的战役有着许多不同的新特点。中央军委、毛泽东和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在指挥这一战役中,表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8.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也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毛泽东四渡赤水指挥艺术昭示出获得信息优势与制信息权决定着战役战斗的胜负;高度机动是化解敌方优势,赢得战机的重要环节;高超的指挥艺术造就军事斗争奇迹。它对打赢劣势装备下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渡江战役的作战部署是逐步形成的,其间因采纳了粟裕的合理建议几经调整而日臻完善,从而在决策指挥层面为人民解放军夺取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第三野战军的渡江作战是整个渡江战役的重心,“由南京两翼重点突破,东西对进,截断京沪和京杭路,围歼逃敌”这一渡江作战部署,正是粟裕等人关于渡江战役构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全军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的今天,迎来了震惊中外的伟大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40周年。重温驾驭这一伟大历史飞跃的将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指挥艺术及功勋,令人难以忘怀,催人奋进!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我军在4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精锐部队等154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基础。关于这次战略决战胜利的伟大意义,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就预言:“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  相似文献   

11.
刘伯承同志,从事军旅生活70年,他指挥过无数次战役战斗,撰写大量的军事论著和战役、战斗总结。这些著述,集中反映了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艺术、作战谋略和马克思主义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的光辉业迹。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和研究刘伯承的军事论著和军事实践,探讨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特点,对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的国防建设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这一战役在全国解放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与此相关的诸多文献资料、著作、论述以及当事人回忆也早已相继面世。然而,关于渡江战役的战略阶段属性、渡江战役两个内涵不同的名称、"总前委"全称的认定、渡江战役消灭国民党军番号等几个问题,时至今日仍有探讨以求共识,或抛砖以求深入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多认为渡江战役始于1949年4月21日,其中又以4月21日凌晨或晨居多。张国星通过考证,对上述说法提出异议,认为渡江战役开始的时间是4月20日晚7时或8时。根据是:(1)渡江战役时担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说:“渡江战役是4月20日夜里发起的。”(2)4月20日发起攻击是在渡江前就明确部署了的。总前委4月17日拟定的作战部署明确记载:宋(时轮)郭(化若)兵团以三十军于号(20)日黄昏开始攻击裕溪口、西梁山两地。中央军委18日的回电表示同意。(3)渡江战役是按预定方案和日期实施的。4月21日,总前委在呈中央军委的电文中说:“我七、九兵团自昨20时由石矾  相似文献   

14.
楚青 《军事历史》2001,(4):65-66
197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两位同志走访粟裕,请他谈谈黄桥战役。粟裕即席作了以下谈话:   黄桥战役是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性战役,也是华中新四军取得大发展的关键性战役。它包含了党内外、敌友我、军事与政治等诸多矛盾交叉,其中心是夺取华中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从作战指挥上说,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我军很难达到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战略上以少胜多、战役上以多胜少,甚至在战斗上也是以少胜多。因此,夺取黄桥战役的胜利,需要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指挥艺术。   当时我们对形势的分析:苏北,位于日军侵略中国的水路北岸,…  相似文献   

15.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1,(15):52-54
解放军首次渡海战役是哪一次?有人说是1950年4月国共内战历史上最后一场主要战役的海南岛战役,还有人说是1949年10月我军渡海作战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的金门战役。其实,我军真正的首次渡海战役,是鲜为人知的1949年8月解放山东长山列岛战役。担任这次战役总指挥的,就是赫赫有名、时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的许世友,并创造了我军陆军...  相似文献   

16.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人民解放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包括强渡江河、野战追歼和城市攻坚多种作战形式.毛泽东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成员的支持配合下,成功地指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战役任务,解放了国民党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沪宁杭地区.在指导渡江战役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战略指导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四点:第一,科学统筹,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全局谋划渡江战役;第二,善纳群言,充分发挥战场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捍卫国家利益,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第四,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改变城市攻坚方式,拓展军队职能.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全国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百万雄师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命令下,从不同地段向江南发起进攻。千船竞发,由此在长江不同地段上涌现出各自的“渡江第一船”,但从统一的进攻时间上来说,总又有万里长江上的“第一船”。对此,自渡江战役胜利之后直到今天,关于此话...  相似文献   

18.
枢纽是许多相关联的事物的核心,就象人的中枢神经,主宰和指挥人的一切活动。战略枢纽是关系战争全局的锁钥,战役枢纽是决定战役胜负的关节,这些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环节。研究怎样抓住战略战役枢纽的问题,是指挥艺术所探求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9.
在渡江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和战役总前委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战役指导,主要表现在:依据全国形势的发展变化,精心选择战役发起时机;从战略全局出发,确定战役方向和歼敌对象;依据敌情我势,确立战斗渡江和从最困难处着眼的指导思想,预筹对策;依据作战样式的转换,确立不同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术原则;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争取国民党军起义和投诚.  相似文献   

20.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最大战役.这次战役中,我军面对的是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精锐主力,总兵力达80万之众,仅坦克和装甲车就达300辆之多,显然,仅靠步兵是无法打赢这场战役的,我军能取得这场战役的全胜,取得歼敌55万5千人的巨大胜利,我军强大炮兵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