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战争需要新型的政工干部。新型政工干部培养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确保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基础上,着力强化信息素质、科技素质和军事素质的培养,增强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动员,是以增强国防信息能力特别是满足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目的,以动员信息资源为重点,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促使国家信息能力向战争能力快速、高效转化的动员组织和管理体系。从信息动员含义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主要目的是瞄准复杂电磁环境下打赢信息化战争突出信息化重点,依靠科技力量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制信息权能力而进行的动员活动,说明战争动员的核心已经转向信息动员。  相似文献   

3.
席巍 《政工学刊》2006,(10):53-54
信息化战场信息争夺激烈士气激励应提高信息控制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对信息的占有、控制的先机之权——“制信息权”已是高技术战争的主旋律,是赢得战争的重要条件。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士气激励应提高信息控制能力。(一)提高士气激励主体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里的激励主体即士气激励者,是指对官兵士气进行有目的地激发或调节的人,包括全体官兵,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者。他们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队士气的高低。信息战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作战平台,其战场是一个多维、立体的信息化战场。这就要求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军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随着军队网络建设的发展,军队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模式,军队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政工干部的信息素质必须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因此,必须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高度,充分认识培养和提高军队政工干部信息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琳 《国防》2005,(4):10-11
分析一下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孙子兵法》的谋略内涵和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有着惊人的相似。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处理、存储、传递信息。简言之,信息已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与信息化战争相一致,《孙子兵法》中军事谋略所运用的全部材料,恰恰就是信息。列宁说,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无论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西方人打仗,还是东方人作战,都有谋略的运用。重视谋略运用和谋略训练,也正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1.“致人而不致于人”———主动造势,信息威慑“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丁兆伦 《政工学刊》2009,(10):18-18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其核心支撑点是信息。以国际互联网创立为标志,人类社会正式步人信息时代。良莠并存、虚实难辨的各种信息,时刻都在考验着每一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对于形形色色的虚假信息,如果麻木地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就会愈演愈烈、持续发酵,轻者谣言四起、造成人心浮动,重者扭曲事实,走上事物发展的对立面;如果一味地封堵压制,  相似文献   

7.
(一)时代之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客观上需要提高政工干部的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知识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的财富。信息化战争要求军队必须成为人才密集型的群体。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必然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一体化联合”的趋势对我军政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政工干部要懂军事”的要求更具有特别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许路 《国防科技》2005,(5):80-81
从冷兵器时代至今,信息获取在军事斗争中就一直有其特殊的重要战略地位,而今,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的信息化战争,信息获取技术更是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技术基础。回眸世纪之初的美伊战争,不难看出战争中的“信息获取”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留给了世人许多的思考和启迪。一、夺取“信息优势”,谋求作战的先机以往的战争哲学是“以大吃小”,今天的战争哲学则是“以快吃慢”。在美国国防部1999-2002年财年《国防报告》对“信息优势”作了这样的界定:“信息优势是指保证己方不间断地收集、处理和分发大量信息,在把正确的信息以…  相似文献   

9.
沈大凯  王佑文 《国防》2008,(5):18-18
信息化战争中,制信息权是交战双方全力争夺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一制高点,谁就有可能赢得战争。与此相适应,统一组织和充分调动信息资源为战争服务,实现社会信息力向现实战斗力的转化,以满足夺取制信息权需要的信息动员就是战争动员的制高点。为此,我们应按  相似文献   

10.
陶曙明  王筑昆  刘军 《国防》2010,(9):41-43
大中城市作为区域范围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战略资源和战争潜力的重要基地,是未来信息化战争敌我角力的重点地区。大力加强大中城市国防动员应急应战能力(以下简称“双应”能力)建设,对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维护大中城市的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传祥 《国防》2006,(1):62-65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资源已成为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我军信息战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蕴藏于社会各领域中的信息资源,将是我们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补充。加强信息动员建设,提高信息支撑能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国防动员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信息动员的基本内涵(一)“信息动员”与“国防动员信息化”的区别。信息动员与国防动员信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息动员是指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夏前勇  李军  郑勇 《国防科技》2004,(12):61-64
纵观人类战争的历史长河,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作战力量的三大基本要素。在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中,物质和能量是主导要素,信息是辅助要素。而在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则上升为战争的主导要素,物质和能量转变为辅助要素。在信息化战场,战争不是为了获取或摧毁对方的财力或军力,而是为了掠取对方的信息。信息空间行动自由权广泛制约着陆、海、空、天等诸战场空间的行动自由权。没有“制信息权”,就没有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信息制胜”作为军事斗争的指导思想,把保持和夺取“制信息权”作为夺取制陆权、制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提出体系对抗建模方法,并研究如何建立体现“网络支撑、信息主导、体系对抗、多维联合、精确快速”等信息化战争特点的模型体系,以解决信息化战争仿真建模的关键问题,为开展陆军体系对抗模拟训练和作战实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战争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信息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提高我军信息保障能力关键在于改革信息保障体制、抓好信息保障动员、加强信息保障人才培养和强化信息保障训练。  相似文献   

15.
非对称作战素养是我军信息化战争提高打赢能力的必备素质,是对强敌实施灵活自主体系破击的必然要求,是古今中外战争以谋制胜的智慧结晶;指挥员必须要具备慧眼识敌的非对称作战功底、运筹全局的非对称作战灵性和巧施谋略的非对称作战智慧;各级指挥员需要在强化打赢信心中提升非对称作战能力素质,在细研经典战例中汲取非对称作战制胜因子,在强化战场设计与实战化对抗中锻造非对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情报信息是指通过一体化信息支持系统,将各种情报实体联为一体,实现情报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分发与使用的一体化。它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基础,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一、瞄准一体化战场组织情报信息收集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基于信息网络系统将诸军兵种作战力量融为一体的实时联动作战。战场维度的拓展广延,参战军兵种的增多,战场设施的庞大复杂使战争信息源空前丰富,决定人们要树立大情报的观念,瞄准一体化战场组织情报信息的收集。在以前的联合作战中,指挥员只要收集掌握一定地域内的陆、海、空情报信息就可以组织指挥作战…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战争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化战争,概括地说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形态。它是对现代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整体特征描述,并将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装备的发展、完善而趋向成熟。信息化战争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形态,主要反映在战争属性、战争要素的关系、战争的目的、过程与战法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网上战争     
人类战争在经过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向信息化战争阶段过渡。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作战,其核心部分是网络战。如果说,机械化战争打的是钢铁,那末信息化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打的就是网络。  相似文献   

19.
王辉 《国防科技》2002,(6):77-79
如果只看到信息化战争的“软性化”趋势,把对信息化战争的本质认识定位在“软战争”层面上,忽略了信息化战争的“硬性化”趋势也在日益增强的基本特征,那就会对信息化战争本质特点产生严重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20.
魏大林 《国防》2010,(1):58-59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冲突正从重点摧毁物理武器目标转向非物理的信息目标,从战时公开打击“有形”军事设施转向平时秘密攻击“无形”的信息设施;网络技术性能越先进,信息安全问题就越突出。近年来,武警部队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效,为部队建设起到了“提速、提力、提效”的作用,已成为部队创新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