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兵团建设》2006,(12):43-44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近百万兵力,分东、西、南、北4路进攻中央苏区,妄图消灭中央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被迫进行史称“长征”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作为苏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在实践中认识到临时中央推行极“左”路线的错误,抵制了要求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主张,与朱德等人领导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为长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为党和军队保护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长征初期,周恩来与李德等人作坚决斗争,作出了红军转兵贵州的决定,并对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后,周恩来坚决主张北上,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从1930年5月全国红军会议至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红军初步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但随着第三次"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左"倾领导人奉行积极进攻战略,强调通过所谓"正规战"夺取中心城市,红军的军事战略转变进入曲折发展时期.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正是这一时期阵地战和运动战两种正规战的典型代表.这两场战役,充分体现了红军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4.
褚银 《国防》2007,(3):64-67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时期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端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尤其是"朱毛"红军已不是地方一隅之事,而是发展到威胁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相似文献   

5.
东方军入闽作战是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在"左"倾错误指导下,为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而作出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东方军初次入闽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客观上扩大了中央苏区东部版图,促成"福建事变",为第五次反"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然"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不仅没能实现预期战略目的,反而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错失准备第五次反"围剿"的宝贵时间。东方军二次入闽,博古等人秉承共产国际的旨意,没能予19路军以应有的支持和帮助,变被动为主动,结果坐失良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渐成定局。  相似文献   

6.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时期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端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尤其是"朱毛"红军已不是地方一隅之事,而是发展到威胁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相似文献   

7.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时期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端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尤其是“朱毛”红军已不是地方一隅之事,而是发展到威胁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坚决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促成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领导红军坚持北上抗日,胜利到达陕北;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把陕北根据地变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进行抗日战争的前进基地。  相似文献   

9.
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总结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是红军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中国红军马列主义建军路线的形成,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是在由博古掌握领导权的中共中央执行"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历史背景下,经历的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场极为被动的战役,整个过程悲壮惨烈。经此一役,红军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此役后,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深刻吸取教训,纠正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党的革命航船从此乘风破浪,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远东局直接介入了1930—1931年中央苏区的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远东局密切关注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动向,研判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态势。指导中共制定反"围剿"的作战计划,并积极向莫斯科争取物资和人员支持。远东局还推动中央苏区调整经济政策以缓和同中农的关系,推荐毛泽东进入苏区中央局,干预处理"富田事变",试图为反"围剿"斗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过由于远离中央苏区斗争实际,也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总体上看,远东局对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的介入,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诸多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出现了三次不断升级的“左”倾错误 ,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反右倾扩大化 ,破坏了人民群众的民主 ;2 .庐山会议对彭、黄、张、周的错误批判 ,破坏了党内民主 ,尤其是最高决策层的民主 ;3.八届十中全会 ,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 ,“左”倾错误再度发展并主宰了党的基本路线。评述这三次不断升级的“左”倾错误 ,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的郝彭征在《中共党史研究》(双月刊 )第 4期上撰文说 ,在我党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左”倾错误 ,其中有四次曾被当做右倾或被称作形“左”实右、假“左”真左。如林彪集团覆灭后 ,在批林过程中认为林彪集团不是极左 ,是极右 ,因而只许批极右 ,不许批极左。再如“文化大革命”后期 ,“四人帮”集团继续推行极左路线 ,阻挠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粉碎“四人帮”后 ,许多报刊文章称“四人帮”的路线是“假左真右”。文章认为 ,这些本来都是典型的“左”倾 ,却被误认为是“右倾”、“形左实右”、“极右”、“假左真右”等 ,因而无一…  相似文献   

14.
在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党消除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对党的领导的影响,领导红军将士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实现了对各部队的统一指挥。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坚决捍卫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恢复完善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制度,有力彰显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行为范式,从而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得到了切实巩固。  相似文献   

15.
红军的政治教育,是红军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红军将政治教育作为立军的基点,建立健全教育的组织领导,明确教育的对象任务,精心设计教育内容,采取多种教育方法.红军的政治教育,虽然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但它在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地揭示了我军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褚银 《国防》2007,(7):78-81
就在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中央,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遭到否定的时候,时局发生了巨变: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蒋介石不顾民族危机,坚持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的反动方针,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后,又向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相似文献   

17.
就在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中央,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遭到否定的时候,时局发生了巨变: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东北三省;蒋介石不顾民族危机,坚持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的反动方针,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后,又向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  相似文献   

18.
正"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这首歌曲听来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面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领导给革命带来的巨大挫折,红军将士们仰望北斗,深深怀念在毛泽东正确领导下"红旗一展满地红""杀败蒋匪百万兵"的胜利光景。  相似文献   

19.
在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前,红一方面军和中共江西省行动委员会领导层内部对战略方针问题发生激烈争论.从1930年9月28日至10月26日,通过袁州会议、峡江会议、太平圩会议和罗坊会议,毛泽东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华,说服与会人员,最终确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这一战略方针后来不仅成为人民军队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利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有效指导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历次作战和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莫俊鹏 《国防》2006,(10):73-7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自己用鲜血和生命建立起来的中央苏区,在《十送红军》的凄婉歌声中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程。人们都知道,长征因失败始,而以胜利终。失败是因为毛泽东被剥夺领导权,胜利是由于毛泽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如果没有毛泽东参加,长征的结果会是怎样?中国现代史又该如何书写?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上,毛泽东差点儿被剥夺了参加长征的资格。差点失去参加长征的资格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路线开始了第三次在党内的统治。1933年初,因为无法在上海立足,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不得不将临时中央迁入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