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莫过于孙武,而享誉世界的军事著作莫过于《孙子兵法》。孙武和《孙子兵法》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不可缺少的军事家和兵书。2500年前《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但其兵书《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这一时期是《孙子兵法》注解的高峰时期,注家蜂起,异彩纷呈,内容、形式均有创新。一些兵学著述大都以《孙子兵法》为宗,吸收总结了当时的新鲜经验,从而继承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一些非军事著作中也载有《孙子兵法》的内容,透露了此书在不同阶层和领域流传的一些信息;《孙子兵法》在唐代开始传往国外。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指导实践方面,这一时期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唐代,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 但《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问世两千多年以来,其学术价值受到历代军事家、史学家、哲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一致赞誉。对于战场造势的研究,尤以孙子兵法为最先和最具代表性。其中,先胜后战、因情造势和择人任势等内容,是《孙子兵法》中战场造势理论的核心和精华。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流传到国外后,对世界各国的军事学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战争观。《孙子兵法》的战争观对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信息时代的战争观仍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从军事哲学高度对军事实践活动进行了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经武治军、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构筑了系统完备的军事哲学体系,其朴素而奠基性的唯物论战争观、丰富而深刻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科学的战略思维范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中国古代军事研究更为深入,在一些问题上获得新的进展,略述如下: 关于孙子兵学思想与现代理论的统一 有作者著文指出,《孙子兵法》之所以具有常盛不衰的生命力和全方位的影响力,并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并非是孙武具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而是他所揭示的许多原理,应合了当今时代的某些理论需求。(1)《孙子兵法》首先谋求以道取胜,次之以威取胜,迫不得已才以力取胜;(2)《孙子兵法》立足社会和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宏观上研究战争问题,从而揭示了治军、作战的若干通律;(3)《孙子兵法》从兵以利动的国家功利主义出发,坚持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战争,从而使其思想观点和方法论原则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姚有志《谈孙子兵学思想与现代理论需求的统一》,《军事历史》199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的最有趣之处是,公元前四百年的一本古书,居然对现代的军事、政治事务仍然产生影响,而克劳塞维茨著作的某些部分却已过时。不过中国的军事传统却并非仅仅限于孙子。所谓《武经七书》,即《孙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吴子》、《李卫公问对》,过去是,今天依然是中国研究的常见课题。  相似文献   

8.
论《孙子兵法》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在世界军事理论研究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产生于青铜时代的《许子兵法》,之所以能在热核时代的今天依然受到中外军事学者的重视,固然是由于它所揭示的战争规律、所概括的军事原则、所总结的战略战术对于现代战争仍有若干借鉴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语言表达上所表现的精湛繁富的修辞手法、驾驭和使用语言的高超技巧也是《孙子兵法》使人百读不厌、名闻遐迩的重要原因。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把军事学的研究与修辞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如何通过对《孙子兵法》修辞艺术的分析加深人们对其军事学术思想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角度,新的领域,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并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古代军事谋略学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形成时间之早,成熟程度之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其标志,便是二千多年前《孙子兵法》(亦称《孙子》)的作成和出现。《孙子兵法》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贡献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而其对古代军事谋略学的构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孙子兵法》构建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基本框架,使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大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从而成为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这不仅是《孙子兵法》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而且也是其所以能…  相似文献   

10.
孙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是把哲学思维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先驱者。公元前六世纪成书的《孙子兵法》是现存在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一部兵书。自其成书二千五百年来,历代兵家,有远见的政治家、学者,无不重视这部书、学习这部书、赞赏这部书。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真理。”(《论持久战》)国外对《孙子兵法》也十分重视,美国著名的防务问题高级专家,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大战略》一书作者柯林斯教授说:“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文章以赤壁之战、智取荆州、彝陵之战为窗口,以期窥探《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圣典,对当前部队的日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孙子兵法》对自古以来官兵紧张关系的具体描述,剖析当前官兵关系紧张的成因,探讨科学解决官兵紧张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古代兵学著作中的圭皋,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不仅深刻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而且对如何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也有着卓越的见解,对于今天我们培养造就新型军事人才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蕴含着许多克敌制胜的谋略,其中“奇正”思想在孙武战术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孙子“奇正”思想,并借鉴运用于武警部队反恐怖行动,对有效处置恐怖事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战机思想。不战全胜的“胜机”思想、立足不败的“待机”思想、变中求胜的“创机”思想、兵贵神速的“夺机”思想和因情用势的“握机”思想等内容,是《孙子兵法》战机思想的核心与精华。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争霸时期战争智慧的结晶,它通篇贯穿着朴素的军事辩证思想,主要涵盖了作战、治军等领域。从练兵与精兵、以法治军与以情带兵、奖励与惩罚三个方面,探讨了孙子的治军思想,以期为带兵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武警部队)作为我国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在当前日益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完成执勤、处突任务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军事技能,而且也要善于运用谋略。《孙子兵法》中所蕴涵的“道义”、“庙算”、“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谋略思想,对武警部队执勤、处突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Few would disagree that European militaries have experienced dramatic change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Much of the discussion on these changes to date has referred to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ism. However, this approach became outdated as professions in post-industrialist societies entered a state of crisis as a result of growing competition from a variety of competitors. The present study adapts a new framework from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iterature – sociology of expertise – into one, sociology of security expertise, which is suitable for study of contemporary armed forces. Its utility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analysis of five European professional milit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European military organisations are transiting, albeit in various degrees, from one form of social organisation of military knowledge production – associated with the military education model common to traditional military colleges – toward another,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ilitary education model of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ies. Hence it is highly probable that European military organisations lose, either voluntary or unintentionally,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 and can no longer be unquestionably assumed to be military professions. Hence, they should be analysed hereafter using the sociology of security expertis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9.
Extant literature explains Egyptian successes and failures in the October 1973 War by Sadat’s restoration or abolition of ‘objective control’: when restoring ‘objective control’, Sadat succeeded; when abolishing it, he failed. However, Samuel Huntington’s theory cannot account for Sadat’s command performance, not because Sadat zigzagged between this theory’s extremes, but because he never thought or acted according to its recipe. I employ Eliot Cohen’s Supreme Command concepts to argue that Sadat’s command constituted an eccentric combination of military romanticism and politicization of war, whose paradox was reflected in the initial military successe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Egypt’s strategic objectives despite the military failures by the war’s final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