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人们对一位130岁高龄而依然矍铄的智叟能如此长寿十分好奇,纷纷问其长寿之道。智叟说:"我把长寿奥秘已写在这个金制盒子里,谁肯花最高的价钱来买,谁就能得到这个长寿秘诀。"于是,很多有钱人蜂拥  相似文献   

2.
一位有38年兵龄的“老政工”退休前与机关新老干事谈心,当问及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政工干部时,他的回答只有九个字:肯吃苦,能吃亏,善担当。  相似文献   

3.
幽默点滴     
长寿秘诀某健康专家咨询一位老态龙钟的男子:“请问,您平时吸烟吗?”“吸,每天至少两包。”男子答道。“那您喝酒吗?”“喝,平均每天一斤多。”“那您一定经常运动了?”“运动?我平时起床都懒得动弹。”“那么您的长寿秘诀是什么?”“长寿?我今年才32岁!”士兵与鸭子一位军官带领几百士兵准备过河,但不知河水深浅,便问河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一位廉政典型。在交谈中,这位领导同志一句感慨之言听来很受教益。他说:“我的信条很简单,自己不贪、不给人送、对别人非分的要求不理。这是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做到的,并不值得特别称道。”  相似文献   

5.
据说,丰子恺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因为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上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果然发现,只要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上去。即便是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肯离群而另觅生路。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将近30年无战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逐渐觉得战争已经远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开始淡化。许多人不关心国防.只追求物质利益.这种国防意识的缺失无疑是让人担忧的。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自然离不开经济的强盛,但国防作为国家的脊柱.同样不可弱化。拿破仑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以瑞士为例,这个永久性中立国虽然已经160多年没有战事.却始终在做着战争准备。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完善的地下掩体,里面有水和食物.一旦开战,可随时供人使用。瑞士的常驻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预备役军人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官曾自豪地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度,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恙。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失去忧患意识的国家是危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存亡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防建设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国防意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此时正值民兵整组之际.希望我们民兵能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认真搞好训练,真正做到平时能工,战时能攻。让我们自豪地说:“我们渴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  相似文献   

7.
新娘的秘密     
︸②一天,妻子不在。李明拿着老虎钳, 想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秘密。但他又想到应 该尊重妻子的感情,于是便打消了这个念 头。侧曰个①李明和玉韩是新婚夫妻。李明发现妻子有一只精制的上面加了一把小锁,并常常一个人悄悄地看着发切,便引起这盒子的神密感。~③李明点燃了香烟苦苦地思索着:妻子为什么珍视那盒子?也许是过去恋人的信物?难道我还有什么不如那个“他”?突然,他想起玉芳曾说过,“他”从不抽烟。这不是在反对我抽烟吗?于是,他咬咬牙,从此戒了烟。玉芳脸上露出了笑容。④一次,李明和玉芳在闲谈中,得知“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他…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责任感?简而言之,就是对分内应做事情的态度。据说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责任到此,不能再拖。”这就是他对总统这个工作岗位的态度。一个人责任感的强弱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浑浑噩噩,而这又决定了他做事的好坏。“不患无策,只怕无心”,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责任感由何而来?我感到,至少与以下四个关键词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9.
王军 《政工学刊》2007,(8):56-56
一个人的一生,归根结底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一个领导干部的一生,说到底三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三是做官。“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官。”“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这些脍炙人口的训言,阐述着一个古老而现实、朴实而又深邃的道理:做人要有底气,做事要戒浮躁,做官要重官德。每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躬身践行。  相似文献   

10.
笑笑好心情     
李炜 《华北民兵》2010,(8):63-63
化石的年代一位导游带领参观团参观博物馆时说:"这个玻璃盒子里的化石已经有2万零9年的历史了。"有一个人很赞赏地问道:"你怎么能如此精确地说出它的年代呢?""这很简单,"那个导游回答说,  相似文献   

11.
王冰 《政工学刊》2009,(7):59-59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拟高薪聘请一名司机,经层层筛选和考试后,只剩下三名技术过硬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两米”,第一位说。“半米”,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第三位却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故事告诫人们:永远不要和诱惑较劲,抵制诱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诱惑.而且越远越好,因为诱惑总在悬崖边上.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厂长,在用人之长的同时,也善于用人之“短”,如让“吹毛求疵”的人担任质量监督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爱讲怪话”的人当纪检监察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仓库验收员。这些平时被认为缺点严重的人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各司其职,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工厂效益大增。这位厂长说:“作为管理者,要善于把下属的短处转化为长处,这才是智者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13.
拨心灵之弦唱人生之歌──记青年词作家余音刘永路似乎是一夜之间,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余成龙忽地变成了倍受青年们喜爱的歌词作家。事情要从1993年他当学员队教导员时说起。那天,一位学员在走廊哼哼低下的流行歌曲,他批评说:“格调低,不宜唱。”哪知这个学员反而...  相似文献   

14.
王厚明 《政工学刊》2013,(11):69-69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临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  相似文献   

15.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17):60-61
1909年,英国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斯米特·卡明接到命令:成立间谍机构“秘密情报局”。对于曼斯菲尔德这个已经50岁高龄且不掌握哪怕一门外语的级别不算高的军官来说,这个担子似乎显得过重了。在一般人看来,这个长着一张倔强小嘴的矮胖老头实在不像是一位能担此重任的人物。但仅过了几年,卡明就凭借着一个小办公室和一点微不足道的经费为大英帝国编织了一张全球间谍网。这张大网的工作极有成效,为英帝国多次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6.
张珂 《政工学刊》2011,(3):50-51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学者在国外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与一对美国夫妇住邻居。一天傍晚,这个美国家庭的小儿子在院里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中国教授家的窗户玻璃。教授估计那对美国夫妇很快会登门道歉,然而他们一直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首次推出了原生态唱法,吸引了众多观念的眼球。观众第一次从这种唱法中。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唱腔、优美动听的旋律、富有风情的服饰。许多观众在为这个中华民族音乐之“魂”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对“原生态”这个关键词产生了一见如故之感。原生态呈现的是原始的、不经过加工、最民间、最真实的东西。因符合人们的精神视角,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王树增 《国防》2016,(4):70-74
中央红军越过老山界之后,1934年12月12日,共产党中央在通道就“红军到底往哪里走”这个问题进行过一次短暂的讨论。讨论是必需的,因为那天凌晨,中央红军野战军司令部获得了一份国民党军目前位置和部署的情报,情报标署为“火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古语,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在今天来说,就是法律和道德。也就是说,赚钱必须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必须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手段去获取。因此,赚钱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史放 《环球军事》2009,(21):60-62
1918年7月17日的纽约长岛,一名美联社记者冒冒失失地闯进了位于这个豪宅区的酋长山上的一座花园大宅。他匆匆向屋主人、一对手挽在一起的夫妻略致敬意,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对于在战争中失去爱子,您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