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虽然星移斗转、日月如梭,但几十年后走进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故乡——江苏省常熟市,你仍然会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血肉深情。这不仅是对优良传统的秉承,更展现了新时期沙家浜人民拥护军队建设、支持国防事业的一种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2.
我是吴志勤,今年92岁。是当年在沙家浜芦苇荡里养伤的36名新四军伤病员之一,也就是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中“18棵青松”的原型之一;我当年盼那些战友都不在了,只剩我一人了。  相似文献   

3.
走进沙家浜     
五月的江南,鸳啼草长。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当我们再一次走进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走进令人荡气回肠的那段历史去寻觅“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时,《你是游击兵团》的嘹亮旋律又在耳畔响起:“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十六个伤病员,高举着党的旗帜,……” 阳澄火种 1939年9月,叶飞同志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奉中央的指示主动西撤,在阳澄湖畔横泾(现沙家浜镇)一带的村庄留下了一座后方医院和江抗五路参谋长夏光、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等36个新四军伤病员。 所谓的“后方医院”就是阳澄湖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和无  相似文献   

4.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听到这唱词,人们就会想到京剧《沙家浜》,想到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38个伤病员,想到著名的《斗智》中的阿庆嫂、胡传奎、习德一,脑海里就会涌起阳澄湖畔那烟波浩淼芦苇翻腾的美景。 不久前记者有机会来到沙家浜参观,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之所以会有这沙家浜的故事,与原海军司令员叶飞将军有着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中,新四军同八路军一样曾写下过辉煌的篇章。这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部队,抗战中驰骋纵横于长江两岸的华中敌后,扰得日伪魂飞魄散,疲于奔命,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为抗日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尽管新四军在抗日中奋勇杀敌,战功显赫,也曾受到国民党官兵的普遍称赞和国民党最高当局数十次的明令嘉奖,但这支威震江南的部队却未能象八路军一样与抗战事业相始终地得到国民党最高当局的承认,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蓄意制造皖南事变,将新四军诬为“叛军”,予以“解散”。新四军作为国共合…  相似文献   

6.
大型文学刊物《江南》在 2 0 0 3年第一期刊登了一篇署名薛荣的中篇小说《沙家浜》 ,此部小说一出来 ,很快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 ,从新四军老同志到广大工农兵 ;从政府职能部门到平常百姓家 ;从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到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 ,大凡论及此事 ,都会感到突然、感到震惊、感到愤慨。近期里 ,小说《沙家浜》和《江南》杂志成了广大读者抨击和谴责的对象 ,成了媒体的众矢之的。这是为什么 ?用一句话说 ,这部小说歪曲、篡改了历史的事实 ,把真的说成假的 ,美的说成丑的 ,善的说成恶的 ,犯了严重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京剧《沙家浜》中脍炙人口的一段唱词,勾画了当年阿庆嫂、沙奶奶和郭建光等沙家浜军民奋勇抗日、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也引发了人们对迷人的江南水乡——沙家浜的美好向往。沙家浜与常熟共名,名扬天  相似文献   

8.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京剧《沙家浜》里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词,唱出了当年阳澄湖人民纯朴的拥军深情。如今的阳澄湖畔,一座现代化新城已拔地而起。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这里的人民发展经济不忘国防建设,续写了一段段新时代拥军佳话。  相似文献   

9.
一曲京剧《沙家浜》,曾使常熟名扬天下。如今,当年剧中所展现的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已深深融入常熟人精心营造的大国防氛围之中。 一场大火引出的特殊政策 1994年1月17日,济.南军区某部现役军官陆永良的家中不幸失火,3间瓦房和室内家具全部烧毁,出生刚61天的女儿也被无情的火魔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陆永良家庭的不幸牵动着常熟市领导的心。市双拥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  相似文献   

10.
1990年5月,江南古城苏州。在苏州市民兵工作“三落实”经验交流会上,常熟市人武部长蒋开发向与会者推出了人武工作系统工程这一概念,并对运用系统工程指导人武工作作了详尽的介绍,引起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江苏省军区和苏州军分区的领导对这一经验当即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兵器展厅的东大厅里,停放着一门新四军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为了这门炮,当年新四军第48团第3营教导员郑大方和几名战士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样也为了这门炮,侵华日军南浦旅长枪毙了两名丢炮的中队长。在抗日战争和随后的解放战争中,这门炮屡立战功,它的故事至今仍在江南流传。 1944年春,侵占苏浙皖边境地区广德县门口塘的日军,经常下乡“扫荡”,抢粮食,抓民伕,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在这个地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活跃在苏、浙、皖三省,一直是蒋介石的心病,惟恐抗战胜利后,华东重镇为共产党所掌握。1940年10月,蒋介石就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中共一面揭穿其限共反共的阴谋,一面又在军事上做出让步,至12月,江南新四军10万人马多已北移,惟有新四军军部及其直属部队9000余人,仍孤悬皖南,毛泽东对此一直牵挂在心,对其所处的劣境,一再予以警告,一再催促其从速北移。  相似文献   

13.
湖南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公司”)以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国家一类大型重点企业。江南公司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的文化传统,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历次保家卫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秉承人民兵工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位普通党史工作者寻访一位英烈生平的曲折故事。那是1988年,江苏人丰市委党史办陈海云到北京向当年新四军第一师卫生部指导员宗瑛了解大丰一带的党史资料。临别时,宗瑛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问陈海云:“1941年2月日寇偷袭西团时,一位著名的新四军文艺战士牺牲了。你们知道这事吗?…“我们不清楚,他是谁呀?”陈海云如实回答。“他就是《黄桥烧饼歌》的词作者,名叫  相似文献   

15.
1944年7月7日,朱德同志撰写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当时,我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事迹。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之一,隶属于新四军,被誉为“铁军轻骑兵”。本文探讨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成立的动因、时间,系统梳理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人员来源、主要活动、历史影响,以期引起学界对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英雄团队,其前身是活跃在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等地的红军游击队,1938年1月被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抗战时期,该团活跃在苏南和苏中敌后,被当地人民誉为“老虎团”......  相似文献   

18.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蒋介石密令其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所部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我新四军江南主力7000余人在陈毅、粟裕率领下,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于7月  相似文献   

19.
1938年沪、宁、杭等地相继沦陷后,日军因兵力不足,一时无法“肃清”占领区内国民党及中共游击力量,于是三方在苏中地区形成了极为复杂的博弈场域。伴随国民党军的败退及投降,三方间的微平衡被打破,日军开始对中共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针对性的“扫荡”。中共的陆上抗日根据地处境艰难。但苏中地区濒临大海,特殊滩涂地貌使日本海军难以涉足,新四军决定将对敌斗争延伸到沿海,建立中共第一支海上军事力量——“土海军”。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较完整的海战战术思想,“土海军”也成为日后人民海军的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抗大在历时9年的办学历程中,坚决贯彻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为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军政人才,为夺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民军队院校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