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分析武装直升机作战效能的方法——概率分析法,并建立了机动目标坦克的数学模型,子弹散布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子母弹杀伤概率P杀伤,并分析了影响武装直升机作战效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武装直升机火箭武器对地攻击方式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型武装直升机机载火箭武器的四种对地攻击方式,建立了该型直升机实战中将遭遇的作战条件的战场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确定各作战条件模块加权系数的判断矩阵并计算了加权系数;结合各种对地攻击方式和该型直升机火箭武器系统的特点,确定了各攻击方式下各模块的效能系数。在加权系数和效能系数的基础上,计算了各作战条件下四种对地攻击方式各自的作战效能,得出一个当前作战条件下的最佳攻击方式提供给飞行员。为飞行员实施对地攻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弹着点模拟是对敌火力打击目标毁伤仿真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炮兵营射击误差构成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炮兵射击的弹着点散布蒙特卡洛(Monte-Carlo)仿真模型,实现了对集火射向、适宽射向、三距离射击等多种火力打击方式共同作用下的弹着点散布模拟,为目标毁伤仿真研究提供了模型支持。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各组误差对毁伤概率的影响,发现对于炮兵营打击面散布目标来说,营共同误差是影响毁伤概率的最显著因素,应当通过提高测定目标位置和气象准备的精度减小误差以提高对目标的毁伤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悬浮式深弹射弹散布中心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射角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正态分布时弹着点的概率分布情况。采用对弹着点的散布误差和偏弹性进行穷举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弹着散布误差与射角及射角误差的对应规律,给出航向和正横方向上误差较小时的射角分布;分析了弹着点偏弹性与射角的对应规律,并指出射角误差应引起充分重视的射角范围。最后,以某射角为例对射弹散布进行了仿真、对比、印证,并对结论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火箭弹自身缺陷的随机性。提出了通过合理设计发射装置一阶固有频率,克服火箭弹自身缺陷对落点散布的影响。并以某涡轮式火箭弹和某尾翼式火箭弹为例进行了设计,给出了靶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火箭弹射击面目标进行分火时,一般采用均匀分配弹着点的方案。该方案缺少对火箭弹射击误差和目标观测误差的考虑,且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达到较优的毁伤效果。通过使用概率方法,将火箭弹的射击误差和目标的观测误差结合起来,推导出火箭弹对目标毁伤程度和火箭弹弹着点之间的函数关系,再通过遗传算法对该函数进行最优化求解,实现了在有效毁伤面积最大化条件下对面目标的分火点计算。  相似文献   

7.
针对气垫登陆艇突击上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威胁,提出了武装直升机对气垫登陆艇的区域掩护和伴随掩护法。在区域掩护中,建立了掩护区范围计算模型,给出了武装直升机区域掩护方法;在伴随掩护中,建立了敌导弹艇对气垫登陆艇的威胁角确定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武装直升机的装备性能,给出了武装直升机对气垫登陆艇掩护的前出距离优化模型。结合仿真计算,给出了武装直升机对气垫登陆艇的配置和掩护方法,为气垫登陆艇突击上陆过程合理运用武装直升机掩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张亚  孔军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2):40-42,45
由于潜艇探测设备所获得的目标方位和距离信息存在误差,造成目标初始位置在一定的区域内存在散布情况,分析了潜射导弹在攻击水面舰艇时目标的散布情况,给出了目标散布区域的表示方法,根据巡航导弹搜捕目标的原理,给出导弹捕获散布目标的概率计算模型,并进一步探讨导弹齐射对散布目标的捕获情况,可为海战中导弹攻击方式的选择和导弹优化使用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悬浮式深弹发射后在空中的弹道特性,建立了深弹弹着点坐标的计算模型。采取蒙特卡洛方法,分别对舰艇六自由度状态下,单管和六联装火箭深弹的弹着点坐标进行了仿真计算,对弹着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弹着点的联合密度函数。结果表明,在发射参数存在正态扰动下,弹着点散布区域均呈椭圆形分布,弹着点坐标均仍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悬浮式深弹发射后在空中的弹道特性,建立了深弹弹着点坐标的计算模型。采取蒙特卡洛方法,分别对舰艇六自由度状态下,单管和六联装火箭深弹的弹着点坐标进行了仿真计算,对弹着点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弹着点的联合密度函数。结果表明,在发射参数存在正态扰动时,弹着点散布区域均呈椭圆形分布,弹着点坐标均仍服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某多管火箭炮火力密度,提出采用两管对称齐射的方法缩短发射时间,减少火箭弹初始扰动的方案。建立多管火箭炮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发射顺序的基本编制原则和考虑火箭炮采用两枚弹同时发射的影响因素拟定射序,对整个发射过程进行仿真,得到火箭初始扰动计算的火箭炮动态特性数据。经与原单发发射时对比,有效提高发射火力密度,并且也有利于提高火箭射击密集度。  相似文献   

12.
蒙特卡洛法在火箭简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火箭弹道仿真模型。用蒙特卡洛法对简控火箭在无控条件下进行了模拟打靶。从其所有成功子样中统计出了火箭运动参数在主动段一系列时间点上的容许偏差。分别以上述时间点为起点,综合考虑运动参数偏差及其它随机偏差的影响,对落点散布进行了仿真分析。找出了合适的简控时间终点及其运动参数容许的偏差范围,为简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面舰艇使用助飞鱼雷攻潜时,可以利用舰载声纳系统或舰载直升机吊放声纳系统分别对目标潜艇进行定位并引导舰艇攻击潜艇,本文建立了这两种目标定位方法的散布误差模型,并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种定位引导方法目标散布误差的优劣,为助飞鱼雷攻潜指挥决策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助飞鱼雷作战效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固体运载火箭传统耗尽关机制导方法姿态角调整次数过多,不利于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姿态角单次调整的耗尽关机能量管理策略:以火箭的待增视速度方向为基准,通过计算火箭所需耗费的视速度,优化选取火箭的初、末姿态角;火箭以恒定角速率从初姿态角变为末姿态角,达到末姿态角时保持恒定,直至耗尽关机。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满足火箭的终端速度约束条件下,视速度模量耗费百分比超过30%,且姿态角单向调整,有利于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以多爆炸成型弹丸(MEFP)为计算模型,应用显式有限元程序LS-DYNA,分析了药型罩间距、锥角、壁厚、装药高度和装药直径5种因素对MEFP发散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药型罩间距、壁厚和装药直径的增加以及药型罩锥角、装药高度的减小,MEFP的发散角在减小。在此基础上以MEFP发散角为命中和毁伤概率指标,应用正交优化方法针对5种结构因素对MEFP发散角的影响主次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药型罩壁厚是MEFP战斗部命中和毁伤概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得到了5种结构因素各水平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散布分析的固体导弹最大射程评定方法,将系统辨识、性能散布分析和统计分析有机结合,实用性强,对固体导弹试验鉴定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引射模态飞行状态复杂,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研究了火箭出口面积对发动机引射模态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引射流量在低飞行马赫数条件下,主要受引射性能影响,火箭出口面积越大,引射性能越好。然而,随着飞行马赫数的提升,引射空气的动能提升,隔离段内出现壅塞情况,引射流量主要受限于隔离段几何尺寸,与火箭出口面积无关。在亚声速工况下,火箭出口面积越小,发动机比冲越低,且出口无量纲面积为3.15时,火箭羽流膨胀撞壁,会引起性能骤减,需要予以避免;在超声速工况下,选择面积较小的火箭出口面积,燃烧室内压越高,发动机性能提升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火箭发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56°射角工况下发射过程中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创新点在于确定发射过程中动态载荷的加载方法,即首先根据发射系统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迎气面上试验测量点的具体位置,然后测得燃气射流冲击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数值,并对试验测得数据进行处理,最后推导冲击压力对于径向距离的直线公式。所采用的冲击压强分析方法为研究其他武器系统受燃气射流冲击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炮口振动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轮式突击炮行进间射击多体动力学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合理性。路面谱采用谐波叠加法建模,在不同路面条件和火线高情况下进行了仿真计算,获得了两种因素对行进间射击炮口振动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垂向稳定器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对比了有、无稳定器两种情况下的炮口振动。结果表明:炮口振动幅值随路面粗糙度增大而增大;火线高对炮口振动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垂向稳定器能有效控制炮口振动,相较于无稳定器情况,开炮前炮口最大高低角和高低角速度幅值分别降低了94.1%和97.4%,开炮后炮口最大高低角振动幅值降低了16.2%。该研究对轮式突击炮的总体设计起到了一定理论支撑,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