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是通过移动弹头的质心位置,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的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可实现弹头机动控制.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详细推导出高超音速质量矩导弹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相应的简化,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高超音速导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控制方式,并以此为其工程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音速反舰导弹构成的威胁促进了双管格林炮或其它发射程控炮弹的高速多管炮的发展。·光电跟踪系统可提高火控精确度、降低反辐射导弹的辐照量。·从肩上发射式导弹到安放在三脚架上并有昼夜传感器和雷达提示的两联发射装置,这是趋势所向。·北约强调可空运系统在海外快速部署。·需用高超音速导弹来对付超音速目标和跃升直升机的攻击。  相似文献   

3.
战术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中研究了对付高超音速目标的导弹中制导系统。首先,说明系统设计的数学模型,简要触及有关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的解法。然后,论述了拦截导弹的发射角与战术弹道导弹的弹道角的关系、生成基准弹道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数据库的构造、可拦截的范围和可防御的区域算法、最佳调节器以及以此为基础提出的修正控制实例。  相似文献   

4.
美国五角大楼称,中国军队上周首次试射了一种新型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该飞行器能够携带弹头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此次试射表明,中国的战略核和常规武器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军方发言人则表示,  相似文献   

5.
<正>继2023年6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公开“法塔赫”1双锥体弹头版高超音速导弹之后,11月19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向其最高精神领袖展示了乘波体弹头版“法塔赫”2(Fattah-2,也被译为“征服者”2)高超音速导弹。与朝鲜的“火星”8高超音速导弹有双锥体弹头版和乘波体弹头版一样,伊朗也在弹体设计基本相同的基础上,推出两种不同的高超音速滑翔体再入飞行器。  相似文献   

6.
高超音速导弹气动光学效应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气动光学效应是高超音速导弹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全面论述了气动光学效应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小孔径技术、统计方法、随机相位屏方法和涡动力学研究方法,指出了工程上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建议使用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气动光学效应的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7.
2010年2月11日,美国导弹防御局机载激光武器(ABL)成功进行了两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4月22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的"猎鹰"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HTV-2从加州发射成功,在大气层内以20马赫的速度实现了可控飞行;同一天,美国空军在佛罗里达州成功发射了X-37B试验空间飞行器;5月25日,第一架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X-51A"乘波者"高超声速验证飞行器顺利首飞。而据俄新社报道,俄也正计划研制一种多用途空天战机(MAKS),该战机能把重达18吨的有效载荷和燃料箱送入轨道,比美国的X-37B能力更强。另外,俄还正在研制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战术导弹,据称,俄高超音速飞行器X-15的飞行速度达到6.7马赫,飞行高度超过5万米。这一系列关于空天飞行器的最新消息,可以视作当前空天武器装备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正>鉴于伊朗的“死敌”——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反导拦截能力,近年来,伊朗也在寻找能够有效对付以色列的新型技术手段。当下最热门的武器之一——高超音速导弹也进入了伊朗科学家的视野。高超音速导弹具备既能以高超音速飞行又能做不规则的机动飞行(有专家称之为“诡异莫测飞行”)的绝技,地面反导雷达很难跟踪它,但其实现模式却五花八门。2023年6月6日,伊朗隆重举行了一场“法塔赫”(Fattah)高超音速导弹揭幕仪式,伊朗总统莱西、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等伊朗高官出席。  相似文献   

9.
防务     
法国研制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配核弹头可隐形美国《防务新闻》12月1日报道,近日法国开展研究,准备用隐形和高超音速技术更新该国的空基核威慑力量。目前法国的空基核威慑力量由专门改装的"幻影-2000N"和"阵风"F3战斗机承担,这两种战机都可携带"阿斯普姆"巡航导弹。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透露,法国已启动代号ASN4G的第四代"阿斯普姆"巡航导弹项目。  相似文献   

10.
美国防部认为,高超音速推进技术将使美空军比对手飞得更快、更远,具有更强大的火力,并将有可能引发作战样式的革命。由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超音速燃料冲压喷气发动机)推进的导弹,飞行速度可达到15倍音速,对机动目标、加固设施、地下设施和常规力量都具有较强的打击能力。装有这类发动机的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在1944年底就迫不及待地将研制成功不久的C-2防空导弹投入实战,并击落盟军多架轰炸机,首开防空导弹作战先河。到目前为止,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在各种防空导弹当中,小巧轻便、机动灵活、反应迅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于防御来自低空、超低空(特别是10-100米之间)的空中威胁。在20世纪的历次局部战争中都能见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身影,尤其是在对超低空点状目标的防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克星。  相似文献   

12.
地(舰)空导弹测试系统设计思想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弹综合测试是检测导弹性能质量较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综合测试的设备,通常称作导弹测试系统。导弹测试系统的应用范畴,针对性较强,每种型号的导弹,均有其对应型号的测试系统。导弹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导弹测试系统的性能也必须不断向前发展。如何提高测试系统的技术水平,已日益为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就导弹测试系统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要性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浪潮 《当代海军》2007,(6):49-52
虽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海军的主力作战舰艇大都是在本土设计和建造的,但是舰上的武器,包括舰舰导弹、舰空导弹及鱼雷等无不是美国、法国或德国的产品,不过这种状况即将改观。近年来,纷纷登场亮相的“韩流武器”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如新型水面舰艇和潜艇、超音速教练机、各种类型的导弹、主战坦克及装甲车辆等。其中,海军武器装备除各型舰艇外,舰对舰导弹、反潜导弹、  相似文献   

14.
李庭忠 《国防科技》1995,16(4):36-41
西方空对空导弹经过长期的不断改进,过去的几年在空气动力学、寻的器、推进技术等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推动这种进步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俄罗斯AA—11(R—73)“弓箭手”近距空对空导弹的出现。德国统一后,西方获得了这种导弹的零部件,这引起了西方的惊慌。通过分析R—73导弹的性能,暴露了西方情报机构对新一代空对空导弹预测的严重失误。西方感到面临这样一种形势:如果没有更优势的近距空对空导弹,AIM—9L/MR系列响尾蛇导弹和魔术1、魔术2导弹将面临着与之抗衡的对手,过去空中优势的格局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导弹护卫舰依照不同的用途。配置有反舰导弹、舰空导弹和反潜导弹。这些舰载导弹既代表了研制国和生产国的技术水准,又反映了当代的科技成果及发展阶段。经过分析比较还能权衡其优劣,明确改进、完善和更新换代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鱼叉”空对地导弹改进型“斯拉姆”(SLAM)、增程型“斯拉姆”(SLAM—ER)以及“大斯拉姆”(GrandSLAM)导弹的产生和发展,改进后的导弹总体及其分系统的技术性能以及其在国际导弹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民海军东海舰队自第一艘导弹舰艇人列后,就不断强化舰用导弹的效能。在多年来的导弹技术保障工作中,经过广大官兵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由过去单一导弹保障到多系列多品种导弹保障、由点式导弹补给到辖区内导弹补给网、由码头保障到海上伴随保障三大飞跃。这3个变化标志着东海舰队导弹保障能力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尤其是在实战背景条件下实施海上机动导弹快速装填演练的成功,解决了舰艇海上打击力再生的难题,具有重要实战价值。  相似文献   

18.
袁俊 《国防科技》2007,(7):90-93
本文介绍了反卫星导弹概念、反卫星导弹的作战过程以及美国、俄罗斯及卫星导弹的发展历程,最后介绍了美国曾经研制的两种反卫星导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提起导弹,人们自然会提起“战斧”巡航导弹、“爱国者”导弹、“飞毛腿”导弹等。然而,这些只是导弹家族中很小的一部分。从二战开始,导弹便在战争中粉墨登场,出现最早的要数德国的V-1和V-2导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导弹已经发展成种类多、打击目标多并且能从多种平台上发射的庞大家族。当今世界上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导弹的国  相似文献   

20.
吴集  杜宏飞  刘书雷 《国防科技》2020,41(6):110-115
针对导弹武器论证设计高成本、高复杂度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导弹作战实验设计服务的多种功能需求,阐述了导弹作战实验设计的数理方法;为构建具有较好柔性的导弹作战实验仿真框架,针对导弹系统多个性能指标,辨析了各类导弹作战实验仿真变量;针对作战实验中的环境和装备特性,梳理了导弹作战实验模型体系,提出了仿真新模型开发框架;结合导弹作战实验案例,构建了实验设计优化方法,提出了作战实验检验设计方案;从运行实验出发,阐述了设定作战想定、建立控制机制、开展结果分析等仿真环节的具体设计。通过这些工作,形成了一种支撑导弹作战实验的柔性仿真框架,为进一步开展基于仿真推演的导弹作战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