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秀平  吴秀峰 《国防》2001,(9):25-26
目前,普及和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国防教育,一种是社会国防教育。按照《国防教育法》“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规定,社会国防教育是指除学校以外的,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城乡  相似文献   

2.
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在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相似文献   

3.
《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如何体现?平泉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和县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协调有关部门,在落实全民国防教育的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出“以学校带农村,以学生带家长”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经验,受到省市领导和  相似文献   

4.
企业开展国防教育,这是落实党的十三大关于“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一个实际行动,也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赋予企业的一项职责和义务。企业开展国防教育,在组织形式和内容方法上,都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适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苍溪县在全县推广该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的做法,为抓好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工作拓宽了新思路。该校针对国防教育对象广、人员多的特点,始终坚持“严格依法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一是分清层次。在教育对象上重点突出学校党员干部、民兵教职工和广大学生三个层次。针对不同职务、不同工作灵活安排教育时间,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在教育手段上抓好结合。即: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与双拥共建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2001年4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专门对“学校国防教育”进行了法律规范,摆上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耶么,目前学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如何呢?笔者就此对江西省宜春部分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足:喜忧参半,任重道远。 喜:美丽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宜春全市有2700余所中小学校,75万名学生。近年来,宜春军分区配合教育部门紧紧抓住“国防教育从学生抓起”这个根本,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收到了显著的国防、教学和社会效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市中小学校国防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该法颁布近一年来,全国各地都依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创了全民国防教育的新局面。特别是学校国防教育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已成为教育界推行素质教育的共识。从本文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基层教育工作者对这一神圣使命的重视程度和呕心沥血的精神。 本刊作为西南地区最高军事机关的一本专业国防教育刊物,致力于国防教育的宣传,编发了大量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为全民国防教育鼓劲、加油是本刊义不容辞的职责。身处教育一线的同志们对此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见解、有何需求,欢迎在此交流,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国防教育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把在中小学校中开展国防教育看作是打牢国防建设基础的工作,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北京市国防教育条例》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按照“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的要求,坚持以少年军校建设为载体,努力探索抓好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王秀华 《国防》2002,(5):59-59
学校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着力普及国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而且可以有效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改进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工作,并使之扎实有效地开展下  相似文献   

10.
论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济忠  胡代松 《国防》2008,(2):52-53
《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国防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严谨的作风纪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顽强的意志品格,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国防》1994,(11)
基层武装部开展国防教育有“三盼”编辑同志: 当前,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武部门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普遍利用党校、学校和民全兵青年之家开展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国防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教育内容贫乏,教育形式单调等问题。因此,许多基层单位对国防教育普遍存有三盼:一盼适宜不同对象的国防教育读本早日出版。希望有关部门针对干部、学生、工人及农民等不同对象,编写适合各自特点的国防教村,并通过有关组织予以  相似文献   

12.
杨金奎 《国防》2012,(10):67-68
一、坚持把学生军训工作作为促进国防教育落实的重要载体 学生军训作为学校教育的特殊形式,不仅是青年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更是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由于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青年学生很难认识到当今世界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复杂多变,迫切需要通过国防教育来提升他们的国防意识.而简单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国防教育质量建设的要求,通过军训可以形象直观地影响和改变青年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认知,有效解决国防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防》2000,(8)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的领导下,在省教委、省国防教育办公室的指导帮助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河北省国防教育条例》和《中小学国防教育纲要》,按照“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的要求,以专题教育为主、渗透教育不断、多种活动配合的方法,在中小学着力普及国防教育,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的路子。我市所属的2996所中小学校,已全部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其中,开展军训的有2200所,占73.4%;组织过大型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张少敏  刘民福 《国防》2006,(3):75-75
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武部从强化军事部门职责入手,协调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全区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抓好师资培训。每年利用假期组织学校领导、教师进行国防知识和国防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二是抓好规章落实。坚持做到“三个纳入”,使国防教育真正进校园、入课堂,即:把国防教育纳入学生德育教育活动、纳入学生军事训练活动、纳入学生课外活动。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人武部、教委和学校校长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领导和督察。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开展全民性国防教育的战略意义。拿某国军事部长的话说,忽视国防教育的任何设想都是自杀性的。外国进行全民性国防教育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教育组织日趋网络化。许多国家认为,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单靠政府部门发  相似文献   

16.
“我们走了六省一市,真正象你们这样军地领导重视,合力开展青少年早期国防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的,还不多见。”这是解放军总政工作组在结束为期三天的考察时,对济宁市创办少年国防教育学校发出的赞誉。济宁市少年国防教育学校创办三年来,共培训学员12500余名。通过少年国防教育学校的教育训练,学员们增强了国防观念,锻炼厂思想作风和体魄,提高了组织纪律和集体观念。总政和省国防教育委员会肯定了这一做法并转发了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国防教育法》颁布3周年之际,河南省郑州军分区组织全市各界团体和广大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他们在全市繁华街道、厂矿、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场所,通过设立“国防教育一条街”、悬挂标语条  相似文献   

18.
王秀华 《国防》2002,(5):59
学校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着力普及国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学生的军事技能,而且可以有效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林 《国防》2002,(11):18-19
国防教育基地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依托。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是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有力保障。我们针对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军地兼容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国防教育法》的有关精神,努力发挥部队自身优势,坚持抓住促进基地发展的关键环节,使基地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加强统一领导,把基地国防教育纳入军地教育训练总体规划。依托基地开展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军地加强领导,统一谋划,齐抓共管,才能为基地国防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在神州大地上生动活泼地开展开来。但因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地域特点等各方面的差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防教育在形式、内容、效果上与内陆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强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