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3月21日,刚刚胜利完成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雪龙”号,经过短暂修整,又于7月15日从大连出发,开始了第2次北极考察的航程,而且陆续有消息传来,“雪龙”号不断刷新中国北极考察的北上纪录。“雪龙”号以及中国科考队的壮举,引起了大家对“雪龙”号及中国极地考察船的浓厚兴趣,我们特邀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的徐建设同志给我们讲述中国极地考察船的发展历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藏北辽阔无垠的草原深处,那曲县人民向笔者讲述着那曲县人武部“民兵通信应急保障分队”为民服务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1997年9月,那曲地区遭受了百年罕见的特大雪灾,茫茫的大草原一夜之间变成了陆路“孤岛”,当务之急,是要取得灾区与外界的联系。 关键时刻,那曲县人武部民兵通信保障分队冒着生命危险闯进灾区,为抗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空军司令泽林上将7月7日表示,俄罗斯第五代战机T-50将于2009年进行试飞,空军有望在2013年装备这种先进战机。冷战结束以后,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俄罗斯其实是一直在吃苏联的“老本”。但是近来的一系列事件显示,随着俄经济逐步复苏,俄罗斯在国防建设方面也是频繁动作,以期重塑军威,俄罗斯的“雄起”似乎正在步入一条“快车道”。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希腊时称,俄不会仓促接受北约,“不应人为地加速俄罗斯与北约接近的过程”。当日晚些时候,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结束了两天的磋商。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宣布,北约与俄罗斯决定抬升双边关系:“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更名为“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双边关系从原来单纯的磋商关系,转变为磋商、合作、联合的关系;在双边合作机制中,俄罗斯具有决策权,但不会有否决权。双方决定,在明年5月的北约-俄罗斯外长会议以前,商定新合作机制的实质内容。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告诉记者,北约与俄罗斯确立新的合作机制,表明北约与俄罗斯已“融为一体”,而不再是“19 1”的关系。俄外长伊万诺夫则强调,俄对这一新的合作机制表示满意,但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加入北约的打算。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俄罗斯现今国力已经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但在国际事务中,美国不能无视俄罗斯的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的军火库中仍有不少令美国人胆寒的“撒手锏”。因此,美国采取种种手段,逼俄罗斯销毁这些“秘密武器”。SS-18“撒旦”洲际弹道导弹“撒旦”导弹是重型洲际弹道  相似文献   

6.
时政速读     
《兵团建设》2007,(4):2-3
在俄罗斯举行的“中国年”的重要活动——中国国家展,3月27日在莫斯科克洛库斯展览中心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俄罗斯“中国年”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花木兰”闫建波在中国,“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感人故事家喻户晓。在俄罗斯历史上也不乏“花木兰”式的英雄。骑兵女战士那杰日达·安德列耶夫娜·杜罗娃就是俄罗斯最著名的“花木兰”。杜罗娃出生于1783年,她的父亲是一名骠骑兵大尉。...  相似文献   

8.
丁建兵 《环球军事》2008,(22):16-17
近期,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高调进行了代号为“稳定-2008”的军事演习,演习的区域从靠近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极到深入欧洲腹地的地中海海域,甚至首次将拉丁美洲也作为俄罗斯军事演习的练兵场。这是冷战以来,俄罗斯第一次在如此接近美国“后院”的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作为“稳定-2008”军事演习的一部分,10月11日至12日,俄罗斯连续2天试射4枚洲际弹道导弹。  相似文献   

9.
《现代军事》2008,(6):12-12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与生产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涅斯捷罗夫2008年4月14日称,俄罗斯新一代运载火箭“安加拉”系列将于2010年开始进行飞行试验。“安加拉”火箭是俄罗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原设计用于发射重型载荷,但也可提供多种配置,具备将2~24.5吨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的能力。俄罗斯计划该型火箭的发射活动将主要安排在俄罗斯西北部的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以减少俄罗斯对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依赖。按计划,俄罗斯将在2010年进行该型火箭的飞行试验,2011初发射一枚轻型“安加拉”火箭,同年底发射一枚重型“安加拉-5”火箭。  相似文献   

10.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10,(14):12-13
近日,俄罗斯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和日本海海域进行的一场被誉为“20年来俄罗斯最大规模”的海上军演横空出世。俄三大舰队旗舰领衔海上演习,两大军区携手政府部门演练不同科目,用俄罗斯《观点报》的评价来说,俄罗斯此次军演“很大气”。不过相比于此次军演的规模,人们更关心的则是此次军演的“假想敌”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1.
“喀秋莎”火箭,被认为是第一种投入实战的火箭弹,缔造了二战苏联炮兵的传奇,成了俄罗斯火箭炮的代名词。如今,俄罗斯陆军装备了各种型号不一,功能不同的火箭炮,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火箭炮兵。而在这些“陆战喀秋莎”光芒之后,鲜为人知的却是俄罗斯的“空中喀秋莎”——航空火箭弹。其实,与“陆战喀秋莎”一样,“喀秋莎”的发明国俄罗斯/苏联在航空火箭弹的发展上也总是“先人一步”——不仅最先开发了  相似文献   

12.
方亮 《环球军事》2009,(2):18-19
“东方”营和“西方”营这两支完全由车臣人组成的“铁军”,因骁勇善战而在俄罗斯国内外享有盛誉。不过,这两支在车臣战争后长期驻守车臣的特种营即将被改组。据俄罗斯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13.
导弹是俄罗斯人的骄傲。20世纪50~80年代,前苏联一直主导世界导弹技术的发展方向。陆基洲际战略导弹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主要组成,也是俄保持大国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的“撒手锏”。俄罗斯目前在役的陆基弹道导弹有SS-18、SS-19、SS-24、SS-25“白杨”(Topol)、SS-27“白杨-M”  相似文献   

14.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表示,俄罗斯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铁路机动导弹作战系统”的初步设计。这也意味着这种冷战时期令西方胆战心惊的“死亡列车”又要“重出江湖”。实际上,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反导系统和“全球快速打击”计划,面对北约东扩和复杂多变的安全局势,俄罗斯正在重点加强战略力量的建设,一个攻防兼备、跨越太空和海洋的“战略新力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5.
李庆功 《环球军事》2008,(23):18-19
从地缘战略上看,拉美地区可谓是美国的“后院”,而原苏东地区则可谓是俄罗斯的“前庭”。冷战后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对俄罗斯的“前庭”肆意围剿,急欲吞并,而俄罗斯则在坚决捍卫其“前庭”的同时,一举包抄到美国的“后院”,闹得美国不得不“瞻前”而“顾后”。这场“前庭后院”争夺战以美攻俄守开打,现已转为美俄互有攻守,而且正愈演愈烈,日趋尖锐化、白热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06,(5):42-43
“两会”之后,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3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共同出席“俄罗斯年”开幕式。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必将大大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你了解俄罗斯的文化风俗吗?俄罗斯是穷还是富?俄罗斯还有人相信“中国  相似文献   

17.
核战略一直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为提高俄罗斯军队在核威慑下的机动作战能力,提高打击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今年2月,俄军举行了22年来最大规模的带有核战争背景的军事演习,除了常规部队,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战略火箭兵和航天兵都参加了演习,标志着俄“现实遏制”核战略逐渐浮出水面。一、紧握“核王牌”,趋于积极的核威慑战略核战略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现行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以“核”为基础的战略遏制。“安全—2004”演习中显示的战略核遏制能力,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俄罗斯对战略核…  相似文献   

18.
即便俄罗斯当前在国际事务上并不“按套路出牌”,但我认为俄罗斯还是不会做到公然违背《中导条约》。不管他们如何抱怨这一条约,俄罗斯人通常的做法是寻找条约的漏洞,而非公然违背。美国国务院上周发布报告称,“俄罗斯违背了《中导条约》所规定的义务”,但报告并没有明确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19.
令世人注目的代号为“年度12G—利剑2000”美日联合军事大演习,以美国在“小鹰号”航母发布的“这次演习完成得非常出色,没有丝毫差错”的通报而草草收场。而一条爆炸性的消息:美国在亚洲地区唯一的一艘常驻航母“小鹰号”,在日本海域举行军事演习期间,多架俄罗斯战斗机,先后数次成功突破航母和保卫舰群防空预警雷达的探测,出其不意地掠过“小鹰号”上空!俄罗斯《消息报》更不无讽刺地说,如俄罗斯战机执行  相似文献   

20.
张伟 《环球军事》2010,(23):1-1
北约里斯本峰会会场流传一个暗藏政治含义的笑话:猎场看守人邀请熊一道去打兔子,熊很纳闷,为什么看守人手中握着猎熊的枪?这则笑话由俄罗斯驻北约代表罗戈津发布在网络上,“看守人”是指北约,“熊”指俄罗斯,“枪”则是北约欧洲导弹防御系统。这则笑话的背后体现出俄罗斯在对待北约反导系统上的戒备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